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野大搞
出社会五年的一个长期奔走理想与现实主义的不甘于现状的青年
今天看啥  ›  专栏  ›  野大搞

前几天,我退出了朋友圈

野大搞  · 简书  ·  · 2018-09-02 05:38

就在8月31号晚上,我做了一个决定:朋友圈退出,微信只留20个人,微信群全部退出。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改变呢?一个微友问我,是不是受刺激了。我没受刺激,只是想改变。

曾在一个公众号看到白岩松相关的文章,我个人是比较喜欢他的。他在文章里给年轻人一些建议,别的我忘的差不多了,有一句我印象深刻。“我希望年轻人的微信里不要超过十个人,因为这个世上陪你到老了的寥寥无几”。白岩松自己也没有微信,很多微信里的文章都只是他说过的话。他的这句话让我很警醒,其实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是过客。

能够认识一年的不容易,能够认识五年的要更加珍惜,能够认识十年的不是亲戚就是知己。

图片发自简书App


曾在八月初的时候看到我所关注的公众号上频繁的转一篇文章,名为《华为扎心广告:看完,我删掉了手机里的1000个好友》内容是这样的:你知道一生中会认识多少人吗?27000人左右。那手机里的通讯录里有多少人?1000人左右。除去家人外,还能说真心话的朋友有多少?几人吧。我看完视频和数据,也着实震惊了一下。时间会留下最值得的人,会帮我们过滤掉一些过客。有些人就是为了给你上一课,然后就离开了。但是我觉得自己就可以过滤掉,我来代替岁月做这个事。

其实不管是手机也好,现实生活也罢,自己根本没那么重要。假如说,删了所有的微信好友和通讯录里的人,不问世事一周。请问有几人会跟你联系?

图片发自简书App


你没那么重要,把自己看轻一点,但不能看低了。我是一个蛮内向的人,当然也喜欢回忆往事,不知道能不能称之为念旧。在2016年的时候,我刚出社会一年,那个时候我是特别怀念在学校的时光。于是我想尽各种办法去加那些同学,还有群,尽全力去找那些同学。可是我错了,再也不是当初了。时光一去不复返,今朝不再是从前。

与其去融合一个心灵安慰的寄托,不如自己的心里强大起来。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前几天晚上看到这么一篇文章,《初二少女的困惑,能靠抖音挣钱为什么还要上学?》看到这个标题,我就知道事情的严重,痛心疾首。我很早就辍学,读书的重要性我比一般人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这篇文章的问题,就是当代年轻人现状的一个缩写。

既然能靠抖音赚钱,为什么我还要上学?既然能靠当主播赚钱,为什么我还要读书?既然我上学都可以赚钱,为什么我还要学习?

因为什么,不言而喻,道理都懂。但这是什么现象?一种青少年的价值观!我个人是不怎么赞同靠直播、当网红来赚钱生活,当然这种职业没有理由去贬低歧视它。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我只是不赞同。因为反对没有用,只能默许它的存在,既然存在就合理。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社会风气所导致的产物,这也是必然发生的现象。试问一下,如果以后的年轻人孩子们都认为不读书都可以赚钱,为什么要读书?该怎么回答他呢。这样三观的孩子将来会是一番什么作为呢?答案我不敢想象。

这一切问题就是人们对娱乐有着无限的放纵的结果!现在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好在所有人都可以为自己的梦想奋力一搏,坏在一些不用太多的劳动就可以赚钱,让年轻人觉得读书无用。

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既然不能随大流,那就做个清净的人!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个时代,人人都很焦虑,而我们90后一代更是焦虑。我们被社会上一般必须要成功的强迫感裹挟,哪怕是停下来喘口气都觉得不安,因而无法发现自己身上的无限可能。

世界越来越焦虑,好像拥有得越多才能越幸福,但在不断追逐的过程中,你有没有等过身后的灵魂?美国著名学者梭罗曾说:“如果一个人,能满足于基本生活所需,便可以更从容、更充实地享受人生。”丢掉的越多,反而越幸福。

我退出朋友圈这几天开始,我再不用每天去刷了,因为我看不到了。

我删除了几百个好友,再也不用担心没有第一时间回复了,本来就没几个人找我聊天。

我退出了所有微信群,再也不用去翻群里的消息了,很多微信群里的内容都是没有质量的。

现在感觉我的生活清净了许多,轻松了许多。我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上面,再也没有必要每天象征性的发朋友圈打卡。我们的一生大约会认识27000人,而一直陪在身边的,或许真的只有两三个,与其低质量地社交不如高质量地相处。给人生做减法,不是让你碌碌无为,不是让你放弃追求,更不是让你给懒惰找借口。而是让你时刻明白:何人、何物、何事对你才是最重要最宝贵的。

人生,开始做减法的时候,正是增值的开始。

图片发自简书App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