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薄荷清欢
欢欢喜喜写文章,安安静静讲故事。 我已委托“维权骑士”(rightknights.com)为我的文章进行维权行动
今天看啥  ›  专栏  ›  薄荷清欢

重读经典 | 《四世同堂》:在你的时代,你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薄荷清欢  · 简书  ·  · 2018-01-18 18:37
薄荷清欢

今天,我想推荐给大家的一本书,无论你是一个文学爱好者,还是一个历史爱好者,或者你仅仅是个中国人,一个想了解中国历史的人,都值得一读。它的作者自称从事写作以来最长的、可能也是最好的一本书。1949年曾在美国出版节译本,书名为《黄色风暴》,被誉为“好评最多的小说之一,也是美国同一时期所出版的最优秀的小说之一”。本书还曾入选《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

这本百万篇幅的巨作就是《四世同堂》,中国作家老舍先生的经典名作。

200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作家让·马瑞尔·古斯塔夫·勒·克莱齐奥曾给《四世同堂》的法文版写序《师者,老舍》。他说“我发现老舍小说中的深度、激情和幽默都是世界性的,超越国界的。”在序言的结尾,克莱齐奥写道,“老舍以大师的眼光,给我以启迪”。

《四世同堂》是唯一一部正面描写抗争时期普通民众生活的小说,读完之后仿佛一个人站在一座民族主义文学丰碑前。久久静立,深深致敬。百万文字,三部曲的宏大篇幅却是以小见大,从一个家庭、一个胡同的故事写起,通过老舍先生笔力深厚的描写,我们走在了小羊圈胡同里。

在《四世同堂》中,宏大主题的微观化处理手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北平市民生活的凸显。《四世同堂》画面广阔,表现的时代是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反映的主题是战争对民族文化的考验和扬弃,描写的内容是小羊圈胡同市民生活的颠跛沉浮,市民生活在题材上得到了凸显。

一号院里住的钱诗人好诗喜文,颇有士大夫之风,但是当国难家祸当头他不再做山中高士,他变成了抗战的勇士,所有的气节都通过实际的行动而展现淋漓。他贯穿全书的灵魂人物之一,代表了中国文人中最美好的一种力量化现。

祁家是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抗战前,祁老太爷最大的心愿就是热热闹闹过个生日。老爷祁天佑是个老实本份生意人,一忍再忍却因日本人的羞辱而投河。不得不遗憾地感叹,老舍先生也是投河离开这个世界的。究竟是笔下的人物影响了作者,还是作者的性格投射到笔下的人物上了呢?老舍就是所有人物的集合。是祁老人的圆熟温和,是天佑的老实沉默,是瑞宣的儒雅挣扎,是钱诗人的铮铮铁骨。

一个用热血写作的作者可以把自己的灵魂附到小说的人物中去。看到《四世同堂》祁天佑的投河就能理解老舍的投河:很快的,他想起一辈子的事情;很快的,他忘了一切。漂,漂,漂,他将漂到大海里去,自由,清凉,干净,快乐,而且洗净了他胸前的红字。

这不仅仅是《四世同堂》里的文字,也是老舍自己的心路历程。读来让人心里一颤。

因为看透,所以放下。这是老舍放下的方式。老舍先生对于人对于人性的把握是非常细腻准确的。所以他笔下的人物一个个栩栩如生。读来让我们见证了他们的活着与活过。

长孙瑞宣是那个时代中国青壮年的代表,既从传统的家庭里走出来,有着沉重的责任与义务,又接受过新式的教育有着自己的思想,在亡国的时代他想保家何其难,他想维持一家老少的丰衣足食何其难,他压抑自己的理想却终于在被压抑被压抑到极致的时候勇敢转身,在三弟瑞全的感召下,成为了他想成为的那种人,和钱诗人站在了一起。

而那个体弱多病的母亲——天佑太太,多么像当时的中国,多病体弱却无偏地爱着自己的孩子却又并无多少知识与力量让她去爱。她是寂寞的无依的离死亡很近的。书中有个场景写到瑞宣和母亲的对视与对话,想叫妈妈又叫不出来,看完令人生出的不是小儿女的情绪,而是民族情结和爱国情怀。

时代的大幕下,每个人选择着自己的角色,演绎着自己的角色。冠晓荷、大赤包、胖菊子、瑞丰……他们选择了卖国求荣,选择在大时代的变革中捞取即得的利益,他们放下尊严,然而即使如此,结局无一例外都是,在大时代下,没有国家哪有个人?并不是你丢下尊严就能求得的。这也是一种执念和求不得的苦。

在《四世同堂》里,老舍先生每写葬礼必写和尚,甚至最后着力写了参与地下工作的明月和尚,在钱诗人的转变里着力写了佛教带给他的影响。

这是一种超然,也是一种升华。大时代下的小人物渐渐成长起来,有了大格局和大视野。

若说《四世同堂》是部史诗,《四世同堂》也是一部佛学著作。在这里可以看到世上的一切都是成住坏空,生死无常,从小崔的死到妞子的死,在本书中死主总是不期而至,走在路上都会遇上死主,你不去招惹也会遇上死主,甚至韵梅走在街上都可以遇上运遗体的车子。随处可见,空气里都是死亡的气息。

