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贤哉飞也

又说善恶

贤哉飞也  · 简书  ·  · 2020-12-16 09:30

欲昌和顺须为善,要振家声在读书。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人有善愿,天必佑之。

首先说,我是倾向于善的。这个善就是咱们传统意义上认为的善良。后来我发现了不同的人对于善有不同的解释,咱们稍后再说。我从小的环境就是学校,毕业后大概在三四家公司任过职。没有什么特别特殊的环境,也只能从我的一些经历中聊一聊为啥我倾向于善。有人相信“人之初,性本善”,我是不太信的,我认为人之初啥也没有,是善是恶得靠后天培养,即使是选择了其一,在某些环境下也许还会相互转化呢,谁说得准呢。我认为不论是善也好,恶也好,都是某个人在具体时间范围内某个角度给人的感受,可能是给别人的,也可能是给自己的。我为啥倾向于善,首先得说说我所认为的善,其实挺简单的,我认为公平公正是善良的最低标准。也许这个与其他人对善的理解不同吧。

我记得有家公司有过这样的经历。有部门经理招聘实习生,入职后告知实习期做项目是没有提成的,这不是扯淡么?实际情况是他私自占有实习生的提成,而且还不是只有这一个部门经理这么做。我不知道这种潜规则能不能按照善恶划分一下。我是看不惯这类事情的,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当然要管一管了,好在我们的上级管理者比较支持我,或者说支持明文规定(也没准是因为他自己没有得到实惠,对下属的这种欺上瞒下有怨气)。后来有同事私下跟我说,说我这种行为很多人都不喜欢。我理解他大概是听到了什么人在议论我吧,我知道他是好意。我当时有点泪目,不是因为他的好意,是因为我之后感情充沛的说了一段话(在职场中,作为基层管理者,还是多些业绩,少点感情的好),“如果我不适应这个环境,那我滚蛋;如果我适应了,那谁不适应我谁就滚蛋。”当时还是幼稚的,为啥要说这些话呢,又不是什么很适合的话,只是意气用事。说了些废话,回到本段开头,部门经理私占员工提成这事儿,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员工开心起来,人家肯定是不服气的,只是因为你是经理,我是你的下属,你就可以这样做吗?有这样的管理者吧,上下不能一心,都是表面笑嘻嘻,心里那啥的,这样相处起来能舒服?太假。

要振家声多读书,现在读书不一定能让自己家庭多多多么有名。那读书有什么作用呢?如果家里非常贫苦,读书至少可以识字,这就是很大的功能了。如果你读书成绩有很好的,有个高学历,那今后的人生选择就会更多,至少为生计发愁的危机就少了很多。所以,我也是劝所有我认识的人好好念书,考个好学校,学历越高越好,一直念到念不动为止。这样是不是功利呀?是的,是功利。也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以后有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那种一开始就一直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人,是最幸福的一种人了,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也许有不读书也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情况,比如某些手艺人,不过,会不会在某些时刻因为某些环境的变化,让这种喜欢的事情变得不能维持生计了呢?也许吧,我也是瞎想这么多,高学历的也可能遇到这种情况啊。人生,需要知识,需要智慧,也需要学历,但是学历也许最不重要,看不透这一点,也许人生中会有更多困惑吧。

人有善意,天必佑之。我也希望吉人自有天相,但是不必对老天爷有太多的奢望,老天爷不理你也不用指天大骂是不是?主要是骂了也没用是不是?我觉得人有善意并不是为了获得什么回报。当然这个跟工作不一样,工作中,我付出时间和技能,换取报酬,这个是理所当然。但是善意不一样,我善良是我的选择, 本来与别人不应该有什么关系,因为这才是我。我说我倾向于善,也不能说我在任何时候都会呈现出善良,况且我所认为的善良对别人来说不一定是好事。非要说善行是有所求,大概也只是求无愧于心吧,跟老天爷无关,跟别人关系也不是很大。善良,是我的选择。

PS:

前面说了,我发现了对于善的不同解释。这段文字是读尼采的时候看到的,他对道德有一种我之前从没看到过的解释,大意是说道德是弱者为了平衡自己的内心才为自己量身定做的一种心态。善与恶,强于弱,是两组反义词。其中,强弱用来形容实力,善恶用来描述动机。也有人说过道德就是善恶,仔细想想也是的,我们一般说什么行为是道德的,那他肯定是善良的,如果我们批评某些不道德的情况,那它一定不是善良的。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