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沿涂美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今天看啥  ›  专栏  ›  沿涂美景

读书|《呼兰河传》《饥饿的女儿》

沿涂美景  · 简书  ·  · 2020-02-21 16:16
书籍封面

书籍封面

看了薄薄一本《1982年生的金智英》,想起另两本。三本放一起,隐约合成一部“女性的百年历史”。

心生唏嘘,然而笔端无力,写不清楚!暂且一记吧!

1.《呼兰河传》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蜂子、蜥蜴、蜻蜓、蚱蜢,样样都有,

祖父一天都在后花园里边,我也跟着祖父在后园里边。

祖父戴一个大草帽,我戴一个小草帽;

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国破家亡的时代,女性尤其度日如煎。

萧红:“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萧红,原名张乃莹,1911-1942年,被鲁迅称为“文学洛神”。

在电影《萧红》中,宋佳演绎了这位极具才华的女性的酸楚凄凉的一生。

战争纷乱的年代里,漂亮女人四处颠沛,就像带着珍宝夜行——危险重重!不巧这个漂亮的女人又有一颗极具才华的头脑,那注定要大祸临头啦!

童年伤痛、父女反目、逃婚少女、私奔、背叛、生存、死亡……她彗星般短暂的一生却集满了这些刺目的元素,可想这三十一年过得何其不易!何其艰难!

现实中,她是个举步维艰的囚徒,是个缀网劳蛛。

在文学的世界里,她的灵魂才自由释放,她是耀眼的文学明星,以致萧军多少是因为嫉妒而离开她。

1940年,萧红贫病交加,又一次陷入背叛、孤单,她的身子处在这冰冷世间。或许连残酷的命运也心生不忍,让萧红执笔落成《呼兰河传》。她笔端潺潺流出童年的记忆,童年的记忆固然也诸多伤痛,然而总有那么几个瞬间,昔日的温情能稍微焐热她的心。

国破则家亡,则生灵涂炭。然而,相较而言,战乱年代里,女性尤其度日如煎熬,尤其伤得深,伤得痛。

2.《饥饿的女儿》

黑暗中,母亲自言自语,“我现在去一趟石桥广场买菜,人就累得不行。”

我对母亲说:“我要睡着了,明天我给你钱就是了。”

母亲想说什么,果真停了嘴。

她那么说,不过是提醒我应当养家的一种方式方式罢了。

社会阵痛的时代,女性尤其多思易感。

虹影:“写作是为了看清自己从何而来,看见那些消失在记忆深处的人和景致。”

虹影,1962年生于重庆,早已在海内外闻名的英籍华人女作家,前夫是著名文艺理论家赵毅衡。

差不多半个世纪后,另一位极具才华的女子,在她三十五岁的年纪写出了《饥饿的女儿》。

十八岁的少女、无爱的家、无爱的母亲、暧昧的师生情、贫穷、饥饿、梦想、离家出走、漂泊异国、亲情的和解……这些诉求元素,已经全然不同了。

萧红的一生用天可怜见的血泪诠释了“红颜祸水”——在战乱动乱年代,作为女性而额外遭受的巨大灾祸。

虹影的作品则呈现了,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女性同时承受生理的饥饿与心理的饥饿,多思易感使她们遭受更大的创痛。

我从赵南柱的《82生的金智英》中,读出的是池莉那种被称为“新写实主义”的风格。

3.“我们&之后”

世界和平,社会发达,没有炮火下的被迫颠沛失所,没有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匮乏的双重饥饿,而是一种新的无处不在的啮噬。

由于和平无事,生出平淡无聊,生出空虚无意义。由于富足,生出攀比虚荣,生出焦虑冷漠。

95年生的***,05后生的***……一代一代的女性在进行新的书写,不知她们笔下的自我又是何种面貌?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