也有生,小崔的媳妇改嫁后又生了一个大胖小子,钱诗人的孙子也渐渐长大。炮火里的生,绝望里的生,这就是活着的意义,总是有希望,总是会代代相传下去。《四世同堂》与其说是一部书名,不如说是一种现世安好的祝福与向往。这是永不过时的。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每个普通人心中的向往。一部好的作品一定是写出了人性共通之处,才会经得起时代的洗礼。

书中瑞宣的老师爱吃饺子的中国通富善先生。就是作者看当时中国的第一个视角,他看到了中国人都在变化,他看到了胡同里祁家人的变化,但是他的身份决定了他的格局和眼界,他看不到事情的真相。他只知道一些战事,如同他的身份他是一个置身世外的人,他是一个观察者,即使这样一个人,还是受到了战争的影响成为了战争的牺牲。而比较而言日本老妇人就是这个人物的升级版,她看到了更深更远处。当然,无一例外的,她虽是当时中国的敌人其实也是战争的受害者。

老舍先生的以小见大,就是这样,每一个人物都写得极鲜活,每个人物的身份处境都是多重的,每个人物从内到外都在变化之中。仅这部作品,老舍先生就无愧于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写这部小说的时候,第一二部的写作是在老舍以老鼠众多而被他昵称为“多鼠斋”的小屋进行的。当时,老舍因贫血经常头晕,又刚割完盲肠,但仍然坚持写作。

鲜为人知的是,第三部是老舍赴美美讲学期间在美国自己租的公寓创作完成的。这也造成了目前的最新最全的版本,是找到老舍英译版再翻译过来的。先中再英再中的《四世同堂》也是国际友谊的见证。据说,《四世同堂》上世纪五十年代在日本的销量也非常好。日本的有识之士给予很高的评价,丰岛与志雄先生说《四世同堂》是全日本人必读的书。老舍先生去世后,日本作家们是第一批站出来为他说话的朋友,就像瑞宣出来保护日本老太婆一样。

她是咱们的朋友!

他是咱们的朋友!

见证和成全这部著作的,还有美国作家赛珍珠女士。她也是唯一一个同时获得普利策奖和诺贝尔奖的女作家,也是目前作品流传语种最多的美国作家。

这部作品的写作背景和作品本身的时代背景注定了作品将是留传于世的经典巨作。

看似写的是普通琐碎的家事,其实写的是国事。一个四世同堂的家运兴衰也是国运的兴衰见证。从《四世同堂》文字间透露的背景里,我们看到了七七事变,松沪会战、太原会战、台儿庄大捷、汪伪政权建立、珍珠港事件、日本投降等等。

但作者并没有直接明写历史,而是透过一个个人物的眼睛、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把小人物放在大时代下。最后,作者的见解超越了战争、家仇国恨的时代局限,达到了人性的升华。作者心中若无,笔下是无论如何写不出来的。每部作品都是作者的心境显现。

老舍先生透过小市民的生活来写历史,透过一个家庭的兴衰来写战争,却又不拘于历史和战争,在文字里闪烁出人性的美好与升华。这部作品深远的立意和思想境界是它成为一面文学标杆的原因所在。

一个写作的人,可以从《四世同堂》里学到老舍先生的写作手法,小人物大境界。从小处着眼,从深处立意。作者的心胸决定了作品的深广。

一个普通的读者,可以从《四世同堂》开始思考在你的时代,你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可以选择,你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选择,不是执著。你必须顺应时代才能成为先锋,你必须克服自己的不足与局限才能突破成为一个全新的自己。钻空子得小利甚至损人之事,终会善恶有报。

关于生死,《四世同堂》教会我们,无常原来是正常,一切都会过去的,一切的战争、一切的丑陋、一切的伤痛……战争归于和平,丑陋归于美好,伤痛归于希望。

关于爱与宽恕,《四世同堂》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也没有什么是不能原谅的,所以祁家的老三和高弟在一起了。所以一号院的日本老妇人和瑞宣某种意义上是心灵的朋友,她让瑞宣站在了一个更高的视野,看到了世界看到了大爱看到了超越,那样一种大爱与超越其实就是佛家和儒家的精髓:泛爱众,没有敌我,同体大悲。

如果你想了解人生、人性、爱情、家庭和历史,在你人生的任何年龄段捧起《四世同堂》一读,都是不错的选择。北平老人老舍先生在字里行间,向你讲述北平风光人生风景,实则是在说另一层犹如莲华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战争如何残酷,死亡即使降临,还是会有新生,还是会有胜利。比胜利和生死更重要的是,一切都会过去的。唯有爱能够延续。

所以,在任何时候,选择爱,总是没错的。《四世同堂》,中国人爱的祈福与爱的教育。



【学院征文】 学院征文 一起重读经典吧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