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丽姐叨叨叨

人脉(四)让新朋友喜欢你,愿意帮你

丽姐叨叨叨  · 简书  ·  · 2019-03-05 22:59

2019年3月5日,周二,日更的第40天,小雨,长沙调休在家休息。

在这一讲中,我要告诉你三个方法,利用好见面的短短几分钟,让对方喜欢你,愿意帮你。我还要告诉你,在见面后的24小时内,怎样和他再次互动。

三个方法给对方留下积极印象

首先,给对方留下积极印象的三个方法。

第一个方法:找到他的需求点,贡献你的价值。

这一点很重要,我们在上一讲里也提到过。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价值,而且每个人,包括大咖,也都有需要别人帮忙解决的问题。

比如:

富豪需要找到稳赚不赔的项目;

科技天才需要找到足够的钱来实现某个技术上的奇迹;

意见领袖需要大众的拥护和回应;明星知识分子需要了解商业运行的规则;

商业大亨需要通过学术界的创造力和研究,为他的产品更新换代提供资源;

地方高官需要吸引投资,来提高政绩。

找到他的需求点,贡献你的价值,你们很容易一拍即合。

第二个方法:把你或你的目标放在更宏大的背景当中,吸引他的支持。

首先,你要有引人注目的价值主张。

比如,你手头的这件工作,是为了职场女性,或者为了边缘儿童,或者为了癌症患者,或者为了留守老人。你的努力和某个目标相连,并且这个目标在社会价值观上是可取的、令人瞩目的。他忽略了你,就相当于忽略了边缘儿童,忽略了癌症患者。

换句话说,往高大上的方向聊。这种聊法会让你忽略掉眼下的尴尬,还会让对方原谅你可能犯的错误。这是很厉害的一招呢。

我用自己的故事来演示一下这两个方法,是我十几年前刚到美国的例子。

之所以用这个例子,是因为那时候的我,在美国社会就是零背景、零经验,没有任何社会资本。如果你觉得自己现在起点低,那当时的我,在那个环境下,起点更低。

到了美国后,迫在眉睫的任务是,我需要在校园里找一份GA(行政助理)的工作。我跑遍了校园里所有办公室,投下简历,获得了两个面试机会,可最终都没被录取。

我仔细分析后,很快发现,问题不是出在我的英语水平或沟通能力上,而是,我在这个新的国家里,没有任何人脉,我是圈外人!

也就是说,我没有任何人际关系网来协助我完成以后的工作,来解决可能会遇到的难题!在同等条件下,人家当然会选择和这个社会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当地同学。

怎么办呢?人一着急,总是会想出办法的。第二天就是学校的open house迎新活动,我知道校长会出席。不管怎样,我要和他攀谈一下。

在现场,校长出现了,满头银发、面容慈祥。我找到一个机会,清清嗓子,鼓足了勇气,上去介绍自己。

我先表达了能被马里兰大学录取的感激之情。接着,我告诉他,之所以在几个offer中选择了马大,是一直向往这里的多元文化,和对中国学生的友好。

当我告诉他UMCP(University of Maryland at College Park)被我们中国学生昵称为另外一个UMCP(University of Many Chinese People)后,他哈哈大笑起来。

然后我说:

“作为像我这样的中国研究生,大多来自普通家庭,我们有足够的冲劲儿,热切地想对马大的学术做出贡献。如果我们在刚到校园的时刻,这里的各种机会能够对我们更友好更开放一些,让我们排除障碍,更有效率地投入到学术研究中,那马大的兼容并包的美名一定会走得更远。”

这时,校长有些吃惊,接着问我有什么苦恼。然后,他爽快地亲自把我带到Mac Nelson先生面前,Mac是当时的学校电影制作办公室主任。校长说:“Mac,你那里有什么职位空缺吗?这是Su Dai,你们俩可以聊聊。”

有了校长的背书,Mac后来欣然招募了我,我顺利地进入了Mac的电影制作办公室。

之后,我在美国的奋斗,有了实质性的改变。

电影制作办公室,是我能想到的,对于一个零社会资本的人的最佳入口。我和Mac在那两年一起采访过很多和马大有直接关系或间接关系的成功人士。

在我的这个故事中,我用的就是这两个方法。

第一,找到了他的需求点。

他是校长,他当然希望马大的名望越来越高,尤其在国际教育领域。

第二,我把我和我的目标放在了更宏大的背景中,吸引他的支持。

我背后是中国学生群体,乃至所有的国际学生群体。

另外,你发现了吗,我同时还用了一个小技巧:不做反馈,做前馈。

反馈,是对过去做法的对错给出建议。而前馈,强调的是做好什么准备来应对下一阶段的挑战,迎接未来的挑战。

做反馈,很容易让对方觉得,自己是弱者。而做前馈,不会激起对方的防御心理。

我当时说的是“让马大兼容并包的美名走得更远”,这是基于我对学校的爱和信任,希望她更好。我当时说的不是“我觉得马大在兼容并包方面做得不够”。如果我真这么说,他会想:一个刚到美国的小丫头,竟然敢挑刺!

