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导筒directube
欢迎关注导筒,漫游导演宇宙。 我们会分享关于导演的演讲,访谈,电影课,展映活动,文字著作等等,同时也会推荐小众冷门的电影花絮资源。
今天看啥  ›  专栏  ›  导筒directube

30位大陆独立电影女导演推荐

导筒directube  · 简书  ·  · 2018-03-09 01:54
回顾2017年的华语电影队伍,我们可以回想起两部由大陆女导演执导的作品分别在台湾金马影展获奖:纪录片《囚》获得最佳纪录片奖,故事片《嘉年华》获得最佳导演奖,数年坚守拍摄的马莉与直面敏感话题的文晏以同样坚韧的态度和各自秉持的影像风格,创造了两部出色的艺术电影。 在3.8妇女节的契机下,[导筒]整理出30位大陆独立电影女导演,她们都曾完成女性视角下更具创造力的中国独立影像,在她们的镜头下,也可以看到一个崭新的影像版图和世界。

注:本文未列入李少红,宁瀛,马俪文,徐静蕾等已转型商业或创作完全偏离独立电影的女性导演,主要在美国拍摄作品的赵婷亦未提及。


1.马莉


代表作:《京生》,《无镜》,《囚》



马莉,1975年出生于浙江诸暨,独立纪录片作者。2007年,马莉导演深入到海拔四千五百米的高原藏区,将镜头对准位于四川石渠,世界上海拔最高县城的一座藏传佛教寺院——色须寺,并于2010年创作完成纪录片《无镜》。2011年,在位于北京城中的“上言方”村持续拍摄6年后,她完成了纪录片《京生》的创作。之后的5年,马莉导演来到中国东北某精神病院进行长期拍摄,于2017年制作完成“人的困境”第三部作品《囚》,获2017金马最佳纪录电影。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2.季丹


代表作:《老人们》,《哈尔滨旋转楼梯》,《危巢》



季丹,独立纪录片作者,1996年开始拍摄纪录片,现居住于云南。季丹198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88年赴日留学,1993年开始用Hi-8摄像机拍摄纪录片。季丹最先拍摄的题材,是东北少数民族及战后日本残留妇女;1994年至1997年,她在西藏拉孜生活,拍摄当地的藏民的影片《老人们》参展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2001-2002年,她在陕北府谷县农村拍片,2002年又拍摄北京的一家临终关怀医院。

  

主要作品有:《日本战后残留妇女在中国》(1998)、《老人们》(1999)、《贡布的幸福生活》(1999)、《地上流云》(2006)、《空城一梦》(2007)、《哈尔滨旋转楼梯》(2008)、《危巢》(2010)。


3.冯艳


代表作:《长江梦》,《秉爱》



冯艳,纪录片导演。80年代毕业于天津外国语学院日本文学专业。1988年赴日学习环境经济学,之后一直在那里生活到2002年。1993年,她作为一名普通观众在山形电影节与纪录片相遇,并由此认识到小川绅介的著作和电影。之后,她将《收割电影:小川绅介的世界》一书翻译成中文由台湾远流出版社出版,同一时期也开始了她的纪录片实践。

  

1994年,冯艳第一次进入到三峡库区考察和拍摄。之后几年的时间里,她陆陆续续地前往三峡拍摄,因此她对那里有着特殊的感情,同时积累了大量的素材。《秉爱》和《长江边的女人》都是冯艳导根据这些素材整理、剪辑、制作的。其中《秉爱》,参展2007山形、温哥华电影节、维也纳电影节、西班牙“观点”电影节、香港、尼昂电影节等, 曾获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小川绅介奖”。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4.郭小橹


代表作:《我们曾经的无产者》,《中国姑娘




郭小橹,作家、电影工作者。1991年毕业于浙江省温岭中学。1993年开始在北京电影学院学习电影,2000年获电影美学硕士学位,英国国立电影电视大学访问学者。

  

