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总在成长

结构红利

总在成长  · 简书  ·  · 2019-11-21 18:04
图片发自简书App


所谓结构红利,就是抓住短暂的供需失衡,小红利养小公司,大红利养大公司,只有时代和趋势的大红利才能养活大公司。

中国结构红利首先体现在人口红利,第一波是供给侧人口红利。

改革开放,劳动力大量进入市场,所以劳动力成本低,中国成为世界制造工厂。成就的代表品牌像海尔、联想。

在过去40年我们称为洼地经济,改革开放40年红利成海,下海就能赚钱。那个时代下海赚不到钱是不可能的。

第二波是需求侧人口红利。

日本人口1.2亿,德国只有8千万,像这些发达国家是没有互联网的,人口太少,是不足以支撑互联网的。

目前微信用户月活用户就达到11亿。过去的20年,就是万物互联的阶段,成就了像腾迅、阿里这样的企业。

这就是平地经济,万物结网,连接称为了枢纽,到了平地经济。左脚创造价值,右脚传递价值。

第三波就是未来的十年叫做爬坡的10年,为什么美国能够称霸全球,就因为他们的技术能够在关键时刻发生重要作用。

高地经济,科技登高,爬坡才能制胜。

图片发自简书App


2019年大学毕业生834万,号称史上最难就业季。这也就是说在1997年出生的1445万人口,有57.72%的大学毕业,目前中国有1亿人接受过高等教育,超过德国人口总和,2030年,这个数字超过2.5亿,为未来成为科技强国准备了人才。

像华为招聘时是一个班一个班的招,打出200万年薪聘博士生,高素质人口红利将被高科技公司享有。像依图、商汤、旷视等科技公司的创业者都来自清华、中国科大等院校。

不懂得如何用科技创业,你也可以加入一家科技公司。

除了巨大的人口红利,还有第二个红利就是出海红利。

像传统制造业,未来要全球化,所谓全球化就是本土化。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中国福耀玻璃在美国建厂,除了人工成本高外,关税、原材料、运输成本等都比在中国低,人的高成本问题未来可以用机器替代。

美国的特斯拉也在中国建工厂。

而且未来越来越多的工厂将不会集中在一个国家,越来越不需要人了,什么东西会集中在中国呢,对供应链集约化的地方会集中在国内,成本结构一旦变了,只是在延迟而已,这就是一波红利。

图片发自简书App


第三个红利:管理红利

今天地上可以抢到的红利越来越少,在存量里管理特别重要,向管理要效率,很多人的问题就在于没有真正做过经理人就开始做老板。

对中国企业真正的挑战是坚持制度,严格执行,不要一看没效果就总想变,不管是用OKR还是KPI,在本质上都是一致的,关键是有些老板根本不懂。

从员工到经理有四个跃升

一、责任跃升

我们把一个人的责任分成4种,一种对时间负责,准点上下班,你说不加班,那我为什么不加班,你给我这些钱就干这些活,你找不到毛病。

第二种是对任务负责,老板你不用跟我说冲,你告诉我要用什么姿势。

第三种是对拆解负责,你能不能够去拆解任务,拆解动作,这不是一个合格的老板,你要承担这个拆解的能力。

第四个是对使命负责,这个事情赚钱我也不干,从员工到经理,你要懂得对目标负责。

二、沟通跃升

原来是自已干,现在是教别人干,指挥别人干。自已的大脑指挥自已是没损耗的,指挥别人需要沟通,是有损耗的,但这是跃升必走之路。

三、关系的跃升

创业之初是平级,是家人,干的不好你不忍心开除他,他离司说他白眼狼不忠诚;

在有管理层级后,是上下级,家人到伙伴的转变。

员工成长的快,公司成长的慢或员工成长的慢而公司成长的快,最终都是会分开的,要学会祝福和感恩。

所以员工只是一路走来同行的伙伴,公司跟员工是合伙,只有在价值的方式上去谈合伙,关系才能长久。

四、自我的跃升

企业是我创立的,我创立一个企业,这是我的资产,第二种看法,我是一个生命, 我创立企业后,企业成为了一个生命,然后让他变得更长久, 它活得比我长,他活得比我长,成就感来源于我的团队变得怎么样,这个是员工到经历要经历的4个跃升。

每家公司都在经历这三个阶段,红利、管理、品牌。

我特别担心很多同学会把红利当成到处去抢钱,骗钱不是红利,这种形态叫做泡沫。泡沫看上去资产在增长,不是以生产率的提高为前提的,以另外一群人的钱填进来给了另外一群人,泡沫很快会破灭,炒鞋和盲盒。

总结,目前中国有高科技人才红利、出海红利以及管理红利,切莫把泡沫当红利。伟大的机会都源自于结构出现巨大变化的时候!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