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三个瓯柑
所有的文章均为原创!!! 端午瓯柑似羚羊,谁...
今天看啥  ›  专栏  ›  三个瓯柑

怀念林清玄先生,一路向禅

三个瓯柑  · 简书  ·  · 2019-01-25 09:15
图片发自简书App

      林清玄先生去世了,听闻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愣了一下,我一直以为林先生年龄不到六十岁的,但是没想到他已驾鹤西去,带着满腹的经纶,走了。

    与女儿谈林先生,最多的莫过到他家堂兄弟众多,团结友爱,家族庞大,不同的生活经历,依旧乐观向上的精神。

    还有林先生妈妈对他说:“少写一些辛酸的故事,多写一些有趣的故事。别人读文章,是希望在文章中得到启发,得到安慰,得到智慧,而不是读了文章以后反而立刻跑到窗口跳下去。如果那样,这文章就没有意义。”

    女儿说:“是的,我现在写文章很少写负能量的文章,负能量的文章写多了,人也容易忧郁,多写正能量的文章,自己也有了热情,上进。”

    是的,喜欢林先生的书,家里还有他的《禅心残心》,总希望通过他的书,得人间的清欢。

    曾经,我去过杭州东天目山的昭明寺采风,怀着虔诚的心,我们放弃缆车上山,而是步行上山,山上台阶有一千五百多,都是石头铺成的,有陡坡。

    还没上山的时候,导游说:“昭明大禅寺是与一般的寺庙不一样的,它是寺,而不是庙,庙里是烧香拜佛的,而昭明寺是佛学院,是讲经布道的,里面的修行者一直在不断地囤粮食,你看了就不要问,寺里有人讲佛学,讲佛道,你们想听就听会儿,不想听就稍稍参观一下,不要去打扰他们的。中午你们想吃寺里的斋饭也可以,饭是免费吃的,但是你要吃完碗里的每一粒米饭,并且吃完后还用开水冲洗碗,并将碗里的开水喝掉,不浪费一点一滴。”听得我们心里好奇极了,大家多多少少都去过一些寺庙,烧香的香都贵得离谱,而这里没有叫你烧香,反而让你学习,谁不想上去好好地游览一番啊?

    顺着山路拾级而上,山路旁边有栏杆,走累了,可以扶着栏杆前行,山路边是西瀑,是连环瀑,路边没有停过瀑布清脆悦耳的声音,让人清明,洗去满身的疲惫。一路上竹子青翠,古树参天,云罩雾遮,溪瀑纵横,当然我们来的季节也是非常好的,不是旅游旺季人挤人,也不是暑假热死人的,秋天的风带着桂花香,是那么沁人心,让初次爬山的人也没有感觉腿累的。我看到有些穿着僧衣类的修行者在山路上,细心地重修石头台阶。一路风景引人入胜,而最独特的风景莫过于背山修行者了。

    山路十八弯,我们看到了很多背着一个竹筐的修行者,竹筐装着石头,或者苹果,他们或者歇一会儿,或者一直低头上前,一直低头下山,要么念着佛号,要么听着唱佛机,唱佛机里是大师在讲道,独自前行,还有修行者挑着担,扁担两头拴着布袋,还有一根木杖,用来支撑上下路,身体的平衡。根本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这样做,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有,一路上这些人是不断地上下山的,看着他们他们身背竹篓,口念佛号,艰难地负重攀登,我们精神一振,继续向上爬山。

    不知不觉地来到了昭明寺,发现我们的腿也不是那么的累,到了寺院里,我们碰上一位佛学博士正在讲佛学,她看上去只有三十来岁,短发,穿着灰布衫,儒雅文气。她在讲昭明寺的来源,并且还讲道:“你们看到了山路上的修行者了吧,他们是自愿来修行的,吃苦的,这山上这么大的寺院,里面的一砖一瓦,一泥一土,都是他们用竹筐背上来的。”有游客忍不住问:“那钢筋呢?”博士说:“钢筋也是他们几个人几个人地一起抬上来的。他们是为了修行,因为念着佛号,你就不会胡思乱想,你会专注前行。……这里的食堂是免费吃的,免费住的……”我在肚子里说难怪导游说寺里的人喜欢囤粮食,不仅仅是山路不方便,更是因为每天慕名前来参学的游客是不计其数的,要及时提供食宿的。这里没有一点商业气息,他们不求施主们的上香施舍,看不到香火缭绕,只听到声声佛号,还有大师在讲佛学。山上寺院一直在扩建,建筑所需的材料和日常用度都是善男信女们背上去的。想着他们在晨暮功课,拜佛绕佛的同时,还要出力搬运,风雨无阻。真的是修行,修心行身,锻炼身体,健康人生的。

    佛学博士不愧是博士,引经据典,讲起佛学故事,侃侃而谈,听得我们都津津有味,尤其是我,对自己说,回家一定要做谦恭礼学,勤学刻苦,与人亲切交往,工作要负有高度责任心,以达到洗心,净心。博士讲完课后,带我们去一院里,向我们宣传佛学,所有关于佛学的书,都是免费赠阅的,你想拿多少书,多少光碟,都可以的,但是你回家后要阅读这些,不能将它们到处乱丢乱扔的,每本书每张碟,都是善男信女们自己布施出来的。每本书,我都是恭敬地请回家,慢慢地阅读。

    游览过昭明寺后,下山,我们几乎都选择了走路下山,因为路上还有那么多的修行者在背山前进的,不止不歇地前进,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坐缆车上下山这种快捷方式。在回程的路上,同行的吴老师讲了一句人生的轨迹是刻意人生,随意人生,禅意人生。当人到了一定的年纪,他的学识,他的感悟都得到了提升,会收心静坐,选择积德行善,看淡名利,布施他人。

    就在那一次,我差点就要年纪轻轻地去修行了,苦学佛经,金刚经什么的,每天看着,念着,好在,万丈红尘太美好,就没有了修行的心,就读林先生的《禅心残心》,对一位痛快地说,为了更快的赚钱,就多写好稿的。

    怀念林清玄,想起我的《一路向禅》。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