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红豆范

一本神奇的小书

红豆范  · 简书  ·  · 2019-11-18 16:18

文 | 红豆范


每个人都有一个梦,读书梦。

梦不实现便不罢休,自己不行,就寄希望于孩子,希望孩子好好读书。这时,孩子读书不仅是自己的需要了,还承载着父母的梦想。

我们知道读书,是要把书中信息变成知识,变成自己的经验才算。

换句话说,书里面的信息经过你思考并验证过,才是你的。如果能再教给别人,那恭喜你,这谁也抢不走了。

概括来说,就是:

学过

用过

教过

第一步,学,是输入。如果不花时间、精力,只是看到读完,印象不深,过目即忘。怎么才能过目不忘?推荐两个方法:阅读100遍和超慢速阅读,用其中一个,去读自己感兴趣的经典书籍,去实践下这两个方法,你就知道其中的奥妙了。我们读书,必须是真正的学过,才不会遗憾。

第二步,用,是实践。从知道到做到,中间这条鸿沟,不仅宽而且深。只有去实践,才能发现书里的和要做的不同。遇到问题,再回过头来去书中找答案,再返回试验实践,这样才能解决问题,这样书才会对你有用。

第三,教,是输出。教是最快的学习方式,当一个知识点你能很清晰的从不同角度和方式给别人解读,这才是真正的理解。

读书,需要避免的坑是:

不能把信息当做知识,

不能把收藏当做学习,

不能把阅读当做思考,

不能把储存当做掌握。

按照这样的思路,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审视自己读过的书,尤其是对自己影响比较大的书籍。

曾经,我非常胆小。

不敢说话,尤其是面对大众,台上讲话,每次都要双脚发抖,声音打颤。

有次,在一次例行会上,来了不少村干,还有不少领导,满咚咚的,会场里全都是人。

我被安排读一个通知。

稿子是现成的,打印出来,照着读就完事。

偏偏,我就不争气,才3、4页稿子,10把分钟的事,我竟然足足用了20分钟。

当时的窘况我还历历在目:口是干的,头是昏的,读着读着又卡壳……不说了,满满都是泪。

后来,我完全改变了这个状况,就是面对几百人的场景,都能脱离稿纸自由发挥,一点也不怯场。

这中间的是如何改变的?

说出来打死你也不会相信,竟然是一本小小的书。

现在,我决定重读这本神奇的书。这本书你肯定看过,没看过至少听说过。

这本书,我读过两遍。

收获是肯定大的,因为他让我从一个性格内向的人变成一个能在台上洋洋洒洒、自由表达的外向型的人。

这本书的精华就在前言。

再次阅读之前,我的脑海里就有一个清晰的画面:一枚铜钱的样子——圆圆的,里面有个方形的孔。

我知道作者的意图就是,让我们为人处世必须学会外圆内方,就像这枚铜钱那样。

的确,为人无非就是两个方向,对内和对外。对内,我们要保持优良的品质,永葆初心和使命;对外,我们不能生搬硬套,不知变通。

方,是做人之本;圆,是为人之道。

要做到方,要让自己的内在品质优秀,就必须理解什么样的品质才是优秀的品质。内在品质是什么?怎样的才算优秀?因为品质这个东西本来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无法用语言来准确界定和描述,正如什么是「道」一样。

但是这本书有办法,它是用一个个故事来描绘,生动有趣的同时,让你理解一个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品质,这样的品质怎么才能培养起来。

要做到圆,让自己在为人处世时能实现双方或多方共赢,方法技巧在现在的市面上有很多,但是没有入心入脑,没有去实践的话,永远还是作者的,而你即使看到也做不到。

不管为人还是处世,其中的核心就是必须掌握人性,必须顺应人性,你的内修或者是处世的这些技巧和方法才能够用出来。把握人性、利用人性才是千般技巧、万种方法的源泉。

现在,谈到人性,就离不开马斯洛的5大需要理论。按照马斯洛的分类,人的需要主要有五大类:

1.生理需要(吃穿住)

2.安全需要(生命、财产有保障)

3.归属和爱的需要(怎么去爱,怎么接受爱)

4.尊重的需要(自尊、尊重)

5.自我实现的需要(发挥潜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人的这些需要有点奇怪,从第1层开始,到第5层,需要是层层递进的。低一级的需要被满足后,会走向更高的层次需求,会因更高级的需要产生动力。人类欲望永无止境,这就是人性。

不管如何,如果你学会应用「方」与「圆」的行事之道,你行走社会就会如虎添翼。说这么多,归纳起来就是:

方,就是做人的正气,具备优秀的品质;圆,就是处世老练,圆通,善用技巧。这两者并不矛盾,而是有机的统一于每个人的为人处世之中。

怎么学习这本书, 红豆范将会陆续解读这本书的重点 ,并将它分享给你。

今天,我在重读这本书的序言。

在序言里边,有句话:「 人的外在是内在的一种反应,内心没有的东西,外表无法显露;内心有了,外在自然而然就能表现出来 」。

这就是学习的关键。为什么我们要改变思考的维度?为什么要提高自己的认知?

就是要夯实自己的内在,挺起做人的脊梁。

关于外在内在,你可能看过苏东坡的故事。

苏东坡常与佛印一起打坐参禅。

一次,苏东坡问佛印,你看我像什么?

佛印说,我看你像一尊佛。苏东坡听了哈哈大笑。

说道,我看你像一坨牛屎!

佛印听了,默然无语。苏东坡见状,十分得意。

回到家,他洋洋自得地向苏小妹卖弄,但苏小妹一句话就把他说得哑口无言。

苏小妹说,参禅就是见心见性,心中有什么,眼中就有什么。佛印说你像佛,说明他心中有佛,你说他像牛粪,你说你心中有什么?

内圣外王,我们的圣贤一直倡导这个。修身齐家治国,讲的也是这个意思。

起点在于内,在于自己,次序不能乱。

这本书叫《方与圆》,作者丁远峙,我的这本是2000年出版的,售价仅仅18元,你可以自己去买一本,阅读纸质版的体验更爽。

怎么学有所获?

还是本文开头所说,必须学、用、教相结合,学习的最好方法就是立即去用,在使用中学习,在使用中提高,将里面的方法技巧变成你的一种习惯和一种行为方式。

如果你想改变自己的为人处世技巧,提高自己的做事效率,融洽与人的关系,你就可以继续关注我之后的文章。我为了深学,是在超慢阅读的基础上,试着解读其中有价值的知识点和方法技巧,分享给你,教会与你,这样我自己学得也更深。

OK,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用,不妨点个赞,支持下。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