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慕容芊惠
文字小厨房。文品以四时小景,风花雪月,书评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今天看啥  ›  专栏  ›  慕容芊惠

燕子来时梨花落

慕容芊惠  · 简书  ·  · 2020-03-19 22:39
白花三叶车轴草/手机拍摄


竟然在水泥森林听到燕子的呢喃,使我好一阵惊喜与激动。这一声熟悉的、久违的呢喃啊!

目光极速投向窗外搜索着它们的身影,然而什么也没捕捉到,远处金黄的油菜花依旧灿烂。也许是飞回北方途经此处的燕子吧,我也似杜甫般自作多情起来,“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晴空万里,惠风和畅。小憩的燕子就像电线上的两个音符,构成一条五线谱,它们清脆、婉转的呢喃回荡在乡村上空。我站在院子里,仰着头看它们互相梳毛,聆听它们深情演奏,吐出长长的尾音。演奏依次循环,直到兴尽而止。

初上学时,在一个春天里学了一首春天般的儿歌:“春风吹,吹风吹,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吹来了燕子,吹醒了青蛙。春风轻轻地吹,春雨细细地下。大家快来种树,大家快来种花。”虽然通篇背下来不解其意,但朗朗上口,念着特别好玩儿,也就不大理会儿歌里到底唱了什么。我们既没有种树也没有种花,或许年轻的老师也不大理解春天到底是怎么回事吧?要不她为什么从来不和我们讲春天的故事呢?

北方的春天是大风吹来的。几场漫天黄沙过去,杨柳吐翠,小草发芽。屋檐下去年的燕子,啄着新泥又在筑巢。母亲发来语音说,今天刮的风可~大了,昏天暗地的。问我你那边刮风没?我说这边(指杭州)没刮风,即使刮风也扬不起沙尘。母亲以为她的世界一刮风,全天下都会刮风,而儿女们所在的城市就是她的全世界。

村里的男孩都是爬树高手,掏鸟专家,但他们从不祸害住在自己家屋檐下的小燕子,即便是别人家的也从来不去掏。不仅不去祸害还非常爱惜,总盼望着能再多几个燕子窝,要是谁家屋檐下的燕子窝数量多,那可是一件极其荣耀的事。但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不敢去抓燕子玩。因为村里有个说法,人要是抓了燕子玩会害红眼病。大家都怕自己害红眼病,所以谁也不会去冒这个险。

村子里生活着三种鸟,喜鹊,麻雀和燕子。前两者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尤其是麻雀,极讨厌它的啰嗦和偷食;喜鹊则被人们认为是一种象征吉祥的鸟,甚至还有一幅剪纸年画“喜鹊登梅”。小时候每到过年,都会与母亲分担剪窗花的任务。而燕子就显得珍贵多了,春天回来夏末离开,就像出嫁的闺女一样。近些年来,由于村子里人口数量的变迁,生态环境的改变,空巢依旧在,却不见了燕子的矫健身姿。“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燕巢雀占,残破不堪,甚至整个泥巢都从屋檐剥脱下来,空留一条曾经的巢穴疤痕。

在陕西靖边服务区廊檐下的燕巢里,三只张着大大的黄色嘴巴、嗷嗷待哺的小燕子挤在一起,吱吱叫着,只见张着的大嘴而不见半点儿脑袋。燕子夫妇忙成一团,仍供不应求。那是我离开乡村后与燕子距离最近的一次。

白居易用燕子养育后代的操劳辛苦,最后雏壮离开空悲啼的情形,来比拟人类养育后代子女的情景。“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这不正是我们真实的写照吗?一旦羽翼丰满,展翅飞向远方,安家落户。很少有时间陪伴父母,承欢膝下。

而冯延巳则用燕子来比喻经常相随相伴的情侣。“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初识此词,是通过流潋紫的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甄嬛传》得知。迄今为止,那是我唯一一部喜欢的网络电视剧,也是唯一一部看了不下十遍的网文小说。

之后再没有听到过燕子的叫声,更没看到过它们的身影。也许它们已经在某处衔泥筑新巢,开启繁育后代的准备工作了。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