郭小橹兼具小说家、评论家、编剧、导演数种身份,曾出版长篇小说《芬芳的三十七度二》、《我心中的石头镇》,电影理论文集《电影地图》、《电影理论笔记》等书;编剧作品《网络时代的爱情》、《汪洋中的一条船》等。执导《中国姑娘》曾获瑞士洛迦诺电影节金豹大奖。


5.黄骥


代表作:《鸡蛋与石头》,《笨鸟》




黄骥,1984年生于湖南,在偏远小镇生活和长大。2003年-2007年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学习。大二时在湖南老家独立拍摄纪录片《地下》,被香港中文大学收藏。大三时编剧的《玲玲的花园》获德国科隆中国电影节最受观众欢迎奖。大四毕业同年冬天在湖南老家导演第一部短片《橘子皮的温度》,参加柏林电影节新生代单元。导演的第一部长片《鸡蛋和石头》同样拍摄于湖南老家,再次全部使用了非专业演员,并获得2012年鹿特丹国际电影节金老虎奖。西班牙拉斯帕尔玛斯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奖。2017年推出《笨鸟》,入围柏林电影节及金马奖等众多影展。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6.杨弋枢


代表作:《浩然是谁》,《路上》



杨弋枢,江苏海安人,2007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学博士,南京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系副教授。曾在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兼职博士后研究工作,美国查普曼大学道奇电影学院访问学者。纪录片《浩然是谁》曾入围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香港国际电影节,第四届CIFF十佳纪录片展映单元。2014年推出剧情片《一个夏天》。


7.文晏


代表作:《水印街》,《嘉年华》




文晏从2006年至2014年,先后担任电影《夜车》、《牛郎织女》、《春梦》、《白日焰火》的制片人,以其专业的精神树立了独立制片人的行业标准。其中,《白日焰火》在柏林电影节斩获最佳影片金熊奖和最佳男演员银熊奖。


2013年,文晏编剧并导演了处女作《水印街》,该片入围威尼斯、多伦多、鹿特丹等多个国际电影节。2017年新作《嘉年华》入围第74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获得金马最佳导演奖。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8.杨荔钠


代表作:《老头》,《家庭录像带》



杨荔钠,1972年出生,少年学习舞蹈,做过舞蹈演员、节目主持人、戏剧演员,主演贾樟柯电影《站台》,拍摄有记录片《老头》、《家庭录像带》。2013年推出剧情片《春梦》第42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9.贾恺


代表作:《遍地乌金》,《我最后的秘密》



贾恺,陕西绥德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硕士,现为上海同济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讲师,翻译出版过《弗拉哈迪纪录电影研究》等三种著作,参与制作过纪录片《夜行人》、《皮鞋,还是草鞋》、《百步街》等,为多个电视台制作过大量纪实节目。与纪录片导演黎小锋联合完成《我最后的秘密》,《遍地乌金》,《昨日狂想曲》等独立纪录片。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10.刘伽茵


代表作:《牛皮》,《牛皮




刘伽茵1981年生于北京。高中时代即明确了做电影的决定。《牛皮》是她的第一部剧情长片,也是在电影学院的毕业作品。现任教于电影学院文学系,2009年拍摄完成了第二部影片《牛皮》。


处女作《火车》(17分钟短片;获第9届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牛皮》(第55届柏林电影节"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和"卡里加里电影奖";第29届香港国际电影节"亚洲数码录象竞赛单元"金奖;第24届温哥华国际 电影节"亚洲龙虎竞赛单元"最佳影片奖), 《牛皮2》(入围入围戛纳导演双周影展) 第3届韩国首尔数字电影节 获蓝变色龙奖以及白变色龙奖(观众奖) 2009台北金马影展 华人独立影像单元。


11.宋方


代表作:《告别》,《记忆望着我》




宋方,新锐女导演。曾就读于比利时国立高等观赏艺术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硕士研究生毕业。2006年参演侯孝贤导演的法语电影《红气球》,在片中饰演Song。2009年导演了毕业作品《告别》 ,该片获第62届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电影基石”单元二等奖,第11届韩国首尔国际女性电影节“亚洲电影和数码短片”大奖。 2012年《记忆望着我》获第65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 最佳处女作。


