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屿木

摘录:初悟阶段的修持(1)

屿木  · 简书  ·  · 2018-04-26 20:50
引言: 在倡导继承传统文化的今天,从事圣修而达初悟者,必定大有人在。有师承者,固无论矣。无良师引导、印证者,不识不知初悟“面目”,则有坐失良机,而蹉跎圣修之虞。故笔者不惮“泄露”之嫌,竭力饶舌,对初悟有关内容,细述于后。


一、 初悟之心体呈现特征

初悟得见之心体,虽未达圆悟心体那么明晰、真确,但已具有心体之最根本特征——虚豁性,这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即神会禅师说的“若言其有,不是世有;若言其无,不是世无。”它不属于我们已知的有无的范畴,它是虚,并不是什么都没有无,是自己亲受到的真实存在。……无开悟体验者,可借助想象理解这特殊的“虚”。但圣修时则不能有此想象,否则,心体之真实虚象就被想象之虚象遮掩而不能显现。开悟感悟到的心体虚豁之象,是心体生机生发到一定程度自然显现出的状态对心体之映知功能形成的觉受,又是无占位性的虚透无碍的真实存在。

……

初悟所见心体的虚豁征象,尚“薄”、“弱”、“不实”,故时隐时显,由修炼状态好才显现,到集中精神则显,状态则呈虚豁、恍惚、模糊、依稀所有、飘渺若无。此体得以充分“摄养”,逐渐由“稀疏”到“敛聚”,由“恍惚”到真切,由“模糊”到澄澈;显象时间由短暂到连续成片。继续摄养,其体象有若凝聚之态,其虚豁特质更加精纯、敦厚、充实,虚而融通透彻程度更加显著。此时之体尚未“生明”,只是黝黝透彻无碍之象,我们称此态为“幽晰”,它可显现长时而不隐,其体象经“清晰”、“明晰”(生明)就进展到圆悟境界了。

……

总之,心体呈现的虚豁象态是真实存在,而且随着圣修的进程,其“质度”相应地更精纯、浑厚,其透通、清晰程度渐显著。心象初显时,可以是由师傅指示而知,也可以是积聚到一定程度倏然自知。此状态与入静感到的空虚所有甚至达于忘境不同。心体显露时,内有明觉,而且有虚透之感受。这是圣修的真正入门,后面还有诸多工夫。(待续)


摘自《传统修身法理》第358-359页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