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余十三
喜欢一切把内心用文字展示出来的东西 微博 :-余十三- 《读书》专题副编
今天看啥  ›  专栏  ›  余十三

豫章书院:盛开在阴暗角落里的花

余十三  · 简书  ·  · 2017-11-13 20:58

地狱空荡荡,魔鬼在人间。

                      ――莎士比亚《暴风雨》

有人黑暗里挣扎,有人在阳光下嬉笑。

豫章书院这件事的爆发,让生活在阳光下的我们看到,在二十一世纪仍然存在着这样难以想象的事情,很多人为之震惊。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从杨永信到豫章书院再到未来不知道哪天会爆出来类似事件,这样的事情将会一直存在。

当有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无法教育和控制的时候,就只能寄希望于外人。请原谅我这里用了一个不太好的词语――控制。

没错,因为他们想要的不是一个具有独立思维的孩子,而是一个听话乖巧的孩子,是一个不会惹他们生气,完全以他们的思想为中心的孩子,他们想要的,不过是个能够取悦他们的提线木偶。

他们忘记了人本来就不是完美的,忘记了孩子是他们带来这个世界的,忘记了孩子和他们一样,也是一个有喜怒哀乐的完整的人,忘记了作为父母面对顽劣的孩子首先要做的是自我反省。

但是,不存在的。

在中国大多数传统家庭里,父母永远是对的。有几个孩子听过父母做错事情真诚的向他们道歉?有几个父母愿意认真听孩子的想法?又有几个父母没有打着为孩子好的大旗强逼孩子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我想问那些擅自为孩子做主的父母一句:

“你们为孩子做的选择,所造成的后果,你们会负责吗?”

很显然,他们无法负责,因为这不是他们的人生,所以他们又凭什么替我们做完选择,还要我们自己负责?所以我们为什么要任由他们替我们做选择?

很多父母都有同样的心理――我辛苦把你拉扯大,供你吃供你穿,你怎么这么不孝顺?可我只想说一句,如果你们不养我长大,那便是违法。

并且对于“孝顺”的理解,我想很多父母都有些误会。完全听父母的话不是孝顺,而且愚孝。

古讲孝道,并没有说要孝顺。孔子和孟子都说要孝,但不一定要顺。该顺则顺,不该顺时就一定不能顺。不顾事实,盲目顺从,陷父母于不义,是为不孝。

《师说》里提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豫章书院的存在,是对学校和老师的讽刺,他们奉行的,是“师者,暴打虐待关黑屋者也。”

人的多样性是与生俱来的,骨子里就带着叛逆的孩子有,肯定甚至我也相信“人之初,性本恶”,但是教育这两个字,不是任何人都有资格去触碰的。

豫章书院的存在是对那些认真考取教师资格证的人们的讽刺,也是对所有正规学校的讽刺。

――看,你们教不了的学生,在我们这里多乖多听话!

对那些家长来说,他们不会在意教育的过程如何,他们只是需要一个“乖巧听话”的孩子而已。豫章书院正是他们眼里的“救命稻草”,一个能够给他们制造出“好孩子”的地方。

对学校来说,既然家长交了钱,也签订了协议,那学校不会负任何责任,过程自然也就没那么重要。他们要做的只是“驯服”这群孩子,不,在他们眼里,也许是一群兽性未脱的动物。

所以豫章书院“驯服”孩子的方法,就和驯服动物一样,先摧垮心理,再用武力制度,最后用条件反射成功洗脑,这样的流水线上生产出一个个让家长无比满意的孩子,让我们不寒而栗。

归根结底,还是家庭教育的失败。

家长不懂得反思自己的孩子为什么变成这样,是不是有自己的问题,只会把所有的问题归结于孩子,但他们没有想过,孩子是他们自己看着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婴儿长成现在的模样,这其中所经历的一切,难道不都是他们所给予的吗?

我们从生下来那一刻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人,拥有独立的思想和灵魂。如果父母试图把不属于他们的思想强制灌输进脑海,那反抗就是正常的,但就是这样的反抗,被他们定性为――不听话。

还有些孩子有心理障碍,这样的孩子父母非但不去带孩子看心理医生,反倒把他们扔在这样的地方,企图让他们变得“正常”,多么无知!

我们看惯了新闻联播上的正能量,笃定地相信着世界无比美好,如此之低的犯罪率更让我们安心,但是见不得光的阴暗到处都有,只是我们被遮住了双眼。你看,像豫章书院和杨永信这样的存在都肆意的生活在阳光下,犯罪率能不低吗?

王尼玛那六分多钟的视频引爆了qq空间,他这期节目被下架非但没有让这件事情被压下来,反倒引爆了将这件事情引向高潮。

很多人疯狂的转发,愤慨的评论,似乎每个人都被激发出前所未见的正义感。我自己看着各种各样的爆料和知乎上的评论,为正义的你们而感动,但我还是想提醒一些盲目跟风的人:

我们要冷静下来,认真思考,不要成为某些恶意带节奏的人的枪口,用合理的方式去伸张正义。

正义不应该迟到,理性也不应该丢失!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