12.曹斐


代表作:《煤市街》,《三元里》




1978年出生,广州美术学院毕业。在大学期间导演舞台剧、兼职做广告美术指导,1999年拍摄第一部DV独立短片《失调257》,获邀参加多个国际艺术展和影展。随后拍摄的《链》、《起舞》、《手语》、《滑动》均获得很大关注。2001年毕业后继续展开影像艺术创作,作品有《狗》、《给我一个吻》、《嘻哈》、《角色》等作品。2003年与欧宁合作拍摄实验纪录片《三元里》,参加第50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2005年拍摄第一部纪录长片《父亲》参加第一届莫斯科双年展。


13.唐晓白


代表作:《完美生活》,《爱的替身




唐晓白,女,出生于1970年,北京人。北京大学毕业。后入中国艺术研究院获硕士学位。之后于中央戏剧学院修读两年。经过一番艺术实践,她终于将兴趣集中在电影上,先是场记,继而写剧本,后来做起导演。2008年,因执导电影《完美生活》获温哥华电影节最佳电影“龙虎奖”。


14.李玉


代表作:《观音山》,《苹果》




李玉,山东人,1976年出生。1996年执导首部电影《姐姐》踏上导演生涯。2001年执导电影《今年夏天》获得第五十八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女性题材电影奖。2002年凭借《今年夏天》获得第五十一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亚洲影片”特别奖。2007年执导电影《苹果》提名第五十七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2010年凭借电影《观音山》获得第二十三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李玉的代表作品有《姐姐》、《观音山》、《苹果》。


15.王一淳


代表作:《黑处有什么》



王一淳出生于1977年2月4日,大连外国语大学法语本科毕业。代表作:剧情长片《黑处有什么》,该影片是她的电影处女作 ,王一淳凭借本片获得2015第九届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导演。


16.尹丽川


代表作:《公园》,《牛郎织女》



尹丽川,1973年生于重庆,祖籍江苏,自由作家、诗人。毕业于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及法国ESEC电影学校。 出版有小说、诗歌合集《再舒服一些》。作品发表于《天涯》、《芙蓉》、《现场》、《北京文学》等,为70年代作家代言人。 2001年5月出版小说集《再舒服一些》,2002年出版长篇小说《贱人》, 2006年执导长片处女作《公园》,第二部作品《牛郎织女》在戛纳入围了“导演双周”竞赛单元。


17.黄儒香


代表作:《回家》、《张博士》



黄儒香,七十年代出生于成都,现居北京。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做过记者和编导。2000年开始独立制作记录片。作品有《回家》、《张博士》、《在路上》。


18.德格娜


代表作:《告别》,《生生不息》(制作中)



德格娜出身于电影世家,走进电影艺术这扇大门,可以说是从小受父母潜移默化地影响。父亲塞夫、母亲麦丽丝都是内蒙古电影制片厂的导演,曾拍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悲情布鲁克》《东归英雄传》等作品。2015年凭《告别》获第九届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影片,第28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亚洲未来单元 国际交流基金亚洲中心特别奖。


19.王晶


代表作:《街口》,《长风镇》(制作中)



王晶,女导演。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研究生,现为中传南广的教师。《街口》为其导演的第一部影像作品,曾入围中国独立影像展。新作《长风镇》入选釜山,台湾金马,first等多个影展创投项目。


20.章梦奇


代表作:《自画像和三个女人》,《自画像:47公里之死》




章梦奇2008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通过剧场及纪录片创作“自画像”系列作品。曾创作剧场作品《自画像及和母亲对话》、《自画像及自我性教育》。《自画像和三个女人》是作者第一部纪录片长片作品。《自画像:47公里之死》曾入围北京独立影像展,山形国际纪录片节。


21.杨明明


代表作:《女导演》,《柔情史》



杨明明,1987年生于北京,独立导演,回族人。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2012年完成处女作《女导演》,入围北京独立影像展等多个影展,2018年新片《柔情史》入围68届柏林电影节全景单元。


