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随风至

杂记(十五)国之重器

随风至  · 简书  ·  · 2021-08-24 19:00

在拥有两弹一星后,我们国家才有如今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能力的体现。

——邓小平

国之重器,少不了肝脑涂地、为之锻造的英雄。

1999年的《横空出世》,将军冯石与科学家陆光达一武一文,从1959年开始,长达好几年的携手合作。

他们与几万战士和科学家,共同在大戈壁滩上饮风咽沙。

最早期的建设基地困难,中间又经历了三年灾荒时期,粮食紧缺至有个馒头个鸡蛋都是过大年,在工程后期陆光达因为一些政治因素,险些出局,也幸得冯石的“拿脑袋担保”才得以重回基地,这也看出战友般的生死情谊,是多么令人动容。

其中陆光达与妻子王茹慧暴雨中相逢也是令人感动,王茹慧为了两罐咖啡遗失而委屈,听到丈夫“我们该要个孩子了”的话更是开心不已;另外一幕是陆光达志同道合的同行李一凡为了实验数据,拖着病重的身体夜以继日地计算,甚至口吐鲜血,不免看得心情沉重。

最终,他们呕心沥血的付出,换来了那一声掩盖他们欢呼雀跃的轰隆巨响,让中国真正站了起来,更有底气去应对一切来犯之敌。

正是因为那一代人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从打算盘开始,到后面连续45次不同场景的核试验,用他们的精力完成了我们几代人的工作。

因此,我们要感恩于无私奉献的前辈,他们甘愿隐姓埋名,为国家献出一生,也正是这种红色精神激励着后来者,才有时至今日蓬勃向上的中国。

如电影中陆光达拒绝冯石将科学家摆在第一位所说的:人,是需要精神的。

在面对困难时,战友间不分彼此,共同面对,这也是红色精神。

愿我们更多地去了解我们的国家,继承先人们的志向。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来生还在种花家。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