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潘城王小古
繁杂观点,缤纷故事,孤独患者。 公众号:理想先森 知乎:王小古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今天看啥  ›  专栏  ›  潘城王小古

父母是空巢老人,我们是空巢青年

潘城王小古  · 简书  ·  · 2017-12-06 23:05


01

前两天去上海看一个朋友,他特意邀请我去他的“新家”看看。

朋友工作两年,终于从月租一千的房子搬到了月租两千的房子。

房子是合租房,三室一厅,朋友住的是其中一个次卧,面积并不算大,十几个平米,主卧是一对情侣。

朋友的家庭条件并不算差,他家在西部省会城市,典型的中产,父母早已经在他上大学那会就为他置办了新房。

吃饭的时候我问朋友:“你爹妈就忍心让你出来花钱买罪受?”

“因为我有梦想啊!”

朋友笑着调侃道。

朋友看似玩笑的话让我心头一颤:

是啊,每一个刚毕业出来的年轻人,就像自己,宁愿一个人蜗居在大城市的小单间,也不愿意回家住大洋房,可能都是因为那一句我有梦想吧!

朋友说,我有时候挺孤单的,你说我放着家里面的好日子不过,非要一个人跑出来浪什么呢?每天一个人吃饭,一个人上下班,一个人窝在家里面打游戏,然后整天在蹉跎岁月中度过,还一遍一遍的麻痹自己我有梦想。

朋友喜欢动漫,宫崎骏一直是他的偶像,如果毕业回到西部老家,很大概率上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朋友说:我现在就是一个标准的空巢青年,如果你有一台无人机,飞到高空俯瞰这个城市,你会看到夜晚灯火辉煌的城市里,很多人像我一样一个人孤独的坐在一个十几平米的房间里。

像朋友这样的年轻人还有很多,根据QQ大数据的《2016全国城市年轻指数报告》数据显示,一线城市年轻人口的平均净增率高达7.97%,在各线城市中排名第一。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来到一线城市,看中的正是因为一线城市承载的众多机会与良好的文化氛围,每年的盛夏,他们拍完毕业照,拎着行李箱前赴后继来到心中的梦想之都。

然而,在陌生的大城市里,这些来自异乡的青年,奋斗在城市的边缘,承受着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心有不甘但又无能为力,独自一人生活着,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标准“空巢青年”。

02

“空巢青年”是与“空巢老人”相对应的一个新兴词汇,指的是那些背井离乡,独自一人在陌生的城市奋斗的年轻人,他们远离父母亲人、单身而且一个人独自租房。

“空巢青年”与“空巢老人”出现的背后原因是计划生育政策和近十几年来迅猛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尤其以80后90后居多,他们往往是一家三口,大学毕业后,留在故乡的父母成了“空巢老人”,而他们涌进大城市的人潮中成为了一个个“空巢青年”。

2007年,作家六六出版长篇小说《蜗居》,两年后,滕华涛导演执导改编为电视剧《蜗居》火遍大江南北。

电视剧《蜗居》海报

我的初中同学李娜跟我说,十年后的今天再看《蜗居》这部电视剧,海萍当年凑首付买房的钱算个屁!

李娜是90后这辈中典型的留守儿童,从小跟着爷爷长大,父母外出务工,一年才能见到一次,有时候甚至两年。

李娜说:“在我五岁的时候,有一年父母出去打工,结果那年黑心的包工头和老板跑路,他们挣得血汗钱没有拿到,所以没有回家过年,等到他们第二年回家过年的时候,我对他们感到很陌生。”

李娜2015年大学毕业后,来到南京做销售,她给自己定的一个人生目标就是:坚决不要让自己的下一代成为留守儿童。

为了早日达成这个人生目标,她对手中的工作一直都保持着那份最初的热情:

客户无论话说的多么难听,她都尽力把微笑挂在脸上;大夏天来着大姨妈,她和同事冒着高温去拜访了几十位潜在客户;为了每月多攒一些钱,她租的房子离公司很远,每天上下班通勤路上,她花费的时间有3个多小时。

没伞的孩子要努力奔跑,李娜一直在全力奔跑,但她看不到终点在哪里。

来南京两年,李娜亲眼看见南京的房价坐上了火箭,以前她还想努力攒首付,现在她已经放弃了这个想法。

“我不是说努力不重要,但是我希望能够看到自己努力带来的改变,但是实际上两年多的工作,除了稍微增加的工资抵消了上涨的房租之外,我的生活并没有因为我来到城市发生了多大的变化,现在我也已经想明白了,要让自己的孩子不再是留守儿童,要么在南京给他找一个买得起房的爸,要不我就以后回老家,但无论如何,我现在都要为自己接着拼一把!”

周末的时候,李娜大部分时间会一个人呆在房间里,有时候会去古老的明城墙上边发会呆,她眺望着南京城远处的天际线,常常不自觉发呆。

03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欧睿信息咨询公司的报告,中国的独居人数经历了一个持续的上升期,1990年的独居人数占到全国人口的6%,但到了2010年,独居人数已经上升到了14%。根据国家统计年鉴,2013年,独居人数达到了14.6%。上海,则是全国独居比例最高的城市,每4户中就有1户是只有一位家庭成员的,北京的比例则是1/5,但这还仅仅是在籍人口的统计数据。

其实无论是之前的“蚁族”、“北漂”还是现在的“空巢青年”,在这些现象的背后,是无数年轻人在历史洪流中挣扎奋斗的众生相:

每一个人的梦想都看似不同,我们要成为与众不同的自己;但每一个梦想又都是那么相同,我们要努力发展,努力挣钱,过上好的生活。

我之前的同事沈鹏就说,他不是一个“空巢青年”,而是一个“极简一族”:

十五平米的房间,一张床、一个简易衣柜、一张折叠书桌,再无其他任何多余的摆设物件;

优衣库的同款衣服会买上好几件,因为平时逛街也没有人告诉自己穿什么好看,索性夏天的灰色T恤都买一样的,省时省心;

一周七天有六天半点的是外卖,还有一两次聚餐,去的也是在外卖上面点过的线下门店。

沈鹏说:“我已经习惯一个人生活了,只是很多时候会比较尴尬,比如麦当劳第二杯半价的时候,我经常一个人买两份。”

沈鹏很多时候会主动留在公司加班,因为回去会很无聊。

毕业三年,除了偶尔工作上的成绩让沈鹏小小欣喜一下,大部分的时光里,沈鹏都沉浸在上班下班的混沌状态中。

沈鹏说:“累的时候会很想家,但是长大了总不能再跑到爹妈的怀里面去撒娇吧?只是有时候和父母通完电话后,会觉得自己不孝顺,为了追求所谓的梦想,抛下了养我多年的父母。上周打电话回家,才知道我爸几个月前走路不小心摔倒,小腿骨折,做了一个手术,但是老两口一直对我三缄其口,直到我爸都快康复了才跟我提起。比起我们这些独居青年,我更关心我独居的爸妈!”

对于“空巢青年”们来说,乡愁是一张难抢的火车票,我一个人奋斗在大城市这头,爸妈孤单的守候在小镇的另一头。

04

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潘绥铭教授主持的2015年全国抽样调查的数据显示,在27岁-35岁的青年群体中,无论男女,没结婚也没有性生活的人,在2015年已达到10%左右,预计到2020年很可能达到20%左右;而在2000年,到这个年纪还没有过性生活的人,在男性中只有2.4%,在女性中则仅仅是0.7%。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背负理想来到大城市打拼,在住房没有着落、工作前途不明朗的情况下,很多人不愿意过早去投入一份需要苦心经营的感情。

在好友邹雨看来,大城市就要和一群人在一起狂欢,然后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把孤独留给自己。

1993年出生的邹雨,举手投足之间比同龄人多了几分成熟。

可邹雨经常跟我说,成熟是留给别人的,自己心里还是一个渴望被人照顾的小女孩。

邹雨跟我说了一件让她难以忘怀的事情:

某天下午她正在上班,突然接到了房东打来的电话,房东告诉她住的房子已经高价租给了别人,让她立马回来搬家走人。

邹雨努力克制自己的愤怒,她告诉房东:“我们有租房协议,你不可以毁约。”

房东表示可以按照协议来补偿邹雨,但是要她必须赶快回来搬家。

邹雨很生气,挂断了电话。

晚上九点,邹雨下班回到家的时候,发现房东正带着两个人在门口等着她。

就这样,邹雨被迫在夜晚12点之前整理了两大箱行李,搬离了自己的住处。

邹雨说:“当我一个人拖拉着两大箱行李走在夜晚的街头时,我本来想打给我的同事们,可是通信录翻了一圈,却不知道打给谁。更主要的是,我不想让她们看到自己的狼狈样。那一刻我好想打给我妈妈,但是我忍住了,我一边哭一边打车,最后去了一家青旅住了一周时间。”

邹雨现在的生活过得还不错,升职加薪的钱够她租一个带大飘窗的朝南房间,但想要定居下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邹雨说她自己现在不考虑找男朋友这件事,因为她最近刚养了一条哈士奇。

“哈士奇闹腾,我每天下班回家都要跟它玩一会,就不会感到孤单,男朋友有我的小哈靠得住吗?”

日本学者中野收在《现代人的信息行为》一书中用“容器人”这一形象说法描述了现代人的行为特点:

在大众传播特别是以电视为主的媒介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现代日本人的内心世界类似于一种“罐装”的容器,这个容器是孤立的、封闭的;“容器人”为了摆脱孤独状态也希望与他人接触,但这种接触只是一种容器外壁的碰撞,不能深入到对方的内部,因为他们相互之间都不希望对方深入自己的内心世界,于是保持一定距离便成了人际关系的最佳选择。

“空巢青年”也渴望爱情,希望在异乡收获友谊,但是他们又恐惧与陌生人社交,更愿意把自己封闭在狭小的出租屋和自己的精神世界里面,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面对手机的“容器人”。

05

关于如何看待“空巢青年”现象,知乎上有一个回答有趣又让人唏嘘:

“我孤独的像一条狗,可我连一条狗都买不起。”

成为“空巢青年”,既有现实的无奈,也有自己的主动选择。

当我们看到朋友圈里老家的同学一个个老婆孩子热炕头而你却孤单一人的时候;当我们每次回老家别人问你是做什么工作而你却解释不清楚的时候;当我们从之前的娇生惯养到现在开始独自面对社会的时候;当我们从被人保护的女同学变成一手修马桶一手扑蟑螂的女汉子的时候......

还记得我们当初为何选择来到这里的初衷吗?

梦想不一定是要你买车买房留在这座城市,而是当你年轻,当你充满活力的时候,你去了你向往的地方,努力争取你渴望的生活,遇到很多跟你一样的人,而你并没有因此虚度你的年华。

人生最遗憾的事情就是你本可以。

多年以后,当你躺在摇椅上面对着你的子孙,准会想起那年你独自一人穿梭在某座城市街头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当时,你刚刚从一个小镇的留守儿童,变成一个大城市的空巢青年,在城市灯火辉煌的夜晚,独自一人面对你的梦想。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