22.曾赠


代表作:《明月的暑期日记》,《云水》



曾赠是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2011级硕士毕业生,师从导演章明,短片《明月的暑期日记》入围多个影展,2018年凭借长片处女作《云水》入围第47届荷兰鹿特丹国际电影节“BrightFuture”单元。


23.吴娜


代表作:《行歌坐月》,《最美的时候遇见你》




导演吴娜,侗族,生于1987年,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2009年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教育学院。《行歌坐月》是她的电影处女作。曾出演过《我爱高大全》、《一个人的城市》、《南方》、《兰亭》等影片。

24.朱声仄


代表作:《失焦》,《又一年》



朱声仄,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电影及新媒体专业研究生。2010年,她与杨正帆共同创立了Burn The Film工作室。代表作有:《失焦》,新片《又一年》,曾入围山形,蒙特利尔等多个国际纪录片影展。


25.张子木


代表作:《有福的人》,《火锅店的爱人们》




张子木,动态影像作者,研究者,CIFA(中国独立影像档案馆)策展人,月光放映计划(落地于广州上阳台共治实践空间)联合发起者。目前就读于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的博士项目。曾创作纪录片《有福的人》,《火锅店的爱人们》,《小北来信》。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26.陈橙


代表作:《候鸟》,《春风吹过城市广场



陈橙,电子通讯本科毕业转读电影。创作年表:《候鸟》(2013),香港浸会大学艺术硕士课程毕业作品,2013年全球华语大学生影视奖参展,2013年台湾国立政治大学毕业作品联合展参展;《情书》(2011),香港浸会大学艺术硕士课程习作;《鱼》(2011),香港浸会大学艺术硕士课程习作,2011年澳门原创录像展铜奖;《蜗牛》(2010),香港浸会大学艺术硕士课程习作;《再见》(2010),香港浸会大学艺术硕士课程习作。2017年完成长片处女作《春风吹过城市广场》。


27.刘姝


代表作:《孩子》,《小荷》



刘姝,电影编剧导演。生于山东省济宁市,现居北京。作品《小荷》:第69届威尼斯电影节影评人周单元竞赛片;第23届斯德哥尔摩国际电影节竞赛片;第14届布拉迪斯拉法国际电影节竞赛片。作品《孩子》:2009年韩国首尔数码国际电影节竞赛片;华语青年影像论坛展映片;中国独立影像展展映单元。

28.赵青


代表作:《我只认识你》




赵青1991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之后在上海电视台工作了12年。先后在《上海滩》、《纪录片编辑室》等专栏节目担任主持人、导演等工作,有着丰富的电视纪录片制作经验。纪录片《我只认识你》的拍摄制作从2012年持续到了2015年,这期间曾获得2012年第三届华人纪录片提案大会最佳提案奖(CCDF),2013年度亚洲纪录片提案大会最佳提案奖(ASD);并入围2013年度香港亚洲电影节电影创投会项目(HAF),2013年度MIDA导演计划等,并入围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节,获广州纪录片节最佳纪录片。


29.张阴暗


代表作:《说废话的人》




张阴暗,1987年生于北京,2009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管理系本科,2014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硕士研究生,曾出版长篇小说《残翅》(2005年)、《独生》(2008年);短篇小说收录于《橡皮:中国先锋文学3》(2014)、《档口少女》(2014);拍摄独立纪录片《说废话的人》(2014)。


30.陈东楠


代表作:《偷》




陈东楠的第一部作品《偷》讲述三个流浪街头的新疆小伙的故事,获纽约亚美影节最佳纪录短片,在世界多地展映。《声音的颜色》是她联合制片导演的影片,描述一位盲人对纽约的体验探索,获艾美奖提名,HotDocs首映。她在2015纽约亚美影展担任评委。作品可见PBS, NBC, 纽约电视台, Vice, 美国中文电视等。


欢迎留言补充推荐其他独立女导演

与大家推荐她们的作品


长按二维码随意赞赏


放映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电影书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近期文章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导筒专访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电影节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导演访谈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扫描二维码关注[导筒]

微信号 : directube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