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丁香新语

读书没用?麦肯锡精英说,是你没掌握方法。学会这些,不再白读书

丁香新语  · 简书  ·  · 2019-10-25 15:07

有人说,实用类书籍的投资回报率有100倍!

我听到这句话后,读了很多书籍,可是发现生活并没有什么改变,唯一知道了这些书的大致内容。就像很多人的感慨,知道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人生。

难道读书真的没有用吗?我疑惑了。直到最近读《麦肯锡精英高效阅读法》才明白,原来自己的读书方式一直有误,是“被动读书”。

什么是被动读书呢?赤羽雄二先生在书中这样解释:知道读书有用,却找不到时间读书,或者只读书,不知道将读到的内容用到实际工作中。

这样的读书方式,缺乏应用的关键环节,导致我们无法掌握书中知识。并且,记忆大师艾斯浩宾也说过,书读完,很快就遗忘大部分。这就让人们更加认为读书无用。

那我们是不是不读书?并不是。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我们生存在今日,要求知识。最普通、最经济的方法还是读书。读书,让我们看到没见过的风景,了解未曾涉猎的知识,这些花费的代价也不高。我们改变读书方式,化被动读书为主动读书,主动阅读、应用,就能实现。

如何主动读书,《麦肯锡精英高效阅读法》这本书也介绍很多方法。这本书很薄,全书只有186页。它主要讲述读书的好处,被动读书与主动读书的区别,如何才能主动读书,要读什么样的书等4个方面的内容。

一.主动读书的好处


有的人肯定很奇怪,同样是读书,为什么还分主动读书和被动读书呢?这是因为读书方式不一样,给人带来的收获也不一样,主动读书带来的好处有二个方面:

1.提升洞察力

如果我们关注那些管理人员的职位要求,就会发现大部分要求应聘者要具有深邃的洞察力。

洞察力是指根据过去发生的事情,推断出事情的本质和未来发展趋势。

比如,我们想研究崇拜的名人是如何成功,可以阅读名人的传记。从传记中,找到他是如何思考、判断、并作出选择的,他判断的标准又是什么,等等。找到事物之间的关联点,放在一起思考,我们就能探索出名人成功的路线,以及将来大致要做什么。

洞察力可以通过读书得到锻炼。我们读书时会遇到许多案例故事,阅读时边读边思考,将相关内容联系起来,洞察力就越来越强。

华为的任正非老爷子洞察力就非常厉害。他早就意识到技术才是企业的根本,因此,他不断将企业大部分利润投入研发当中。他的远见,让全世界都记住了“华为”。

他非常喜欢读书。有一次,任正非在接受访问时说,我实际上是个宅男,我没有其他的爱好,下班就回家读书。我阅读速度非常快,书读得很多,不知哪本书影响了我,哪件事影响了我,思想是怎么生成的。

我们疑惑的问题,书中都有答案。书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影响、改变我们。

想让自己拥有洞察力,就主动读书,用心思考、揣摩书中内容,模仿书中人物的做事方式等等。久而久之,我们就拥有这项能力。

2.读书激发干劲

成长需要不断努力。整个过程,我们需要不停积累,让知识越来越多,才能量变引起质变,最终获得成功。但是,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很多人走着走着就无法再坚持下去。

这时,我们可以通过读书唤醒自己的热情,继续坚持下去。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在工作上不断受挫。这打消了我的积极性,让我极度怀疑自己,不明白还有没有必要,再坚持下去。

偶然的机会,我读余华的《活着》,被主人公凄惨的身世所震惊,也被他能在遭受重重打击后依然坚强活下去的精神打动。我又重拾干劲,开始继续努力提升。

干劲让我们热血澎湃,充满力量。干劲又是可控的,只需要一本书或者一个故事,我们就可以能量满满。


二.如何从被动读书到主动读书?


将被动读书变成主动,改变观念和行动就可以。针对不同情形,我们来聊一聊要具体怎么做。

症状1:想读书却工作太忙,没有时间。

现象 :知道读书有用,却总说工作太忙,还有家务要做,还有电视剧要看,还有游戏要玩,还有孩子要陪......,总想着等有时间再好好阅读。

作家亦舒在《不是理由》中这样写过: “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件事情,那么就算障碍重重,你也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办到它。但若你不是真心的想要去完成一件事情,那么纵使前方道路平坦,你也会想尽一切理由阻止自己向前。”

分析 :有这种观念的人对读书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读书还不是日程中最重要的事情。

每天要做的事很多,为什么能够全部完成?这是因为,我们在心中给每件事标上了不同优先级,会选择重要且紧急的工作优先做,其他按照优先级的程度做。

想要把某件事当做必做的事情,改变它的优先级就可以。

对策:先改变观念,把每天要读的量纳入日计划中,提升读书的优先级。

比如,以前我们是把工作和家务忙完后才开始读书。现在认为读书更重要,就可以利用早起、午休或下班后的时间来读书。

有人可能认为下班后,还要先忙完当天工作才能读书。如果工作较为繁琐,当天可能完不成。下次,我们可以先把工作整理出大概框架,理出头绪,然后先去读书。

读完规定任务量后,我们再开始工作。由于之前已经列出工作框架,做起来会容易许多,即使多做一会儿也可以,至少保证当天的读书量。

如果坚持忙完工作再读,有时工作太多,等忙完已经太晚。我们会认为,今天太晚,明天再读吧。这样,当天的读书任务就无法完成。

我在没看这本书之前,就是坚持忙完再读书,有时甚至还想着刷会手机再读。很多时候等忙完(刷完手机),却发现已经很晚,只能休息,经常一本书要读好几个月。

将读书纳入日常计划,建立起良性循环,既保证工作按时完成,又汲取到知识。长此以往,我们体会到读书带来的好处,就会主动读书。

症状2:不停买书,买回来只是放书架上吃灰

现象 :有的人看见别人推荐或商家搞活动,就忍不住出手买书,他们认为只要买回来,迟早就能读完。

分析: 这些人已经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但是执行力还欠缺。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 “囤积症 ”,指人们过度收集那些自以为有用物品。他们把焦点放在未来,总想着将来一定有用。

