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科幻少年一点红
作品散见于《读者》《中国青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文学当代”公众号《楚天快报》《荆州日报》等纸媒和网络平台 写专栏文章 书评 影评 散文 短篇小说 勾搭约稿请简信 性别男爱好女 八零后零零前 腹黑人帅…… 我在豆瓣也叫科幻少年一点红
今天看啥  ›  专栏  ›  科幻少年一点红

“古来圣贤皆寂寞”,其实是“古来圣贤皆死尽”!

科幻少年一点红  · 简书  ·  · 2018-01-07 17:11

这两日,围绕李白的《将进酒》颇有些好玩的讨论。  

太常寺协律郎谈到敦煌残卷中的《将进酒》:  

敦煌残卷(伯2567)唐人抄本李白《将进酒》原名“惜罇空”,意在惋惜酒已喝尽。“床头明镜”较“高堂”日常。残卷本无“将进酒,杯莫停”,宋本才加入,但与原题不符,酒喝完了,又岂能“杯莫停”?“请君为我倾”后“耳听”也是宋本所加。“古来圣贤皆死尽”,大概是嫌原文粗鄙,宋本改为寂寞。

陈尚君教授对此也有过较详细的比对分析: 

二是名篇《将进酒》,伯二五六七题作《惜罇空》,《文苑英华》卷三三六题作《惜空樽酒》,知此题为初题。其中重要异文,“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伯二五六七“高堂”作“床头”;“天生我材必有用”, 伯二五六七作“天生吾徒有俊才”,《文苑英华》校一作“天生我身必有材”,看到此一名句之递改痕迹;“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几句,是明清通行文本,但宋蜀本后二句作“进酒君莫停”,《李诗通》《文苑英华》《乐府诗集》《全唐诗》“进”前有“将”字,《英华》《乐府》后一句作“杯莫停”,而伯二五六七与《英灵》《文粹》无此二句,知此二句为后补,且各本差异很大;“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纷歧在后句,伯二五六七此句作“请君为我倾”,意为我为你歌曲,你为我倾酒,《英灵》《文粹》作“请君为我听”,《分类补注李太白诗》《全唐诗》作“请君为我侧耳听”。从诗意来说,“为我听”“侧耳听”“倾耳听”都算不上好句,何况前面正说杯莫停,我既忙于唱歌,则劳你倒酒是在情理间。其他细节尚多,不一一罗列。  

我浅陋无学,不敢从文献学、音韵学等学理的角度谈些什么。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除了陈教授说到的几句之外,想从文学表达本身来谈谈其他几个文句的优劣。  

讨论最热烈的是“古来圣贤皆死尽”还是“古来圣贤皆寂寞”好。愚以为,当然是“皆死尽”好!  

“皆死尽”这三个字的表达,读后让人颇震撼,非常有力,非常苍凉,符合李白激烈狂放的个性,也符合下一句的逻辑:古代的圣贤都死尽了,只有其中那些饮者留下了声名。而且“死尽”和“其名”也押韵。  

“皆死尽”这三个字粗鄙吗?我觉得一点儿不粗鄙,倒觉得很真实,很震撼,文艺青年和小清新可能承受不起而已。我喜欢“死尽”,也认为这才是李白原笔原意。“皆寂寞”很可能是无知文人妄改。  

宋人在诗文的气象和格局上跟唐人比,有些小家子气。如果真是宋人把“皆死尽”改成“皆寂寞”倒有其时代审美的逻辑在(有人提出反证了,但也不一定,因为版本传抄流变很复杂。😊)。“皆死尽”是摇滚范儿的,朋克范儿的,“皆寂寞”是文艺小清新范儿的,骚柔范儿的,谁更有力度,更像李白的声口,不言而喻。  

再说“天生吾徒有俊才”,也显然比“天生我身必有材”“天生我才必有用”好。  

当时的情境是,李白跟朋友元丹丘、岑勋在一起喝酒。只说“我身”“我才”不把两位朋友说在内,李白虽自大,但这么说也太不符合酒桌上的常情了。“我徒”是指我们这些人,“我们都有俊才”才是在喝到酒酣耳热之际,跟朋友说话的样子。

而且“必有用”,这三个字在表达上太平了,尤其是“有用”二字,很不够有力,有“俊才”,超出一般人的才华,更好。“天生吾徒有俊才”和“千金散尽还复来”也押韵,上口。  

还一句“君不见床头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云暮成雪。”“如青云”还是“如青丝”好?这都不是好与不好,而是对与不对的问题了。  

“如”字是显然是比喻,“青丝”本来就是指“头发”,又何来发“如青丝”呢?这句话就不通了。把人年青时的头发比做“青云”倒是合理的。唐杜牧《阿房宫赋》:“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此处“绿云”就是指头发,绿与青同义,李白这里用“青云”喻头发,再正常不过。况且“云”对“雪”意思上也工整。  

从以上几点我就觉得,敦煌残卷里的诗句应该是更接近李白原笔的。当然文学欣赏是主观的,并没有标准答案。各花入各眼,喜欢自己喜欢的就好。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