专栏名称: 胡俊0320
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
今天看啥  ›  专栏  ›  胡俊0320

「RIA学习力」《认知天性》No.4,胡俊

胡俊0320  · 简书  ·  · 2019-07-11 16:17

拆页四

来自第三章《“后刻意练习”时代的到来》

P68

人们顽固地相信,自己把心思放在一件事上,拼命重复就能学得更好,认为这些观点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而且“练习,练习,再练习”的明显收效再次证明了这种方法的好处。但是,科学家们把习得技能阶段的这种成绩称为“暂时的优势”,并把它同“潜在的习惯优势”区分开来。形成习惯优势有种种技巧,例如有间隔的练习、有穿插内容的练习,以及多样化练习,这些技巧恰恰会放缓有明显成果的学习进程,它们不会在练习中提高我们的表现。我们从表面上看不到成绩提高,也就没有付出努力的动力。

填鸭式练习是集中练习的一种形式,它一直被比作贪食症—吃得不少,但没过多久基本上都吐出来了。把学习与练习间隔开来分期进行,让两者之间隔上一定时间,这样做就能让学习成果更加显著、记忆更加牢固,能有效地形成习惯优势。

间隔多长时间才够?答案很简单:只要练习不是无意义的重复就可以。从最低限度上说,间隔的时间足够出现一点儿遗忘就对了。练习环节中间出现一点儿遗忘是好事,只要它能让人更加努力地练习就行。话说回来,你肯定不愿意忘掉太多东西,以至于检索最终变成了对资料的重新学习。间隔一段时间再练习能巩固记忆。睡眠似乎在巩固记忆的工作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所以在两次练习间至少间隔一天应该是不错的做法。

穿插练习两样或更多的内容同样也提供了一种间隔。穿插内容练习有助于发展人们辨识不同问题的能力,也是在培养人们从不断增加的解决方案中寻找合适工具的能力。

进行穿插内容练习,不能是完成一个科目的全部练习再跳到下一个科目。你需要在每个科目的练习完成前就跳到下一个科目。我们的一个朋友这样描述自己的经历,“我去上了一堂冰球课,学习滑冰、控球、射门。滑冰练习还没进行多长时间,自己刚刚有点儿上手的感觉,教练就转到控球练习上了,这让我感到非常沮丧。灰心地到家后,我说,‘为什么教练不让我们一次把技能练好呢?”其实他是遇上了少有的好教练。这位教练懂得分散精力练习不同技能要比下力气一次掌握一件事更有效果。球员感到沮丧是因为并没有在短时间内看到成果,但到下一周,无论是滑冰、控球,还是其他内容,他都会获得全面进步,效果会好于每次只专心练习一项技能。

与穿插内容练习一样,多样化练习有助于学习者树立更开阔的心理模式。这是一种能力,掌握它的人可以评估不断变化的条件,并调整应对方式进行适应。可以说,穿插内容练习与多样化练习有助于学习者超越暂时性记忆,步入更高层次的概念性学习,并把它们应用到实际情景中,从而获得更全面、更深刻、更持久的学习效果。这些学习成果在运动技能中就表现为潜在的习惯优势。

有间隔、有内容穿插出现,以及内容多样化,其实就是我们生活的本来面貌。每次出诊或是每次打橄榄球比赛,都是一次测验,也是一次检索练习的锻炼。每次常规的拦车检查对于警察来说都是一次测验,而且每次检查都不一样,这会加强警察的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只要他上心,今后的工作就会更有效率。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是“从经验中学习”。有些人似乎从来不学习,学与不学的一个区别可能就在于,人们是否培养了反思的习惯。反思是检索练习的一种形式(发生了什么?我是怎么做的?怎样才能有用?),而且辅以细化加强(下次我要采取别的什么方法?)。

正如拉尔森医生提醒我们的那样,大脑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是极具可塑性的。“让大脑工作,实际上就是给它引入更多复杂的网络,然后反复运用这些神经回路,从而使头脑更加灵活。这大概才是最重要的。”

「I,重述知识」后刻意练习,让你刻意练习更有效

前段时间刻意练习很火,在这知识焦虑的时代,相信很多小伙伴都有去使用这套方法。

很多朋友刻意练习某项技能几个月之后,效果特别好。随后就开始刻意练习新技能,几个月之后,新技能掌握的也挺不错的,然而之前的技能却忘的差不多了。不是吧?刻意练习几个月,咋就记不住了?


