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萌薇

《认知突围》30岁之前搞懂这6件事,人生没有什么不可能

萌薇  · 简书  ·  · 2017-12-09 08:12

2013年,我研究生毕业,那个时候面临着两个选择,要么进高校当老师,要么去设计公司做设计,接到两个offer的同时,我思考了很久,一个是表面光鲜安逸稳定的职业,另一个是富有挑战的设计行业,且是无锡当地最大的设计公司,客户辐射江浙沪。

开始我对自己说年纪轻轻的一定要努力奋斗,后来我却觉得,女孩子还是稳定点,最终我选择了当老师,理由是哪怕当了老师,我也依然可以做出不一样的成绩啊。

而事实上呢,进去之后我发现完全不是你想象中的样子,很多同事之间都是在比较谁穿的美,谁提着什么包,谁开的什么车……极少数的人在真正的做学术研究。慢慢的我也沦为了其中的一员,我懂得很多道理,但是懂归懂,做又是另一回事,应了那句话“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更时髦点的说法就是“懂了这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长期以来我都把这种现象归结于自控力的问题。

随着粉丝数的增加,也收到了很多人的私信,问的最多的就是自己明明想改变,但是就是忍不住刷朋友圈,逛淘宝,问我有什么好的办法。

一般我会回答,做计划列清单等方式,即使这样我发现还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究竟问题出在哪里呢?思考许久也找不到答案,就在近日,我读到一本书《认知突围》,里面对这一现象的解释,让我产生了共鸣。

判断一个道理你究竟有没有搞懂的唯一标准就是,你有没有按照“道理”去践行。不去践行的原因要么是你并没有真懂,要么是你并不认为它一定能指向某个你想要的结果,要么是它带来的结果并不足够吸引你。

一切的根源都是认知出了问题,你继续选择安于现状的根源就是看不到这件事情带来的好处。作者还说过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很多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很聪明,就是太懒了,事实真是这样吗?

之所以懒是因为没有认知到学习带来的好处,一个人的聪明就包括了认知能力,认知不足的人怎么能够称为聪明呢?

蔡垒磊人称蔡叔,请辩公众号的创始人,高智商协会“胜寒”“门萨”双会员,他在《认知突围》这本书中用层层递进的方式从自我、知识、金钱、时间、关系、人生等六方面阐述了如何才能让自己的认知突围,成为复杂时代的明白人。

在这里我想分享几个对于我来说,特别颠覆性的启发。


1.如何获得好人缘

大学军训的时候,我因为脚扭到了,不能参加训练,就想帮助同宿舍的伙伴叠军被,慢慢的豆腐块一样的被子在我手中分分钟钟就搞定。

这种情况持续几天后,有些同学觉得总让我叠被子不好意思,可是有些同学却觉得越来越正常了。随着军训的结束,我们回到校园,其中一个室友依然要求我帮她叠被子,碍于面子,又不想得罪新同学,还是继续叠了,当我有一天受不了以这种方式维护人缘的时候果断拒绝了对方的要求,从此我跟她的关系也变得很疏远。

看了《认知突围》之后,我才知道,以前自己维护人缘的方式属于“劳动性人缘”,你必须一直贡献自己的劳动,否则一旦施恩停止,关系就很难维系了。与之相反的就是“资产性人缘”,这种人缘建立的基础就是你有别人值得“图谋”的地方,哪怕你一直都很被动,也会有很多人主动凑上来。

读研期间,有一次跟着导师去参加一个大会,跟在他后面,让我们好好嘚瑟了一回,导师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一批拥护者,而且那些人看到我们之后还说一句;“你们都好样儿的,能考上杨老师的研究生。”也是那个时候我们才知道自己的导师在设计领域真的是德高望重。

所以还是好好做自己吧,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2.并非所有的知识都很重要

某一天正在卧室里休息,听到客厅里的老爸在跟我小侄儿说:“你看这个小孩真聪明,能把三字经倒着背”。当时我也觉得这个小孩了不得,屁颠屁颠的跑出来看,电视屏幕上一个萌宝正在流利的倒背三字经。

我相信当很多人阅读到这里也会跟我有一样的认知,可是《认知突围》里是这样解读的:“有些知识是孤立的,无法或者很难跟别的知识产生化学反应。”,就像上文中倒背三字经一样,属于次有效知识,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掌握有效知识的层面,次有效知识还有很多,比如用嘴写字,用头发拉车,这些技能我们在电视里都看过,用来炫酷很容易吸引人,掌握起来也比较难,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更大,使用的场合却很少。

通过这点,我们可以反思一下,你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在什么知识上了呢?


