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早起写作_俏豆

本心复盘 | 打造属于你的强势文化

早起写作_俏豆  · 简书  ·  · 2018-10-05 07:27

本心的第二期课程已结束了,回首18节音频课程,发现本心的知识点其实很简单,难就难在个人的修行上,人跟人的觉悟程度不同,就决定了本心知识内化吸收并运用到生活中的程度。

最近看了艾欣老师推荐的《天道》电视剧,我发现我们很多人都是天道中描述的弱势文化的代表,而本心的核心就是把我们这些弱势文化的代表转打造成强势文化的过程。

我就结合《天道》这部电视剧,复盘一下我对本心课程中传达的强势文化的理解。

首先《天道》主要表达了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这两种文化属性的不同。下面就讲一讲这两种文化有何不同,以及给我们的启发意义。


一、弱势文化


什么是弱势文化?

自我麻木的文化就是弱势文化,其特点为:服从、依赖、麻木

弱势文化的形成需经历四个阶段,分别是:失望阶段、对抗阶段、妥协阶段、麻木阶段


1、失望阶段

失望阶段是在经历初次失败以后,无视于规律,再次进取不成,最终失望,这个阶段提供了弱势文化孕育的土壤。

 失败是常有的事,尤其是对于刚刚进入社会的人尤为正常,那时的我们还不知道这个世界原来还有规律这种东西。因此这个阶段还看不出来个体最终是走向弱势文化还是走向强势文化,一切都只是尽情的体验而已。这个阶段几乎是每个人必经的过程。


2、对抗阶段

对抗阶段是在经历多次失望以后,对抗于规律,多次对抗不成,最终绝望,这个阶段推动了弱势文化的最终形成。

这个阶段的对抗其实也是无奈的事情,对于我们个人而言,失败得多了就会有些懊恼,这一懊恼就极有可能会产生消极情绪,我们在潜意识中会想着去对抗规律,这是很自然的事情,我宁愿把这种行为叫做“上进心”,因为渴望成功是人的天性,此时的对抗不妨是一种积极的行为,这也是大多数人会经历的阶段。


 3、妥协阶段

妥协阶段是在经历多次绝望以后,妥协于强者,多次妥协成性,最终服从,这个阶段滋养了弱势文化的生存生长。

人世间,最容易做到的事情莫过于“妥协”二字,因为这不需要任何的付出、也无需承受心灵的恐惧,只需低下头来便好,所以这是最为“省事”的做法。

但这种做法“省事”却不“省心”,为什么不“省心”?因为这得需要你忍受着心灵的不愉快,承受着无边无尽的痛苦,这种痛苦不像是失恋那般心如刀割,更像是一个人买不起房的“长久的隐痛”,一个人不会因为买不起房而想要轻生,只会因为买不起房而不停的懊恼、叹息,偶尔看到别人都有房住的时候,或者因为自己租的房房租涨了而又不得不搬的时候,那是种隐隐的痛,是一种阵痛,但痛过便好,好了又痛,正如租好了新房,慢慢的开始忘掉自己之前因没房而伤感,过了一段时间,房租又涨了,便又开始了新的阵痛。

妥协本质上讲是“低估了自己的智慧”,以为自己没有能力认知和运用规律。妥协本质上是“放弃自己的信仰,接受强者的信仰”。所以这个阶段本质上还是一种变相的对抗,找一个强者,讨好他,利用他的力量为己所用。到达这个阶段,弱势文化基本上就形成了,我们姑且将这种文化称为“弱势文化”。


4、麻木阶段

麻木阶段是在经历多次妥协以后,依赖于强者,多次依赖成性,最终麻木,这个阶段将弱势文化推向了新的顶峰。

在如今盛产麻木的社会中,每一个人都有必要找回原本属于自己的灵性,根本之法就在于“戒贪弱念,消痴疗心,去妄存慧”,走出认知障,脱离执守碍,进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如实的了然万事万物的本真,如实的观照自己的内心,概言之为“返璞归真”。

试想一个人如果没有了灵性,生活该有多么的无聊,总不能让一个机器去观月赏花、看雪听雨,还要傻傻的问它“你觉得美吗?”,然后他很“聪明”的回了句“你说美就美”。

麻木可是说是弱势文化发展的顶峰,就是说已经发展到极致了。



二、强势文化


什么是强势文化?

