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晓宇姑娘

认真做事,即使在看不到希望的日子里

晓宇姑娘  · 简书  ·  · 2019-04-05 21:16

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有句名言:“逆境是一所完全自修自悟的大学磨难,对于弱者是走向死亡的坟墓,而对于强者却是生发壮志的泥土。”

01   褚时健,一个认真做事的男人

褚时健逝世后,朋友圈一下子充斥着他的各种消息,在朋友圈,大都讲的他成为“烟王”和“橙王”的故事。一个人后来的成功,跟他的之前的种种经历与性格是相联系的。

为了解他的家庭、童年以及年少的经历,我读了周桦著的《褚时健传》,从他身上看到的一个最鲜明的性格特点,便是“认真”,在我看来,认真做事,是让他成为跨时代成功企业家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因素。

褚时健15岁时,父亲去世,他家有六兄妹,加上母亲,有七张嘴要吃饭。作为家里的长子,他要扛起家里的一部分担子。他们家有一个酒坊,父亲去世后请不起酿酒师傅,于是酿酒的任务落到了他头上。一个只有15岁的小孩,他酿出来的酒,不仅量比其他人的大,而且质量也好很多。这自然归功于他的认真,以及做事爱琢磨的性格。他说:“我从小就是这样,做什么事都要做好,下河拿鱼要比别人拿得多,烤酒我也不输人。做一件事,力气一样花,马马虎虎地做力气就白花了。认真总是没有错。”

30岁时,原本是地委干部的褚时健被打成了“右派”,下放到红光农场。在那里,其他的“右派”整天唉声叹气,愁眉苦脸,没有做事的心思。条件艰苦,又看不到希望,在这样的环境下,许多人都会认真不起来。可褚时健不一样,他觉得无论如何,事情还是要做,而且要做好。他说:“别人要打到我我控制不了,但自己可以做到不把自己打到”。

后来,他调到了曼蚌糖厂,在那里认真观察分析后,实施了一系列的技术改造,使得一直亏损的厂子实现盈利并快速增长。对于60年代国营工厂的领导人,只要保证机器能开,人员在岗,便尽到了职责。可是褚时健不一样,对于他来说,只要给了他做事的机会,他就一定要把事情做好,凭借这种认真的精神,干出了实实在在的成绩,他才有了后来去玉溪卷烟厂当厂长,并留下“烟王”称号的机会。

在那样一种提倡以阶级斗争为纲,许多人都光喊口号,人心浮躁的年代。褚时健能沉下来做事,而且是认真地做事,不得不说,这是让人敬佩的。

褚老自己说:

不管在什么阶段,在什么年龄,我都在全心全意地做事。 

我这个人,做事讲求踏实和认真。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个天才。但我一直是个实实在在做事的人,而且我有十分认真的态度,做哪一行就尊重哪一行的规律。

褚时健的成功,当然也有许多其他的因素,比如他思维活跃、人脉宽广、重视技术。但我觉得认真做事,是他成功的基石,也是属于他个人的一张价值不菲的名片。

02   持续的努力,终将换来好结果

许多时候,我们总是愿意看得到眼前的希望时才愿意去努力和付出,或是总在半途而废,无法坚持持续不断地努力。所以,总是少数持续不断努力的人,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

我们高中班上,有两个看上去很娇小的女孩。高中的时候成绩并不算突出,上的也是普普通通的本科,但是两个人都是很努力的类型。

一个考上了自己理想学校的研究生,然后直博,出国读博后,回来后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可以看到她在圈里一天不落的英语学习打卡,听朋友说起她即使工作了还是特别特别努力,下班回家也是看书学习。也许她不是一个天资聪颖的人,但是她那的认真和努力,让她一路上追着自己的梦想跑,并最终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认真,让她小小的身躯,散发出大大的能量。另一个,也是差不多的路径,读研,出国读博,然后博士毕业在考虑要不要继续读个博后或者是选择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

也许,她们也曾迷茫过,她们也曾有过很艰难的时刻,但是,即使在艰难的日子里,她们仍然保持着认真努力的态度,向着目标往前走。

03   你记得那个傻乎乎的"许三多"么?

《士兵突击》是我喜欢的一部电视剧,看过两遍。那个傻傻认真的许三多,给人许多感动。

许三多从新兵连被安排到三连五班,一个只有五个人的班,没有子弹,广播没有信号,没人关注。五班的其他的人都是得过且过,不训练,打毛衣,打牌,每天耗日子,因为他们都觉得没有指望,看不到希望。许三多到了以后,每天按照在训练营的规矩叠被子、作息、训练,他的傻认真,刺激了这群每天混日子的人,他们质疑、嘲笑、阻挠,想要把他同化为和自己一样的人。后来,他一个人修了一条路,修的路得到了指导员以及全团的认可,团长关注到了他,把他调到了钢七连。

我想,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和许三多一样的人,在一群混日子的人中,特立独行,追求进步,总会引来许多的嘲讽和质疑,但是当你凭着那股子认真劲做成了一件事,得到了结果,终会被人认可,甚至仰望。

无论是一个天资聪颖的人,还是一资质平平的人,或者甚至是一个有点傻的人,认真总没错,即使,在看不到希望的日子里。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