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石声
一个家乡主义者的业余写作,持自由立场,因此,同情人类,悲悯命运,从死亡回看人生,便是我写作的全部态度。 朋友推荐简书,很好,思写合一,愿在这鸽灰色世界里与同类交流,向真诚者致敬。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金融街老裘  ·  变与不变·  昨天  
今天看啥  ›  专栏  ›  石声

论死亡

石声  · 简书  ·  · 2018-01-19 19:10

> 近日,参加一位朋友父亲的去世仪式,朋友父亲以高寿走完了一生。爆竹声中,突然想到自己,大人送完以后,接下来不就要送自己了吗?我对朋友说,小时候看五十岁的人,叫贼老头;再大一轮不顺眼就叫馊气老头;见七八十岁与你较劲时便暗骂,老头肥死了!我等已闻到自己馊味,灰飞烟灭的日子亦不远。其实人出生始,何不是每天在走向死亡。正所谓向死而生,你对死亡的态度会决定你生存的方式。于是想到多年前写过的一篇随笔《学习死亡》,看看还有意思,贴于此。

学习死亡

转自石声博客 (2012-12-1513:29:09 )

再过一周,《2012》影片描述的未日景象要到了。据说一些企业担忧人心不稳,12月21日准备放假以稳定情绪。老玉米说21日不仅要给自己放风,还要请客,好象吃最后晚餐似的。我说那一天把库存的钱都花完,留着对不起自己。这几天,他就把我请进一张网络的梭哈赌桌上,两个人每天一掷千金,万贯“家财”也都快荡尽。

可儿子告诉我,2012未日说是考古者发现古代玛雅人历法后,推算出这一历法的最后日期。因此被说成是世界末日。玛雅人不是神人,只是在不为人知的地方推砌了几座神庙,规模与时间远不及金字塔和长城。各种证据表明,他们的算术不如祖冲之,天文更不如伽利略。之所以搞得神乎兮兮,是因为玛雅人消失了,连他们的文明绝种了,再没有延续。所以神秘起来,也就是说事物一旦无从考据而变得神秘,就会有神鬼、闪灵与预言显现,不像孔子从千年郊外被代言人请到百家讲台,继续他的陈词滥调,好象孔老先生就住在隔壁。当有人问:“老师,死亡是怎么一回事?”孔子说:“连活着的事情都没有明白,谈什么死?

然而,万物匆匆,必有归宿,我不仅相信世界有末日,宇宙可能也有终点,环境灾难或者核武军备的结果,人类的末日更会提早到来。这是人类的自我惩罚,但想必不会是一星期后的今天。

面对迟早的末日,又让我想起一个著名人物罗素,他在《一个自由人的崇拜》名篇中对末日,确切地说对自身之死的态度时说:“人只是原子的偶然组合的结果,没有哪一种热情,没有哪一种英雄主义,没有哪一种强烈的思想和情感,能超越坟墓而维持个体生命。古往今来所有的努力,所有的奉献,所有的灵感,所有如日中天的人类天才,都注定要在太阳系的无涯死亡中灭绝。而整个人类成就的殿堂,必然无可避免的被埋葬在毁灭中的宇宙碎尘下。”

这样的描述很有悲剧感。罗素说,人类大都会在自己创造的文明,或者说是在这疯狂而奇异的世界里,在无情的死亡到来之前,不顾一切的挣扎着去攫取短暂的生命瞬间,从而也更加速自身的灭亡;而另外一种人,他知道人的生命是一种穿越黑夜的漫长行程,在这漫长黑夜的长征中,唯有将内心的阳光照耀自己,并给同胞以同情的慰籍来减轻他们的悲痛,给予他们一种永不怠倦的爱的真正的欢愉。罗素接着说,这爱同时也会温暖自身。

我常说,在既定的无法超越的事物面前,以微笑或者平静来直面它,也就是说,面对自己终将面对的末日,我们应该学习死亡的方法。我的意见是,以快乐来体验日常生活,以创造来开拓前面的道路,以友情来拥抱同胞的苦难。

当然,我的肉身与上帝或佛祖还没有发生什么关系,我不属于谁,不考虑天堂或地狱之事,虽然知道宗教是人类心灵最好的安慰剂,目前还是相信死后就是永恒的无梦睡眠,但教宗中一些闪耀着神性与人性光辉也会引领我前行,比如公正、平等、宽容,谦卑与淡泊,更有爱和舍得。

人是自身的,也是社会的,自由、创造以及爱与互助,这是人性光辉,也是快乐的本质。如果认识这些,无论末日,或者说人的末日何时来临,无可避免的赴死途中,就如去朝圣路上一颗欣喜的心灵,有着新的领悟,新的欢愉,新的柔情,就如我一直留在qq主页的那句话:把每一天当作末日来过。

这虽不能说是一种信仰,却是一个自由人的态度。

链接:罗素《一个自由人的崇拜》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6938482/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