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王驰1960

先前那点事儿第二部 30

王驰1960  · 简书  ·  · 2017-12-20 20:38

        我们这个楼道来自上海的家庭不少,算是红大楼一个“小上海帮”集中的地方,这些上海人,多数是知识分子。

        男的都是解放前大学毕业,女的不同,但一般都是解放以前的初高中毕业,在那个时代,这种家庭的文化水平都算是非常高的,应该算是“文革”前的高知家庭。

        这种家庭,解放以前不大可能都是“无产阶级”背景,至于什么背景,我没有考察,不好胡说八道,不过可以推测,解放以前可以供得起孩子上大学的家庭,都是什么背景,您自己想。

        这些上海人有时候挺拽,特点就是他们之间永远说上海话。其实这也无所谓,关键是他们说上海话的时候,是不分场合的,不管在场的人能不能听懂上海话,他们之间似乎只有这么一种语言表达。

        小小的我,懂得这个道理,他们就是在玩拽,有看不起外地人的小小心理。其实,这种特拽的事情也不多,总体看红大楼的“上海帮”和其他人家相处得还是不错的。

        我和上海帮的长辈们,一直保持良好关系,口碑居然不错。不过,我对上海人的认识,还是从楼道几家开始的,传说中上海人特会算计且斤斤计较,但在我熟悉的我们楼道这些纯粹上海人中,实话实说,他们没有这个毛病。

        当然,住在红大楼的上海人,都是旧上海的读书人、知识分子背景,让他们代表上海人,按照抽样理论说,就是样本太偏,代表性不强。

        红大楼主要的居民,基本分成两类,一个是机关干部,基本上属于“泥腿子”出身的老革命,虽然他们中间也不乏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但总体来讲,文化程度不高;另外一类就是很多解放前的大学毕业生,他们多数是机关请来的知识分子,参加建设的。这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群体。

        其实那些“旧式知识分子”和“老革命”在同住一个大院子的时候,并不像很多影视剧那样,“老革命”粗得不像样子,“旧式知识分子”假装“小资”拽得也不像样子,他们之间是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相互促进的,生活习惯差异有,但相互包容没有大的障碍。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部分上海藉知识分子在1970年代的合影(资料选自互联网)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