自我觉醒的文化就是强势文化,其特点为:觉醒、顺应、应用。这也是本心第二期课程的核心所在。

强势文化的形成需经历四个阶段,分别是:失望阶段、对抗阶段、觉醒阶段、应用阶段。


1、失望阶段

失望阶段是在经历初次失败以后,无视于规律,再次进取不成,最终失望,这个阶段提供了强势文化孕育的土壤。

和弱势文化一样,强势文化也需经历这个阶段,并且在这个阶段看不出与弱势文化有任何的区别。由此可见,就这一点而言,无论是强势文化还是弱势文化,他们的起点都是一样的,不存在谁比谁条件更优的情况。


2、对抗阶段

对抗阶段是在经历多次失望以后,对抗于规律,多次对抗不成,最终反省,这个阶段推动了强势文化的最终形成。

这一阶段与弱势文化的对抗阶段也是一样的,同样看不出来个体在这一阶段到底是属于强势文化还是弱势文化。但是一般性而言,强势文化在这个阶段的对抗性反而更强一些,也就是说那些属于强势文化的人在这个阶段更具有反抗性,这源于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无所畏惧的勇气。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看见一些特别叛逆的孩子往往长大以后反而比较有成就。但这并非属于普遍性的情况,不要被误导。换句话讲,这些品质在弱势文化的这个阶段里也是存在的。

但在这一阶段与弱势文化有一点不同的是,强势文化在对抗阶段的中后期会有一个不断反思、反省的过程,会总结自己为什么总是失败,会改进对抗的方式,这种改进的过程便有可能会促使自己向觉醒阶段发展。

为什么这样讲?很显然的即便是改进了对抗的方式,仍是不可能打破规律的,因为在这个阶段他连规律是什么都不知道,如何打破?但是他在不断改进、不断对抗的过程中会磨砺自己的心性,磨平自己的棱角,会建立起基本的道德和信仰基础,因为这种基本的道德和信仰基础是在最艰苦的环境下建立的,所以稳定性更好,更不容易被外界所影响,这些都为自己向觉醒阶段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3、觉醒阶段

觉醒阶段是在经历多次反省以后,觉察于规律,多次觉察体悟,最终觉醒,这个阶段滋养了强势文化的生存生长。

上一阶段的对抗对这一阶段有着非常重要的铺垫作用,往往对抗越是强烈觉醒的程度也就越高。这是因为在对抗阶段,人的性格、意识都有了极大的转变,少了几分戾气,多了几分和气,这都是为人处事必要的一些条件。有很多事为什么做不成,而别人却做成了?基于相似的条件之下,旨在有些人一直在变通,而有些人只会穷极,还美其名曰“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如果一定要说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有什么最明显的区别,我觉得应该是在于“学习”这两个字,前者专注于“学”变通于“习”,概括之:修正自己的一言一行;后者专注于“苦”穷极于“靠”,概括之:上天为什么对我不公。当然,学习的方向也应与《天道》规律相近,否则也会退化到弱势文化。

这一阶段也有反省,只不过反省的程度更强,且此时的反省已经脱离了对抗,进入了“静思”,说是“静思”其实就是个体意识到自身是无法与规律抗衡的,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式,也无论对抗的时间有多长,规律就是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对抗没有任何的意义,只能退下来,进入“静”,而有了这个“静”才能更好的“思”。

所以,觉醒是有两方面的意义的:

以下内容是属于“觉”,分为自觉和觉他。

一是认识自己:分析自己以往的行为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总结自己的性格、能力所存在的优势和缺陷,就是反省自身。

二是认识规律:根据自己的经历、学识总结和发现来自人性的、社会的、自然的规律,需要说明的是这部分规律的总结因为是来源于自己的亲身经历,所以印象最为深刻,很有可能就奠定了每个人独特的个性。

这就意味着一个人的经历越丰富,觉醒的程度则越高,对强势文化的掌握也就越好,但这些都是建立在觉醒的基础之上的。也有经历丰富却发展为弱势文化的人,那是因此缺乏了觉醒的过程或觉醒的程度还不够。

