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贤哉飞也

听话听什么?

贤哉飞也  · 简书  ·  · 2020-12-24 08:53

引:不光要听对方讲什么,还要听对方为什么对你讲?

近日看一剧集《长安十二时辰》,其中有一段皇帝口谕很有意思,大致原文如下(我尽量记忆了,因为丝毫的差异都会影响原文,但愿我记得准确):靖安司尽力办事,护得长安百姓安全,李司呈受了委屈,朕知道了。刚听到这个口谕的李必并不担心,但是听完郭力士的解释就眉上凝云了。郭将军是这么解释皇帝的意思:护得百姓安全,那谁护的我的安全?你受了委屈,受了什么委屈?你的一切行动我都看在眼里,我都盯着呢。按郭将军的意思,皇帝这个口语明里安慰,实则是警告。之前也有过类似情况,前一天领旨后开心,第二天就被满门抄斩。李必还说这不是皇帝的意思,只不过并没有信心坚持自己的观点了。同样的,靖安司最高管理者何执正的那首“二月春风似剪刀”也被理解为抱怨皇帝纵容太子,这虽然有点“文字狱”的意思,但是有些身居高位的人,确实有种被迫害妄想,“总有刁民想害朕”不是一句玩笑话。

听对方讲话,要听到背后的意思么?要,至少为了安全就需要。不管你是不是要利用潜在信息去做什么,至少一你明白,要把自己的命运放在自己选择的路上,而不是糊里糊涂的就走歪了。这个能力或者说这个意识,是一种工具,至于它挥发会怎样的作用就看自己怎么使用它以及掌握程度如何了。通过话语洞悉别人的动机,这个像是“诛心”,仅从这个词语来说,我挺反感的,可能是由于我自己能力不足吧,看到”诛心“总会觉得心寒,应该是我对于此二字的理解有偏差的缘故。诛心,原作诛意,指的是揭露别人的用意,而不是对别人的心里造成伤害。可能这两个字,尤其是第一个字给我的感觉就是杀伐,这个词给我的意思就是后者,对别人的心理造成伤害。我记得之前有个挚友在群里说了这样一句话“杀人诛心,是我败了”,何其忧凉。我当时对这个词非常在意了,我体会到了这个意思,但是最近才知道它本来的意思。不管他取什么名字,只是个代号,它自身的意思还要靠自己的理解,至于用途也是因人而异。了解的信息越多,对环境的把握就会更加完整,当然了也有因为信息过量而增加自身负担,毕竟要浪费精力筛选,足够多或者刚刚好,应该是比较合适的状态。我现在认为,人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别人,这也是超越自卑的基本方法。在《长安十二时辰》中,张都尉在检查一件当铺的时候,当铺老板高高在上,说我们有后台,还说后台是京兆尹,而且反复强调京兆尹。张都尉当时没有理解,但是马上反应过来,不过还是来迟一步,这时候当铺老板被刺伤,还埋怨,他反复强调京兆尹,张都尉居然都不知道他是在预警。其实张小敬当时就有点疑惑,只是出门之后才反应过来。这也是光听对方讲的内容,没有听明白,想清楚为什么要这么讲,就突然明白其中之理了。这种情况需要有相应的经验才好做出判断吧,要不然亲身经历过或者有别人介绍过经验,那要怎么才能反应过来呢?我曾经追求过有些根本的经验,掌握了,就可以知世间所有,当然是没有成功。这个东西,可能叫哲学吧。但是哲学门类众多,众说纷纭,我想现在所谓的哲学可能并不符合他的定义了,哲学,即元知识,所谓的大道至简,是所有知识的概括。就我自己浅薄的理解,现在的哲学并没有达到元知识的程度,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个哲学之上,还可以有概括哲学的存在,所以我觉得目前的哲学并不能按照现有的定义进行定义。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