别激动,可能是在刻意练习的时候,方法不对。

人们顽固地相信,自己把心思放在一件事上,拼命重复就能学得更好,认为这些观点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而且“练习,练习,再练习”的明显收效再次证明了这种方法的好处。但是,科学家们把习得技能阶段的这种成绩称为“暂时的优势”,并把它同“潜在的习惯优势”区分开来。

我们是不是也是这样在刻意练习呢?一直“专注,专注,再专注”的刻意练习一个技能。这样的结果是我们只能获得“暂时的优势”,并不能获得“潜在的习惯优势”。

如何获得习惯优势呢?“后刻意练习”提出:通过有间隔的练习、有穿插内容的练习,以及多样化练习,可以做到。下面我们一条条来分析下。

1、间隔练习使知识存储得更牢固

快速频繁的练习会产生短期记忆,持久记忆则需要花时间进行心理演练以及其他巩固过程,因此有间隔的练习更为有效。出现了一些遗忘之后,再检索所学的东西,就需要花费更多的力气,这会重新触发巩固过程,进一步强化记忆。

间隔多长时间才够?只要间隔的时间足够出现一点儿遗忘就对了。但别间隔太长时间,这样会出现忘掉了太多的东西,检索就变成了重新学习。

2、穿插练习有助于长期记忆

试想我们去学打羽毛球,教练是不是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练习,因为这种练习方法,见效快。如果教练一会让你练平高球,一会让你练高远球,一会又让你练吊球,在都还不熟练的情况下,你肯定会去抱怨这教练怎么教的,我还一个都不会呢。然而这样的教练才是会教学的教练。

从感觉上说,用穿插安排内容的方式学习,效果要比集中练习来得慢。穿插练习两样或更多的内容同样也提供了一种间隔。穿插内容练习有助于发展人们辨识不同问题的能力,也是在培养人们从不断增加的解决方案中寻找合适工具的能力。

从掌握知识和长期记忆上看,穿插练习远比集中练习的效果好。

3、多样化练习促进知识的活学活用

多样化练习能提高活学活用的能力,能把在一种情景下学到的东西,成功地应用到其他情景中。

多样化、难度更高的练习需要消耗更多脑力,通过这种方式学到的东西会被大脑编成更灵活的表征,使用范围也会更广。

「A1,激活经验」多样化练习,你需要眼光长远

4月份的时候,我和朋友一起学习羽毛球,想要提高下打球的水平。当然,教练还不知道穿插练习和多样化练习,我们是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巩固的。一周除了这一次练球之外,还会和群里的伙伴打2-3场球。在打球的过程中,对手肯定不会给你固定的球路来练习,同时对手也一直都会换。因而每一次上场的打球都可以看成是一种多样化的练习,最初打球提高的并不明显,运用新学技巧打球的时候,甚至会出现整体退步的情况。过了2个月,多样化练习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整体处理对手来球的方法就很灵活了。

多样化练习,短期内容易让人气馁,只要坚持下去,长期来看一定会比集中练习更棒。

「A2,规划运用」学习是一套组合拳

线上训练营刚结束,准备下个月就开始线下打怪,貌似1-1就需是要给大家介绍便签法读书。在这仅仅是介绍方法,那如果是教会别人用的话,我会这样做。

1、讲解,RIA便签到底是什么,以及R便签、I便签和A便签的具体要求。

2、示例,找出合适的片段,拆出相应的I便签和A便签。

3、训练第一周,穿插训练书写I便签和A便签,并检索I便签和A便签的要求。

4、训练第二周,穿插训练中,加入R片段的选择,同时检索R便签的要求。

5、训练第三周,独立寻找R片段并书写I、A1、A2便签。反思便签的书写情况,及时给予反馈。

6、加入分舵,经常线下打怪,多像他人学习。

7、加入学习力课程,坚持每月一本书,和线下打怪不一样的方式,也是一种多样化的训练。

8、教会他人学习,教学相长,又是一种多样化的训练,给予他人反馈的同时,也是检索自己的过程。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