那什么是“醒”呢?“醒”就是根据自己的“觉”去改善自我、提升自我,也分为两部分:

一是自醒:就是改善自己性格上的缺陷,发挥自己性格上的优势,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比如为人处事的能力等等,改造自己,是为“有德”。

二是醒他:就是更进一步的系统的学习人性的、社会的、自然的规律,这里的学习可以是从书本中、从能人中、从社会中去学习,去觉察这些规律,并深刻的体悟,这种学习体悟的最终目的是能够将这些规律容纳成自身内在的一部分,成为自己独特的个性,是为“有道”。

所以这个觉醒的阶段最终使自己变成了一个有“道德”的人,“道”为自然、社会、人性的规律,“德”为顺应、运用这些规律的能力。

这个阶段的意义非常之重大,最终的成果也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却会决定一个人的格局、命运。每个人在这个阶段觉醒的内容、程度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才使得不同的人对强势文化的运用有所不同,其成就也会不同,这与每个人不同的境遇和性格有关。

那是不是经历了这个阶段就一定会过渡到下一阶段呢?不一定的,这也是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的地方,就是觉醒了不一定就能应用。这里有两种原因,一种是觉醒的程度或者方向还不够,尚不能很好的应用,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自我感觉良好却失败的原因;另一种是觉醒了却无法承受。什么意思呢?例如当有些人知道了“人性本恶”的人性特征以后,颠覆了之前他对“人性本善”的认知,他接受不了这样残酷的事实,对规律的应用便无从谈起。

觉醒阶段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功晋级,有走火入魔的,有偏激执泥的,有自甘堕落的,有心灵脆弱的,有自视甚高的......等等等等,难以概全,所以有一段丰富但不极端的经历,有一个正常但不偏激的性格,对于觉醒阶段的晋级就有比较大的帮助的,可以达到有效的避险。当然,这些条件并不绝对。

那么,什么时候标志着自己可以过渡到应用的阶段呢?那就是自己成为了一个有道德的人,这里没有一个标准去量化什么情况下算是成为了一个有道德的人。如果有,那这个标准只会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


4、应用阶段

应用阶段是在经历多次觉醒以后,顺应于规律,多次顺应学习,最终运用,这个阶段将强势文化推向了新的顶峰。

能走到这个阶段的人来说是非常幸运的,也是非常难得的。世间之人,“知道易,行道难”,要做到“知行合一”是非常困难的事情,需要突破自己的知见障,需要突破自己的执守碍,还需要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不同的人其道德、智慧的层次不同所能应用的程度也不同。

我们前面所经历的所有的阶段,所有的付出都是为了这一阶段的应用。应用不同于对抗、妥协,也不同于觉醒,但依赖于觉醒阶段的历练,应用是在掌握了规律以后利用规律达成自己的目标。

重在“应”和“用”,“应”是分析现状制定相应的策略,并且策略应随着规律的变动而调整;“用”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实现最初的目标。最难的是“策略”、“调整”、“资源”、“可利用”,有策略就有高低,有调整就有适与不适、宜与不宜,资源有多少、优劣,利用有能利用和不能利用、有该利用与不该利用,这些条件的把握稍有不当则前功尽弃。

这个阶段同时也是一个试错的过程,一开始可能对有些规律的认知出现误差,在应用的过程中误差必然会有所反馈,可能还会出现失败,这就需要调整自己的应用策略,通过调整,对规律的应用也就变得越来越完善。

可是即便是到了这个阶段,就一定会走向强势文化了么?同样是未必然。这得看对规律的运用如何。也有人因为无法应用规律而走向了一个极端,这个极端似魔、似邪,是弱势文化里的强者,但却不属于强势文化。


通过上面的分析和理解,我们可以知道:弱势文化专注于人性、专注于利益,专注于人性与利益之间的关系;强势文化专注于自然、专注于社会、也专注于人性,专注于自然、社会、人性之间的关系。这点差异就已然是天壤之别了。


所以强势文化的意义就在于规避人性中的恶,唤起人的良知,修正人的行为,培养人的道德,与自然和谐,与人和美,而本心的核心思想中也包含了这种强势文化属性:人的自尊、人的优雅、人的快乐。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