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榆钱春文学社

寻找文明的踪迹

榆钱春文学社  · 简书  ·  · 2019-07-26 19:37

寻找文明的踪迹

文/中国诗歌网 

推荐/甘肃武山  陈中杰

人生长于大地,于是历史在大地上展开

人在大地上留下痕迹,建筑、古道、运河…

这些恢弘的地标,都是人与大地的血脉联系

也是一个民族在历史中存在过的恢宏见证

诗人走访名胜古迹留下众多佳作名篇: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大树分割线

上世纪初,日本人曾断言,中国已不存在唐以前的木构建筑,要看唐制木构建筑,人们只能到日本奈良去。当时的中国正是风雨飘摇之际——中日战争一触即发,日本学者强势文化的姿态深深刺痛了以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为代表的中国建筑史学者。

为了以事实驳斥日本学者的观点,找到中国现存的唐代建筑,从1931年到1937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共率领考察队考察了一百多个县市, 近两千座古建筑。他们凭着坚定的信念,跋山涉水,历尽艰险,终于在山西五台山找到了建造于唐代大中年间的佛光寺东大殿!

佛光寺东大殿是我国早期木结构建筑的典范之作。敦煌五代壁画《五台山图》中就绘有五台山大佛光寺的图像。东大殿的唐代建筑、唐代雕塑、唐代壁画、唐代题记,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极高,被梁思成先生称为“四绝”。东大殿形象集中体现了唐代木构建筑豪劲雄浑、端庄绚丽的气魄。

敦煌壁画中的佛光寺

但是,你知道佛光寺在营建之初有什么故事吗?历经千余年沧桑的佛光寺建筑,又度过了怎样的前世和今生?

如果我们只是浮光掠影地一瞥其尊容,是不是离我们的文化根脉还太远了?


漫步成都的街头,品味她的繁华和美食,你能想象4500年前她的模样吗?

从北京的永定门到天安门、地安门,再到奥林匹克公园,一条长长的中轴线奔南向北,如同城市的脊骨和灵魂。你真的了解这条线的历史深韵吗?

北京中轴线

在我国的近现代历史中,出现了一批新兴的城市:上海、青岛、厦门、烟台、长春、哈尔滨……在她们身上,携带着多样的异国色彩,成为了她们的地标和名片。在这些异国风格的建筑背后,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对我国的建筑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还有那铜铃铮铮作响的茶马古道、谜一般的绝地之城古格王国,还有那被称为千年水利的都江堰、大运河……谁不想跟从她们的踪迹,触摸历史的吉光片羽。

都江堰

中华地标是文化遗产中的集大成者。置身于古人用心营造的空间之中,我们心中所搏动的何止是对千年往事的追忆,更是对自身之由来的深刻体认——我们不再于大地上彷徨。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无数的地标兴起又湮没,它们氤氲在神州的地表,记录着岁月的故事,积淀下中华文化的悠远芬芳。

秦砖汉瓦,唐阁宋廊,以及奔涌不息的大运河,在斗转星移下默然凝视,在沧海桑田中寂静守望。她们老了,但她们仍在用风烛之躯钉住中华文明的万世永芳。伐木采石之声犹然在耳,吁杭挞鼓之音牵魂九霄。

我们选取了中国13个最为典型的中华地标,涉及丰富的年代和类型,以求用最精炼的案例呈现中国建筑和中华文化的古今变迁。

在这门精品课里,我们还邀请到了奋斗在文化遗产地一线的清源文化遗产保护团队,这个团队由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建筑学院教授吕舟先生带领,在遗址、在洞窟、在古村镇,在祖国的高原与平川……只要有文化遗产的地方,就有清源的身影,他们一边修文物,一边讲述文物的故事。

今天,他们将用音频的形式,把这些年积累下来的丰富知识、一线经验,都慢慢地叙述给你们听,为我们所有人展现一个书籍之外、山河之间的别样文化历史。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