这就是让目标人物对你有积极印象的前两个方法。

第三个方法,聊些长远的发展,让对方觉得你是一个有长期交往价值的人。

比如,我经常这样结束聊天:

“我知道贵公司的视野早已经没有局限在国内了。我是研究跨文化的,在未来的海外扩展方面,我们一定有很多可以交流的。”

记得我在美国的时候,仰慕一位作家,去听他的讲座。结束后,我和他交谈了几句,我提及了几个和他同一个领域的中国作家,告诉他我在中国也出了两本书,建议他可以考虑翻译版在中国销售。

就只聊了两分钟。在短短两分钟里,我展示了我对他的了解,我知道什么对他重要,那就是作品的全球认可,并且还有和同行的交流,我还预示了我可能可以为他增加的价值。当晚,他主动给我发了邮件。

聊天结束,就像在喜剧的最高潮,你展示了你的所有风采,留下了回味无穷的观众。

这种长远发展的聊法,还包括你来提出一个挑战,一个在你和他的专业领域都很有意义的挑战。

这通常是一个跨界的、超越你们自身的挑战,让它成为你们共同的长远的挑战,然后带动他和你一起解决。

这样,你不仅仅留下了印象,还引起了他的兴趣,为下一次见面做铺垫。

如果他在房地产领域,你是做互联网的,你可以在快结尾时,这样聊:

“在限购政策下,租赁市场出现了机会,现在的在线短租还没有形成规模呢,说不定咱们以后有联手的机会。”

好,这就是给对方留下积极印象的三种聊法。

24小时内再次互动

初次见面以后,你需要在24小时内再次互动,也就是,当你们的聊天还有余温的时候。邮件、微信、领英的邀请,都行。

我来给你提供一个再次联络的邮件模板。

首先,感谢他和你交谈,邀请他和你保持联系;

其次,提供一些对他有价值的东西。可以是某条链接,某个他可以联系的人,或某条信息。

接着,再次给出自己完整的联系方式,比如手机号、微信号等等。最后,发出再次见面的邀请。

比如,你可以发出这样一封邮件:

很高兴在昨天的活动中认识了您,您关于各地文化活动开幕式的专业点评,让我印象深刻。

我记得您提到贵公司马上要承办本市文化节的开幕式,主题是让文化和科技互动。我今天正好看到一则新闻,西安1374架无人机在国际文化节做的光影盛宴,用这个代替焰火,很壮观,也很环保。这里是链接:******。

我有朋友在大疆。如果您有兴趣找赞助商,我可以帮忙连线。

南京路上有一家星巴克,离您和我上班的地方都不远,我经常在那里会朋友。请您抽空喝杯咖啡吧。我下周三四五都有时间,您看是否方便?

我的电话是******。

期待和您有更多的交流。

在这封邮件里,我表示了对他的浓厚兴趣,我提供了别人提供不了的信息,我乐意贡献我的价值,我表示期待和他见面。

如果你觉得还没有准备好和他马上见面,发一条简短的信息也挺好的。

比如:

“今天和您聊得真开心,这是我提到的《哈佛商业评论》上的那篇文章,里面有你们行业的案例呢。”

或者,你可以这么发:

“很荣幸今天认识你,你对于中美贸易危机反而带来很多新机会的见解,让我大受启发。预祝你成功。我们后会有期。”

或者,你还可以写成:

“我对您二十年前只身来深圳闯荡的故事记忆深刻,真是年轻人的楷模。下次您来北京,请一定给我电话啊。”

本讲小结

在这一讲中,我和你分享了三个方法,给对方留下积极印象:

第一个方法,找到他的需求点,贡献你的价值;

第二个方法,把你或你的目标放在更宏大的背景中,吸引他的支持;

第三个方法,聊些长远的发展,让对方觉得你是一个有长期交往价值的人。

并且,我提醒你,在第一次见面之后的24小时内要再次联络他。

                                                                                                                            戴老师文稿

我是简书作者丽姐叨叨叨

85后二胎宝妈/国际理财规划师/大学在“全国优秀班集体”里度过4年/笔试第1名进入一所985、211高校读研/研究生提前半年毕业/无任何人脉通过校招进入国企银行/31岁开始学古筝/两娃+上班同时备考金融财经界最高的两个证书(CPA、CFA)

高中语文几乎没有及格过的我,想在简书这里深耕细作,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有生之年出一本记录生活点滴的书,希望您能见证我的成长。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