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方思辰

“你的拍手叫好,暴露了你的智商”

方思辰  · 简书  ·  · 2018-02-20 11:10

过年过节,我们历来讲究喜庆热闹,喜庆才是过节应该有的样子。

正因为如此,有那么一小撮人喜欢“反其道而行之”,来实现“以其人之道,还之其人之身”

图片发自简书App

01

2月15日除夕夜,陕西汉中。

张某某为了给1996年死去的母亲报仇,将仇家王家三人全部杀死,制造了一起“除夕夜复仇杀人案”。

根据披露:

1996年8月,张某某的母亲汪秀萍路过王家门前时,因过往与王家有矛盾,汪便朝王家的王富军脸上吐唾沫,遂引起争吵。

王正军闻讯赶到现场也同汪争吵,汪秀萍拿一扁铁在王正军的左额部、左脸部各打一下,王正军从路边捡一木棒朝汪秀萍头部猛击一下,致汪当场倒地于当天22时许死亡。

当年该案的凶手王正军,被法院以故意伤害罪被判处七年徒刑,赔偿九千余元。


02

张某某的母亲汪秀萍倒地死亡那天,他只有13岁,一个刚刚记事的少年。

一起为母复仇的灭门案,引来网友们的一片高潮和叫好。

“壮士,向你学习”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杀人偿命,天经地义”

1996年的案子,法院判决到底公不公平不是靠键盘就能知道的,但是为报仇而杀死仇家这是古代社会留下的“毒瘤”。


03

自然天性下的复仇种子

不少科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得出了一个相似的令人不安的答案:复仇的欲望是正常的,是人性中的一种固有特性。

也就是说,在这个蓝色的星球上,每个神智健全的人都具备产生复仇欲的生理机制。

“你们要是用刀剑刺我们,我们不是也会出血的吗?

你们要是搔我们的痒,我们不是也会笑起来的吗?

你们要是用毒药谋害我们,我们不是也会死的吗?

那么要是你们欺侮了我们,我们难道不会复仇吗?”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是莎翁的《威尼斯商人》第三幕第一场,借夏洛克之口,莎士比亚强调了报复是人类的本能。


小时候我也经常“复仇”,如果有其他小孩子打了我,我也会哭着打回去,拳头砸、脚踢、牙咬,反正要让对方付出一样的疼痛代价才行。

但是我又害怕别人继续欺负我,我又不得不担心下一次该怎样“复仇”。

这大概就是最早对“冤冤相报何时了”的感受了。

正因为如此,人类社会进入国家形态时,国家机器就限制民间的复仇行为,进入现代文明后已经全面禁止复仇行为。


04

复仇是我们的“传统文化”

因为人的自然属性,所以在古代社会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复仇故事,他们似乎成了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

电影《赵氏孤儿》将元代的纪君祥创作杂剧再现出来:

春秋时期晋贵族赵氏被奸臣屠岸贾陷害而惨遭灭门,幸存下来的赵氏孤儿赵武长大后为家族复仇。

伍子胥:投奔吴国,攻打楚国,报了父兄之仇,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

勾践:卧薪尝胆,终于灭了吴国,报了夫差的侮辱。

范雎:早年为魏国中大夫须贾门客,因被怀疑通齐卖魏,差点被魏国相国魏齐鞭笞致死。后来羞辱魏使须贾,之后又迫使魏齐自尽。

中国古代来不缺少这类复仇故事,往往出于礼法复仇者总能得到褒奖或者赦免。

于是留下了“以牙还牙” “杀人偿命”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等谚语。

这就是古代社会的历史局限性之一:礼与法看似分立,但经常混为一体。

图片发自简书App

05

礼与法,成了“礼法”

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整个社会的倾向就是:允许复仇,不复仇是一种不忠不义不仁的行为。

古代礼法的作用虽然也提倡“以德报怨” ,但是这套体系并不排斥“以暴制暴”,不排斥复仇者。

所以,在流传下来的《周礼》《春秋公羊传》《礼记》中都有大量的复仇故事,这样的故事通过师长、官员又不断影响下一代。

在《旧唐书・列女传》有记载:

孝女贾氏的父亲被玄基杀害,贾氏的弟弟强仁年幼,贾氏于是按兵不动,一直等到强仁长大,才与之共行复仇大业。

“乃候玄基杀之,取其心肝,以祭父墓。”

古代社会女性地位不高,史书上也很难看见女性的身影,但是因为复仇而大放光彩的人不在少数,她们因为复仇而留于青史。

到了近代时期,女性复仇仍然在上演:

施剑翘为报仇经过“卧薪尝胆”然后1935年,在天津佛教居士林刺杀直系军阀孙传芳。

由此可见,这种“传统文化”影响的不止是地位较高的男性群体,也影响着女性群体,整个社会也其影响。


06

但是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无序到有序,从以暴制暴到以法制暴。

进入法治时期,随着现代国家的建立,为了威慑犯罪与消除受害人的复仇心理,国家开始替受害人及家属实施刑罚,古代的“血亲复仇”已经被法律抛弃了。

刑罚的目的也不再是报复与惩戒犯罪,而是预防犯罪与教育罪犯,利用法律的威慑作用来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

我国现代刑罚理论中,也采取预防说,即刑罚的目的是预防犯罪(预防主义),包括消除犯罪人再犯的可能性。

换个角度而言,为了复仇牺牲自己,并不值得肯定,自己的命也是命。

回到除夕夜这桩惨案,如果张某某一直认为当年的判决有失公平,申诉渠道一直都存在的。

对于张某某的复仇行为,不要拍手叫好,张某某的这一生也只剩下监狱了,何尝不是一种悲剧。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