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蔡骏

若想对抗心底的恐惧,最好的“药物”就是希望

蔡骏  · 豆瓣  ·  · 2018-11-18 00:30

虽然我的早期作品曾经让一些读者感到恐惧,但说实话,我并非有意如此,我更多是想渲染一种悬疑的气氛。近几年我在尝试转型,在悬疑的基础上加入历史、社会等元素。例如我最近推出的新书《镇墓兽》,就是一部反盗墓题材的悬疑小说。镇墓兽面目狰狞,但它们从不背叛,它们不仅守护墓主人,也在守护中华文明。

或许很多读者都认为,我既然有胆量设计出那么多恐怖悬疑的情节,那么也一定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但实际上恰恰相反,我只在写书的时候胆大,因为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之中,因此也就不存在悬念。在生活中,我是一名“胆小”的人。和书中的妖魔相比,生活中的陌生人可能会更令我感到不安。也正因为如此,我会将更多的时间用在观察生活的点点滴滴上,从中提炼灵感,再加入我自己的联想。

尽管我的作品或多或少涉及到悬疑恐怖的元素,但真正令我感到恐惧的,并非这些肉眼看得到的惊悚,也不是孤魂野鬼,而是人性之恶。在我的长篇小说《地狱变》中,我虚构了一个“末日场景”:深夜,一阵有如大地震般的剧烈摇晃后,“未来梦”大厦沉入地下一百五十米,仅二十三人侥幸存活,七天七夜之后,警探叶萧带领救援队深入地下,却只救出六名生还者,并发现大量谋杀痕迹,六名幸存者对地下发生的事情讳莫如深,真话之中夹杂着大量谎言。

在这本书中,我构建了一种假设:在一个没有法律道德约束的密闭空间内,人会不会把内心深处所有的邪恶念头都说出来,甚至去付诸实施。最可怕的事大概就是人心最深处的恶被暴露无遗,这才是一切灾难和痛苦的源泉。

若想对抗人心底的黑暗,最好的“药物”莫过于构建希望。在这里,我想和你分享一本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书——《肖申克的救赎》。和大多数读者一样,我最早接触到的也是小说改编的电影。大约在二十年前,我通过VCD放映机看了一部名为《刺激1995》的电影——关于一个叫安迪的男人用了十九年挖地道越狱的故事。

当时的我,尚不知道这部构思精巧的电影就是广为人知的《肖申克的救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才知道电影原著的作者,竟然是我最崇拜的美国惊悚小说大师斯蒂芬·金。那时我刚开始写悬疑小说,正以他为楷模。我很惊讶,曾写出恐怖如《闪灵》的斯蒂芬·金,居然还写过这样的小说:既不灵异,也不血腥,却可以刺痛人心,又给人以绝望中的希望。

小说在塑造恐怖时的笔法十分高超,尽管没有妖魔鬼怪,却描绘了一个阴暗到充分暴露人性之恶的恐怖监狱。人性是所有一切社会规则和法规的根本。不管多健全的制度最终依旧只能靠人去操作运转,而如果操持着整个制度的人本身就带着贪婪的欲望,那么就很容易在制度中找到可乘之机。

例如,一次偶然的机会,安迪本来得到了一个推翻错误回归到自由社会的机会,可是这却威胁到了典狱长诺顿的安全和洗黑钱系统的整体流程,于是,典狱长阴险地将证人转狱了(电影中是枪杀了证人),间接地将安迪洗刷冤屈的希望彻底扼杀。讽刺的是,这名典狱长还是一名“虔诚”的基督徒,平时说话总是喜欢引用《圣经》,如此的反差更是让人心生寒意。

藏小手锤的那章是圣经里的“出埃及记”

在这个阴暗的环境里,安迪起初也感觉到无助、恐惧,甚至被狱友欺凌,但是一颗向往自由的心却胜过了一切。一次他因为冒犯典狱长被关禁闭一个月,那是个暗无天日、只有老鼠作伴的地方,普通人连三天都无法忍受。当他被释放出来后,狱友看着他说:“难以置信你竟然挺过来了。”安迪指着自己的脑袋回答:“有莫扎特陪着我。”懦怯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却可以让你自由

也正是在希望的驱使下,在那个暴雨倾盆、闪电劈开天空的夜晚,安迪用小锤子挖了十九年终于越狱成功,在污水与雨水的双重冲刷下,以一种骄傲的姿态冲破恐惧的牢笼,重获自由。

更重要的是,他不但拯救了自己,还为狱友构建了希望,让他们也不再恐惧。他利用自己和狱警的关系,偷偷用喇叭播放《费加罗的婚礼》,广场上、角落里都是在抬头倾听音乐的犯人们。这音乐让监狱中的囚犯第一次消除了有形的桎梏与恐惧,感觉到了自由飞翔的快乐。每次回忆起这些情节,我都能感受到某种无法言说的力量,这种力量是追求自由的力量,更是心向希望的力量。

在我看来,希望是一种坚持,使灵魂深处保有一片自由的天空,为生命做出不同的诠释。心怀希望能够增强我们战胜恐惧的勇气,让我们越来越无坚不摧。阅读恐怖小说或许会使你感到恐惧和过瘾,而同样也有一些书会让你感到治愈和救赎。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