3.找不到方法,你将一直工作到死

巴菲特有句名言:“如果你没有找到一个当你睡觉时还能挣钱的方法,你将一直工作到死!”

什么意思呢?那就是要建立自己的管道收入。

资产性收入(官道收入),即利用现有资产本身带来的收益,如利息、办税、租金等。与之对立的就是劳动性收入,即利用劳动换来的报酬,很多人都属于后者,如环卫工、售货员、小商贩,一旦某一天身体不舒服不能工作了,收入就戛然而止。

很多人都觉得睡觉都能赚钱,这等美事什么时候能轮到我的头上啊。

方法就是逐渐在收入里面增加资产性收入的比例。之前听电台里报道过一个卖煎饼的夫妻俩,十几年来买了七八套房产,有商铺,有住房。原因就是夫妻俩当年在房子还没有涨价的时候,也不知道怎么处理自己手上的收入,就都拿来买房了。

如今,他们即使什么都不做,租金都够自己享受了。本身是靠着劳动性收入生存的人慢慢的变成了有管道收入的人群。


4.注意力用在哪里,决定了自己的发展

行动派琦琦在喜马拉雅上分享过自己走戈壁滩的经历,在开始走之前,导师要求她保持自己的节奏,不要跟别人比。然后她就听话照做,整个行程下来她不仅走的最快还安然不恙,可是很多同伴要么坚持不下去,要么就是脚底起泡。

她的心得就是不管别人怎么走,我就按照自己的节奏来,不跟风,渴了就喝水,累了就休息,同伴哪怕走的很快了,她也不着急。

《认知突围》里说;“注意力是我们管理自己的关键,我们将注意力用在哪里,就等同于将时间用在了哪里。”

很多人爱管闲事,爱操闲心,这个明星结婚啦,那个明星恋爱啦,还要跑到人家微博里发泄一下。我想说管你什么事呢?你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别人的身上给你创造了什么呢?


5.赚取时间的秘密

有句话叫作“数十年如一日”,无论他的阅历和经验在这10年里都没有多大变化,就相当于只活了一天。

《认知突围》里说:“仅有当不同的经历出现时,时间对他而言才产生了新的意义,经历差距越大,他赚到的时间就越多。”

因此如果我们要想赚得更多的时间,就必须尽量丰富自己的经历,增加时间的密度。我的很多读者都是宝妈,经常会听到她们倾诉自己的生活,带孩子好几年,一切都是围绕孩子转,越来越迷失了自己。

其实我们任何人都是可以不断扩展自己的时间经历,《学习力》的作者Angie在怀孕期间读了300本书,坚持打卡学习,慢慢成了时间管理达人。我在得知自己怀孕后戒掉了玩手机的毛病,开始看书、写手帐、写文章,还成为了简书的签约作者,到了孩子出生,一共看了200多本书,这些都是利用孕期做到的。

回顾自己的经历,我仿佛把自己重生了一遍,过去30年,都没有今年一年过得充实,实现了自己想都不敢想的愿望,我想说今年真的很赚。


6.真正的幸福都是来自比较

比较有两种,一种是跟他人比较,一种是跟自己比较。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参照物是他人。

“征服自我是胜利中最大的胜利”,参照物是自己。

《认知突围》里举了中彩票的例子,中彩票的幸福感平均只能维持三个月,三个月后中奖者就会慢慢习惯现有的状态了。上个月我参加金数据联合简书举办的征文比赛,获得了一等奖10000元,当晚高兴的整夜都睡不着,但是几天过后就开始觉得很平常了。

我特别喜欢书中作者提到的幸福方法,那就是:“当这个幸福感被新的状态惰性消磨得差不多时,如果我们再继续上一个新的台阶,就会产生新的幸福感。”

为此,我强烈建议大家养成写微梦想清单的方法,也就是生活中的小确幸,可以大大提高自身的幸福感哦。

2017还剩一点点了,如果你真的很想给自己一个全新的一年,那么就从认知上彻底颠覆一次吧,毕竟源头疏通是保证溪水流畅的第一步。



我的第二期手帐课正式开营啦。报名方式是:在简书大学堂公众号(jianshuIT)后台回复“挑战”即可获得购课链接。

关于转载问题:请统一简信联系我的经纪人“阿肆呢”以告知转载事宜,微信:sukie428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