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吃瓜群众岱岱

(4)在政坛的山东人……

吃瓜群众岱岱  · 简书  ·  · 2017-12-19 17:51

上篇写了在那些在军界的山东人,这一篇,写写那些在政坛的山东人。


一、山东,政坛梦工厂


如上篇所述,往南方输送过十几万南下干部的山东,堪称天朝干部的“蓄水池”,靠着基数庞大的参军参政人数,山东不仅在军界树立起自己的威望地位,在政界,也开始称雄制霸。

特别是在人事大权的命脉中枢——中组部,山东人很下了一番功夫。

从1987年至2007年,这20年间,有过5任组织部部长,其中有两位吏部尚书的籍贯,直接就是山东,还有一任部长籍贯不是山东,但却在山东工作了24年。

从1967到1991,二十四年的齐鲁岁月。

而后,这位“难忘齐鲁父老乡亲”的济南书记,高升吏部尚书,最后成为九大长老之一,并在其任内斩落不厚,引渡老赖。

另外两位山东籍的吏部尚书,一位是山东平原县的张全景,这位当年因为年纪大,没能当选为中央委员,后来被那位的山东籍组织部部长看中,接棒副部长,并最终任职吏部尚书,他的儿子是当年的滨州书记。

如果说张部长在贺长老面前,显得分量不那么重,那么另一位山东人,就要让贺长老为之肃然起敬了。

另一位做过组织部部长的山东人是谁?能让大长老都黯然失色?

他的名字,叫宋平。

了解天朝的人,都清楚宋平这两个字的分量。

且不说他当年曾为周恩来总理的贴身秘书,且不说太宗对其的称呼是“老伙计”,且不说他是如何怎样成为发掘涛哥的伯乐,且不说1917年出生的他如今已经百岁高龄成为党内资格最老的元老,且不说他和习仲勋的革命友谊并在16年封核之战中屡次现身站台的历史功绩,我们这里只提一个细节,一个阅兵典礼上的小细节。

阅兵者,国之大典也,自开国以来,中国几代领导人在作为最高统帅主持阅兵时,都不穿军装,也不穿西装,而是穿国服中山装,这代表着中共的历史传承,是“不失传统,用意深远”。

所以,阅兵仪式时,天安门之上,众位大佬都是一排的西装,唯独那位国家元首,能身穿中山装,以至于有人夸张的说:“此乃龙袍也。”

然而,我们的宋平宋老,是穿了一辈子的中山装且从不穿西装,在长者涛哥都身穿西装参加的阅兵大典上,他,穿的是什么呢?

答案是:

“龙袍”中山装

于是,在15年盛大的国庆阅兵大典上,有两位身穿中山装之人。

这位来自山东莒县的老人家,他的党内地位,不言而喻。

岱岱对宋老的评价,只有四个字——

现在看看,20年间,五位吏部尚书里的三位,都和山东有关,怪不得坊间有“山东出组织系统高官”的说法。

联系下上篇文章里的王迟两位一旦掌权,对军界山东人起到的重大影响,再看看07年后的吏部李尚书,在其5年任内就成功打造了“江苏bang”,可以想下在组织系统深耕多年的山东人,他们在仕途上会有多顺风顺水。

因此,在激情岁月里大规模向外输送干部的山东,乘此有利条件,完成了原始积累,开始了高官井喷。

这里让数据说话吧。

十八大之时,中央委员共205人,山东人最多,有30人,将近15%,七分天下有其一;在25名中央政治局委员当中,山东、江苏最多,各4名。

而在近400人的地方省委常委大名单中,山东干部所占比例超过十分之一,达到40人以上。这个数字已经接近邻省河北、河南两省出身官员人数的总和,同时也几乎是与山东接壤的富庶省份——江苏省出身官员人数的一倍。

甚至连山东各市的书记、市长,都成了各地的“抢手货”。山东现有17个省辖市几乎每一个城市都向外输送了省委常委、副省长等重要职务。

其中山东的菏泽很特别。菏泽是山东经济最不发达的地区之一,然而十八大中央委员中,有六个菏泽人,占全部人数的比例近3%,而菏泽人口只占全国人数的0.5%——嗯,你懂的。

