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小丫妙爹

笔记的力量

小丫妙爹  · 简书  ·  · 2020-03-27 06:04
父亲的笔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笔记是中国古代记录史学的一种文体,意谓随笔记录之言,属野史类史学体裁。有随笔、笔谈、杂识、日记、札记等不同名称。笔记形式随便,又无确定格式,诸如见闻杂录、考订辨证之类,皆可归入。

其起源颇早,早期的笔记常被归纳为小说一类,笔记作为一种专门体裁的书籍,起始于魏晋,经过唐宋时期的充实发展,到了明清两代,更加风靡兴盛。正式把笔记用于书名的始于北宋的宋祁,著有《笔记》三卷。

笔记亦有用载、编、史、乘、论、考、辨等署题。笔记杂录是古代保存史料最丰富、写作最自由的一种著作形式。传世的笔记数量极多。《梦溪笔谈》就是著名的一种,保存科技史料甚多。

中国有句老话儿叫“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老百姓对笔记的认可,充分说明了笔记在老百姓心目中的重要性。相对于现代声光电技术而言,传统的笔记是“最笨拙”的方法,然而“最笨拙”的方法往往是最有保障的方法,也是关键时刻最能救命的方法。

笔记是一种责任。 春秋时期,有“君举必书”一说,而且史官分类齐全、各司其职,有大史、小史、内史、外史、左史、右史等。史官记笔记是对历史负责;官员记笔记是对百姓负责;商人记笔记是对客户负责;学者记笔记是对学问负责;学生及笔记是对自己负责,闲来记笔记是对兴趣负责。

笔记是一种能力。 记笔记既体现了一个人的素质,也体现了一个人的能力。速度是快是慢、内容是否完整、重点是否突出、结构是否合理、层次是否清晰、字迹是否工整等等,体现了不同人的不同能力,也体现的不同人的不同风格。一个好的笔记就是一个好的实施方案,一个好的笔记就是一篇好的文章,一个好的笔记就是清晰的责任体系……

笔记是一种习惯。 懒人是不会有记录笔记的习惯的,责任心不强的人是不会有记录笔记的习惯的,记录笔记的人大都是比较自律的人,记笔记是积久养成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小到家庭生活,大到国家运转,到处都可以见到笔记的影子,但不见得每个人都会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笔记是一种积淀。 笔记的内容和对象包罗万象,经过时间的发酵便是一种积淀。笔记的过程是“积累素材,重新审视,再次定位,自我评判,总结提升”的过程。笔记的积淀体现对“喜与好、得与失、进与退、上与下,去与留,优与劣、丰与俭……”的独特视角和独特理解,在笔记中,既看到了别人,也看到了自己;既认清了境遇,也体悟了生活。

笔记体现审美,字迹如何、结构摆布、颜色搭配,体现了个人对美的理解和实践;笔记展现思维,笔记是对自己既有知识的补充,笔记是提纲挈领的框架,笔记是思维理解的外化;笔记彰显魅力,一篇笔记优美的笔记让人赏心悦目,一篇结构完整的笔记让人思路清晰,一篇内容丰富的笔记让人流连忘返。

笔记辅助学习,笔记就像一个拐棍,在学习之初的路上、在精思攀岩的路上,辅助你前行;笔记有助回忆,一篇文章,回头看时才能品评,一段历史,重温时才有味道;笔记形成轨迹,笔记是个人的历史,也是群体的记忆,它有个人的痕迹,也有群体的经历,是个人的全部,也是群体带有主观色彩的反应。

笔记,是自鸣,也会产生共鸣。 笔记记录着别人的思想,也在反复咀嚼中启迪着自己的思想。笔记体现中华的传统智慧,它所产生的力量是柔中带刚、以小见大、以慢驭久、以滴水成江河、以碎片成系统、以零思成思想。笔记体现笔力,笔力彰显毅力,毅力来自恒心,恒心产生雅趣,雅趣变为恒久。

笔记是学人而成己,笔记是点滴的累积,笔记是未成曲的音符,笔记是未穿线的珍珠。笔记可以定格岁月,让一点化为永驻;笔记可以搭建阶梯,让平地建起高楼;笔记可以捕捉灵感,让瞬间化为永恒;笔记可以外化思想,让零思成为篇章。

笔记再完整也无法记录人生的全部,只是一种残缺的美,但也正是因为残缺,才可以成为人生的“挂衣钉”。笔记就是“笔迹”,笔迹就是“轨迹”,如果愿意回忆,笔记便是一面最好的镜子,照着最真实的自己。

笔记,笔记,就是一横一竖,静静地写;笔记,笔记,就是一撇一捺,慢慢地记。

父亲的字



参考资料:

1、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笔记/1528663?fr=aladdin

2、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史官/914584?fr=aladdin

3、小丫妙爹文《老话儿说(之二)》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