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星期五文艺
在影像和文字的阐释中,探寻无限的意义……
今天看啥  ›  专栏  ›  星期五文艺

斩获64个奖项!今天一定要去电影院看这部“另类”的电影!

星期五文艺  · 简书  · 电影  · 2018-03-02 11:57

即将推荐的这部电影将于3月2日,也就是今天。在中国各大院线上映,先看本人的六大推荐理由,然后再做观影决定吧:

理由一」能拿这么些国际大奖,靠的可不是狗屎运!

废话不说,来看看这深不见底的获奖名单以及豆瓣评分吧:

「理由二」这是为数不多的无公害“暴力美学片”

这话怎么说呢...

首先暴力题材的电影在国外都是分级的。这就说明它可能会对某一部分人造成负面影响(当然,不乏也有政治考量因素)。但这部推荐电影并没有对暴力美化,哪怕是潜意识的植入。可见创作者在“暴力美学”和“暴力美学的影响”两个问题之间做了细思考量与权衡;

其次,既然是无公害的“暴力美学”,那就更谈不上“美学上的暴力”了!什么叫美学上的暴力?在我看来:所有那些只用帅哥加美女、色调奶油加高亮、演员的脸处理的连个汗毛孔都没有的电影都叫“美学上的暴力”。

「理由三」这么些有个性的演员同台彪戏,能不过瘾吗!

演员1:伍迪·哈里森

想起他我就想起了那个“天生杀人狂”了,他是那种邪恶感全融到长相气质里的人。这次他竟然演个正派警察,能演成什么样呢?!

▲伍迪·哈里森在《天生杀人狂》中

演员2:山姆·洛克威尔

看此片时就觉得他眼熟,之后才恍然他就是《月球》里那个被困在月球上的克隆男。

▲电影《月球》剧照

至于《月球》就不用多说了,大名鼎鼎的大卫·鲍伊的儿子导的电影,山姆·洛克威尔的表演充满个性化,让人记忆犹新。而在此片中的表演,个人觉得导演把他本人的气质彻底挖出来了。

演员3:彼特·丁拉基

这人就不用多说了吧!地球人都知道的蜚声美剧界“小恶魔”(《权力的游戏》);当然,他在此片还是演个侏儒(这不废话吗!),只是,那是个更真实的、打动人的“侏儒”。

演员4: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

她叼着烟领奖时的范儿让我想起了Patti Smith、Susan Sontag。真的是越老越有摇滚范儿。

演员5:卢卡斯·赫奇斯

《海边的曼彻斯特》里的毛小子,当然,在这部片里他还是那个“小帕”。

「理由四」这片可不遥远,他跟我们每个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这部电影讲的不是特殊事件,而是在我们普通人生活里都会发生的犯罪、矛盾冲突、家庭纠纷、歧视、维权……而所有的这些元素又跟处在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在这个网络和广告效应发达的当今社会。

这也便是我们能从这部电影中找到共鸣的所在。

「理由五」故事的构思、逻辑足以甩那些2B文艺片几条街了

不管是思想也好、社会意义也罢,一部电影首先得好看吧,得有个严谨的故事线吧。这点大家尽可放心,此电影在讲故事手法上绝不冗长晦涩,其条理清晰,演员个性鲜明,内部与外部行为相得益彰。从类型片来讲,此电影融入了犯罪、侦破、黑色幽默、家庭伦理等概念,不乏一个出色的故事。

「理由六」“开放式结局”足以让你带上一家老小去看了

古罗马哲学家对“愤怒”的根源是这样解释:那是由于对人或事物的过高期值造成的。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天下雨我们就不发火了,因为我们从没想过老天能听自己话……

可这个哲学思维首先是建立在要有个发火的人或物的对象前提下,要是没有了这个对象,我们还是愤怒,那该怎么办?!

想想过去的2017年,中国舆论出了多少新闻:从陈世峰杀人案,到红黄蓝事件,再到年轻导演自杀、袁莉声讨浙江卫视...社会事件也好,娱乐圈内幕也好,对于大众来说,往往事实真相还没搞懂之前,愤怒已经铺满大街小巷了。到底怒从何来,到底怒又该发给谁…

即便是十岁以上的未成年,我个人认为,大可走进影院去看这部电影。别以为那些暴力场景会伤人,孩子的生活中已经早已到处是愤怒和暴力了!我们总不能视而不见吧。我们需要的不是逃避、蒙蔽,而是去思考,思考这些暴力和社会矛盾。

这部电影的开放式结局便给了我们一个思考的机会。

好啦,夸了这么多,别以为这部电影一点缺陷瑕疵没有,那些留待看完再说。先给自己一个进电影院的理由和机会吧!

突然想起,还没说出这部电影的名字呢!直接上海报啦!


撰文:太虚宫

禁止转载,如需合作请联系【星期五文艺】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