当今社会精彩纷呈,人们看得多,想要的也多,或多或少都有囤积症。突出表现就是收集一堆文章,想等着有时间再读,可这个“有时间”总是遥遥无期。

我们明明是最高级动物,却活成没有思考能力的低级动物。像小松鼠一样,只知道囤粮,到头来粮食还是粮食,并没有成为自己的养分,也没有得到成长。

对策:一次只买一本书,读完手上的再买新书。

人在不同时期想要读的书不一样。比如我今天在工作时不会用ps,想要学习这个技能,于是就买本书准备看。但是,工作太忙,没有时间看书。过一段时间,工作不再需再PPT,我会不想再读这本书。

我们要坚持买完书立马就读,刚好这时兴趣正浓,读书时也能专心,对书中的内容吸收也好。

《麦肯锡精英高效阅读法》的作者赤羽雄二先生就这么做。他起初看到感兴趣的书就买,发现家里书越积越多,并且当时想读的书,后来也不一定想读。于是,他只在有需求时买书,买回来立马就读。

就像吃饭一样,不同时间我们想吃口味也不一样。 我们要在想吃的时候立马吃到,那顿饭就是美餐。读书也一样,有想买的念头,买书回来立马读,“书”这时就是我们的美餐。

症状3:读了那么多书,依然过不好人生。

现象: 有的人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也买了很多书来读。但是,出现问题时,仍然不知道该怎么做。比如,一个人不会思考,于是读很多如何思考的书。但是在遇到问题时,他仍然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思考。

这世界很魔幻,不爱读书的人几乎一本不读,而爱读书的人又不停读。他们读完一本又一本,以为这样,书中的知识就可以变成能力。殊不知,没有经过消化,书中的知识无法吸收,也无法变成能力。

最终这些人就像《天龙八部》里面的王语嫣一样,脑中空有一大堆武功秘籍,自己却什么招数也用不出来。

分析: 知识变成能力 需要慢慢发酵 ,我们读过的书和经历结合在一起,在实践中不断验证,才可以变成能力。

我们大都学过历史,那些知识在生活中很少有用得到的地方。很多人一毕业,就把这些知识还给了老师。

数学和语文这些学科,却因为生活中经常运用,我们到现在也记得。

对策1:制定读书档案

为了记住书中内容,很多人选择读书笔记、读后感和书评这些方式来加强印象。这些方式,因为要记的内容多,比较耗时间,很多人都不能坚持。

赤羽雄二先生在书中介绍一种新方法:读完书后,在一张纸上写下读书档案。这个方法简单,一张纸就能搞定;也能记下书中的主要内容,便于坚持,具体分为4步:

第一步,写下阅读此书的目的;

这样做,可以让我们随时明白当初读书的理由。比如,为了学习理财。

第二步,写读书后的感受;

写下自己读完书收获了什么,自己的疑问是否得到解答。还可以写下对书的评价,比如这本书糟透了,这样我们就知道要不要进行第2次阅读。

第三步,记录读书后会采取哪些行动

读书不是目的,从中学到知识,得到提升才重要。读完一本书,针对书中的知识制定行动计划,才能让知识变成技能。

比如你读提升思考能力的书,就要写下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如何运用,能用在什么地方等。

只有将知识与练习结合起来,我们才能得到真正成长,才不会感慨为什么读书没有用。

最后,写下三个月后要做些什么,有什么样改变。

将书中内容不断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我们会有所改变。针对这些改变,我们能做什么,把这些内容记录即可。

赤羽雄二先生在阅读《虚拟货币革命》后,写下三个月后的打算:

已全部理解数据虚拟货币相关知识,力求达到能讲解的水平;

尽量写5~6篇博客,并希望受邀去做演讲;

于从事区块链的企业取得联系,把握实际情况;

尽可能走访数据区块链的工程师,并且支援他们。

制作读书档案后,我们可以经常翻阅、检查自己的目标完成情况。并且,以文字形式呈现的档案,也会给我们压力,促使自己行动起来。

立下“字据”,我们就不会忘记。

对策2,读书达到一定量后,开始边读边应用。

赤羽雄二先生认为:读书量达到300本后,可以放慢读书节凑,边读边应用。

比如,我们对理财类书籍感兴趣,可以在读的时候,把有用的部分折角,实际操作。通过具体应用来练习,让知识成为技能。

方法与掌握之间隔着一条鸿沟,你不去应用,你都不知道初次应用有多难。

前些时间,我读拍摄视频的一本书,以为马上就可以制作出精美的视频。实际制作时,才发现有太多技能不会,连一部完整的作品也无法完成。

当然,掌握之后,你也会一拍脑门大呼,“原来是这么回事”!获取知识、技能的双重喜悦,让我们期待更多的实践。

读书是好事情,但要实现价值最大化,我们就要将被动读书化为主动读书,不断实践,把它当做提高自身能力的必要手段和步骤,在实践中强化,让知识变成能力。

未来制胜的法宝,不在于你读多少书,而在于你将多少知识变成了能力。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