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舒文shuwen

夫子说官可以不做,人不能不做——舒生读《论语》之五十三

舒文shuwen  · 简书  ·  · 2018-09-04 23:57

灶神,全衔是“东厨司命九灵元王定福神君”,也就是厨房之神。“灶王爷本姓张,摇摇摆摆下了乡。白天吃的油盐饭,晚上喝的烂面汤。岁末上天言好事,年初下界降吉祥。”这首民谣来自张单休妻的传说。从前有一个人,叫张单,字子郭。他的妻子叫丁香,为人勤劳贤惠、孝顺父母。张单不愿守在家里种地,就出门做生意。后来发了财,回家后竟嫌弃起自己的糟糠之妻来,一纸休书把丁香赶出了家门。第二年他又娶进一位名叫海棠的妓女做老婆。由于海棠生活挥霍奢侈,而张单在外又吃喝嫖赌,很快家道败落。后来的一场大火又将家里的财产全部烧光,海棠也改嫁他人。从那以后,张单只得靠乞讨度日。有一年的腊月二十三,他要饭时竟然要到了自己的原配妻子丁香的家里,面对善良的丁香,他羞愧难当,无地自容,一头钻进炉灶里,说什么也不肯出来,被活活憋死了。后来玉皇大帝把张单封为灶王。

图片发自简书App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王孙贾是卫国的大夫,也是权臣。奥,本义是室内的西南角,这里指屋内西南角的神。古时尊长居西南,所以奥神的地位比灶神尊贵些,是一家的家神。灶神就是开篇说的灶王爷,地位虽然很低,但上可通天。“上天言好事,下地报吉祥”,能决定一家人的祸福,所以才有“宁媚于灶”这样一句俗语,“与其拜大王,不如拜灶王”。因为,大王离得远,小王管饭碗

孔子在卫国很多年,卫灵公对他非常好,但一直也没有得到重用。所以这句话有两种解读:一种是说王孙贾在讽喻孔子,你拜卫灵公没用啊,你应该拜我啊。这种解释说得通,卫灵公是个昏君,不太管事,宠爱美女南子,但卫国在他当政期间治理得还是不错的,主要得益于他用了三个大臣:仲叔圉、祝鮀、王孙贾,三人之间合作不错。卫灵公谥号“灵”就是“不勤成名”的意思。不怎么干活,但结果很好!看来这个卫灵公也许是“大智如愚”呢。

他请孔子去,给他的待遇在鲁国一样,孔子在鲁国是“摄相事”,就是代理宰相,卫国给他的待遇不低。但最终也还是没有用孔子,可能是王孙贾等人的排挤。这么说王孙贾说这句话,是暗示孔子要依附于他。

第二种解读是王孙贾讽刺孔子见南子。“自见南子”历来让很多人先入非非,连子路都为之责难老师,害得夫子连连指天发誓。当然,王孙贾这里不是说孔子与南子之间有什么绯闻,而是说你去见南子是不是想拜灶神啊?

图片发自简书App

但孔子说,不对!获罪于天,拜谁都没用!正气凛然!我只依凭天理,依凭良知,依凭是非去做,既不靠大王,也不靠小王,我靠的是天道仁心。这是儒家一以贯之的价值观,君子不器。君子贵在有独立的人格和价值观,“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

但是,利害面前,是非难分。很多人都在推崇马斯洛心理学中人的需求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爱和归属感(Love and 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只有低一级的需求实现人才会有更高一级的需求。

这个理论在中国的大行其道,恰恰为“小人”“精致的利己主义”背书。所谓“欲壑难填”,什么时候才能算需求满足了?如果我认为没有得到满足,我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不断揽取利益,而丝毫不会不好意思,如此该是多么可怕的事!比如最低级的生理需求:这个层级的需求是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也就是能够维持人活下来的需求,反映在生活中就是食物、空气、饮水、睡眠、保暖衣服、居住等。我想知道谁敢说自己的这些需求完全得到了满足?如果有哪一项没有满足,我就可以不去追求道德、不去实现爱与尊重吗?君子当然不会,小人却可以堂而皇之。

中国人把神仙世俗化为实现个人需求的工具,商人拜关公、木匠拜鲁班、风水先生拜姜子牙、怀不上孩子拜观音菩萨,连古时候的妓院也有管仲可以拜。正可谓“行行出状元”。

图片发自简书App

只拜主造的物,不拜造物的主。

如此,世间哪有是非,没有是非何来天理,没有天理还能生存吗?但是,小人不管这些,他只看自己的利益实现了没有。实现了,哪管它洪水滔天。没实现,当然要洪水滔天。

“观操守在利害时”,可是多少人利害面前没了操守。不用借助历史,环顾今天的官场,为了利益寻找靠山,搞人身依附当儿子做孙子,甚至当太监的,依然是屡见不鲜、始终难以根治,看来这病的根子在孔子那会儿就有了。所谓“塌方式腐败”,其另一面就是“码头文化”“利益至上”“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回过头来,再看夫子的回答,足以响彻几千年,直至今日仍然振聋发聩。儒家讲“从道不从君”,几千年文脉不断、斯文不灭,与夫子的这点倔强的基因不无关系。孟子有舜负父逃亡的推论,宋有“濮议”,明有“嗣统”,等等,都是儒家大臣与皇帝争道统的著名事件,虽“杖死”而不退让。这样的气节,今天是否还在呢?

夫子说,官可以不做,人不能不做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