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谷宁农夫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今天看啥  ›  专栏  ›  谷宁农夫

身份高贵且善于演讲的少正卯错在哪儿?子贡都不明白

谷宁农夫  · 简书  ·  · 2021-03-12 23:01

命运坎坷的孔子有段时间深得鲁国国君的信任,官职做到了大司寇,代理行使宰相这一职务。

但令众人没想到的是,在孔子执政的第七天,就诛杀了大夫少正卯,还在朝廷暴尸三日。

孔子和弟子们

少正卯是谁?他是鲁国贵族,且“少正”这个官职是周王朝设定的,而孔子一直极力主张恢复周礼,当然也包含对周王朝官职的尊重。

并且,少正卯和孔子一样,也是办学讲学的文化人。他的学堂和孔子的学堂离得很近,由于少正卯演讲能力强,因此常常把孔子的学生都吸走了。有时两家同时上课时,除了颜回以外,其余学生都跑去少正卯那儿去了。

所以孔子突然诛杀了少正卯,大伙都吓了一跳。连子贡都不懂老师的心思。

子贡问孔子:“少正卯是鲁国非常有名望的人,老师您现在刚执掌朝政就杀掉他,这样会不会是过失?”

孔子回答说:“坐下来,我来告诉你这其中的原因。天下有五种大恶,连盗窃都不如它们恶。

孔子和弟子们

第一种是不明事理却又心存险恶;

第二是行为邪恶而又意志坚定;

第三是做人虚伪却又能言善辩;

第四是专门记诵丑恶的东西且四处宣传;

第五是观点错误还要极力地辩解。

这五种大恶,人只要有其中之一恶,受到正义的诛杀就免不了,而这五种恶行少正卯样样都有。

他仗着自己的权势结党营私,而他的所作所为只是为了迷惑众人、伪饰自己而得到声望,他积蓄的强大力量足以叛逆礼制,最终发展成为祸事。

这就是人群中的奸雄啊!必须尽早铲除。历史上,殷汤诛杀尹谐,文王诛杀潘正,周公诛杀管叔、蔡叔,姜太公诛杀华士,管仲诛杀付乙,子产诛杀史何,这七人虽在不同的年代,但是都被杀了,就是因为他们的恶行都是相同的,所以不能放过他们。

《诗经》中说道:‘智见德行小心谨慎,也不能免于小人之恨。’小人如果结交在一起,这破坏力就足够让人担心的了。”

孔子和弟子们

孔子说完,子贡明白了,老师是洞见本质,深谋远虑,并不是嫉妒生私仇。其实弟子们都见识到了,孔子一生四处碰壁都不曾介意退缩,他早就是一心为公了。

什么叫不明事理而又心存险恶呢?就是不懂得衡量是非的标准,甚至不顾是非,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只图自己的利益,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国家大局,说话做事会祸及社会。

行为邪僻而又意志坚定就是坚定不移地做邪恶的事,也就是死不悔改的恶棍。

做人虚伪却又能言善辩,就是虚情假意,花言巧语,善于辩论,邪恶的东西也能辩解得理直气壮。

专门记诵丑恶的东西且四处传播,是为了证明自己的邪恶思想,只收集社会上黑暗丑陋的现象,而且大量收集,大量宣讲,让丑恶流传更广,污染更多人的思想,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正常运转。

言论错误还要极力地辩解,是将错误的东西诡辩成对的。

孔子和弟子们

与孔子的仁政和礼制思想正好相反,少正卯主张推行法家思想,支持严酷的法治。

按照孔子的总结,少正卯主张法家思想,以他的口才和辩才,必然找出各方面证据证明严刑峻法的好处,且不管后果会怎么样,他都坚定不移地支持。

众所周知,春秋战国时期的刑罚主要包括墨(面部刺字并染墨)、劓(yi,四声,割掉鼻子)、刖(yue,四声,砍去双脚)、宫(宫刑)、大辟(各种残忍的死刑)五种刑罚,这也就是所谓的奴隶制五刑。

孔子生于斯长于斯,他必然是见过了各种残忍刑罚,或受刑罚所害的民众,而且大部分受刑者是被逼无奈或被冤屈的贫苦百姓,因为有钱有势的坏人可以拿钱消灾。

严刑峻罚的确能有立竿见影的治理效果,但是人类一旦残忍成性,将会像野兽一样习惯用争斗厮杀处理家庭矛盾,社会矛盾,朝政矛盾……

百姓也会因不堪忍受,纷纷起义反抗,以恶制恶……

那时候,全社会从下到上就是个充满血腥的原始社会。

孔子和弟子们

虽然,春秋末期,礼崩乐坏,天下纷争,诸侯相斗,家臣造反,旧有的礼制根本制约不了狂乱的人性。但用刑罚,遭殃的只是仁慈的执政者和广大百姓。

所以用法家思想的结果是:治,百姓苦,乱,百姓苦。

孔子懂得严刑峻法会让民众从心底里只有惧怕,没有道德,有人监管时,老实听话,没人监管时,恣意妄为,必然天下大乱。

因此必须“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人最终要靠自我约束,才能构建理想社会。

孔子广授学徒,是希望各诸侯执政者以“仁”和“礼”来治国。

孔子并不反对规矩和制度,相反,他是制度的严格维护者。他是主张以德为主,以制度为辅。

而主张严刑峻法的少正卯为什么讲课格外吸引人呢?必然是搜罗社会丑恶现象,绘声绘色地演绎,结果证明,不得不用刑罚。

受他蛊惑的学生也会走上法家道路,抛弃仁义和礼制,四处推广刑罚。所以秦国虽然用法家思想统一了六国,但也因为法家思想很快就亡了国。

善于好学的孔子

由此看来,少正卯只是现在贵族角度看待问题,解决问题,而孔子是站在国家和民众角度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对用心险恶的少正卯,孔子认为他的才华只会加速污染人心、危害社会,必须果断处理。

(参考资料:《孔子家语》)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