可以看出,山东这些年,涌现出一大批官员,比如以万里、田纪云为代表的泰安系群体,以改革开放总工程师谷牧为代表的荣成系群体等等,真是山东干部走四方,走到北京党中央。

一言以蔽之:山东,政坛“梦工厂”。


二、省内胶东帮


这章,我们把视线从全国一盘棋,转到山东省内。

这是山东地图,我们可以简单的把山东划分为半岛部分和内陆部分。

山东半岛,也叫胶东半岛,大致包括现在的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四市,在此地理概念上衍生出了政治概念上的胶东帮。济南往南的地市,传统上是春秋鲁国的地盘,这里笼统叫作内陆鲁南。两者的风俗人情都有挺大的差异,胶东话自成一体,大家印象里的山东人爱吃卷饼大葱,其实和胶东人没有多少关系。

山东号称齐鲁大地,以齐指代胶东鲁中,鲁指代鲁南,齐人早有范蠡、管仲这样的经商天才,重商的传统留传至今,比较于齐人重商,出过孔子号称““周礼尽在鲁矣”的鲁人,更注重“礼”。

再加上山东的圣人与大盗现象,古代山东,可谓一文一武,一礼一商,不亦乐乎。

如今时间拨到了21世纪,古代商人频出的胶东,如今变成了高官频出。

上篇讲到,我党在山东的根据地里,胶东根据地是最重要的一块,山东大业从胶东起步。因此在新四军在解放济南市之后,山东省的广大中层干部主要就来自胶东,从此奠定了胶东人独大省内的格局,以至于山东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山东省被胶东帮统治了。”

山东省委常委共14名,胶东籍的最多有7名,占了一半,省级高官共19名,胶东籍最多的时候也占了8名,而且济、青两个副省级城市的书记,曾经一度都为胶东籍,基本每个地级市都有胶东籍官员党政一把手。

是的,胶东只有山东20%左右的人口,但他们在山东政坛占了半壁江山。

胶东上榜中纪委的笔杆子财新网,这不是一个好兆头啊。

胶东籍官员在济南省市两级政府乃至山东各地市的占比,是有点过大了,以至于莱西姜春云之后,中央对山东有了这样一条不成文的规定:

青岛书记不能升任省长,青岛人不能任职书记省长!

没办法,谁叫山东干部走四方,山东省内胶东帮呢?


三、在电力系统的山东人


这一章让我们将视线从政坛转到电力系统,看一看这个圈子里,山东人是怎么玩的。

太祖曰: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诚如斯言,特别是改开三十年后,各个围绕着利益链条的圈子逐渐发芽成长。

比如从校友圈子看,就是所谓的清华有环保,北大搞教育,复旦玩新闻,西南出政法。后面有时间岱岱会扒下。

从地域来看,可以添上电力山东帮和石油福建帮,其中山东人在电力系统的势力,也是闻名久矣,山东在中国电力领域,堪称传奇。

山东人曹培玺、陈进行、李庆奎、王琳、马宗林等人高居副部级,分别出任国家电网公司、华能集团公司、大唐集团、国电集团、三峡集团、中电建的主要领导;而进入中国主要电力企业领导班子者则多达20人,司局级中层干部上百人,县处级无数。

其中入驻领导班子者,国网公司4人、华能集团2人、大唐集团1人、国电集团3人、华电集团4人、中电投3人、国核技2人、三峡集团1人、中电建1人,几乎覆盖了中国所有的大型电力企业,从电网到电建、从发电甚至到核电。

而山东的山东大学电气学院(前身山东工学院),在上述将近百名司局级以上干部中,贡献了2/3左右的人才,堪称中国电力“山东帮”的黄埔军校,“上过山工大”也成为电力行业干部们私下流传的升官经。特别是恢复高考后的山东工学院78级,共涌现出20名司局级以上干部,虽然比不上西南政法78级神一样的辉煌,但已经是很厉害的成绩了。

其中国家电网的山东人刘振亚,十分有名,执掌全球最大电力企业帅印达13年之久,号称“政坛不倒翁” 。

据说涉及到鲁能私有化,不倒翁能否安全靠岸,还是个问题。

不过从上面列举的资料看,山东人在国家命脉电力系统的实力,真是有些厉害。

山东人:都是俺的。


四、结语


这是三大帮系列的第四篇文章了,从山东的商周历史写起,写到了山东在天朝的崛起,到这篇,大概交代清楚了山东在军界政界的发展脉络,有了这个背景铺垫,终于可以展开中央与山东博弈的描写了。

是的,岱岱不是跟热点写文章的人,最近的霍去病教材案和中兴跳楼,岱岱都没写。因为在知识碎片时代,给大家构建一个系统性框架,摸索事物发展的主线和提炼科学的分析法,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才是本人认为最珍贵的。

好的,下篇文章,也许对山东朋友来说,会有点不能接受,但没办法,岱岱还是要说,也必须得说这么一句话: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