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张梓彧

彧说三国-曹操(4)

张梓彧  · 简书  ·  · 2018-03-08 16:30

无论身处什么样的时代,我们都希望统治者能够体恤百姓,体察民情,所以罗贯中笔下的刘备,是底层人民对统治者的向往,即便虚伪过了头,但也是能够理解的。

三国时期三个国家分别占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所以才纷纷成就了帝王之业。但依我看来,并非如此。

常言道: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其实要想成就一番事业,三者缺一不可。

孙权占尽地利优势,同时也受江东子民的爱戴,更因为父亲和兄长的死去,江东基业才落到了孙权手里。刘备戎马半生,最得人心,但缺乏天时地利的有利因素,导致屡战屡败,最终坐拥西蜀之后,才有了立足之地。

至于曹操,不仅笼络人心,更擅长笼络部下,唯才是举,爱才是曹操的天性。又得天时相助,击败了袁绍,坐拥地利优势,雄踞北方,傲视天下,可谓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但没能一统,这就与曹操与生俱来的一些特点有关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曹操令人佩服的地方就是拿得起放得下的那股豪迈,表面似卑鄙奸诈,其实内心深处还有一丝善良。

最初联合讨伐董卓时,曹操便看透了这群诸侯的心,朝廷动荡之际,各自想着自己的利益,完全没有大局观,曹操的心已凉了一半。

但他想拯救这个衰败的国家,想匡扶汉室的雄心,受到了不少名士的认可,纷纷前来帮助他,跟他一起白手起家,逐步挽救这个濒危的朝廷。

期间打吕布,灭袁术,三伐张绣,讨徐州,东奔西跑,总算把四分五裂的中原大地基本统一。最后与袁绍决战,可以说有太多的运气在里面,但当一个人取得了无比大的成就之后,便很难再收心,那时的曹操已经有做皇帝的心了。

曹操是个追求完美的人,他的确多疑,但那也是为了不出纰漏,宁可错杀,不可错放,宁我负人,休人负我。其实我们每个人不都是这样的吗?人都是自私的,无偿付出不求回报的那是父母。所以曹操这个性格,很真实,不虚伪。

生活中那些销售的,卖车的,卖房的,卖保险的,哪个不是嬉皮笑脸的迎合你,拐弯抹角想赚你兜里的钱呢?一丝真诚都感受不到,哪个客户会买你的账呢?还不如曹操这种,你要买房呢,来找我,我把我知道的福利政策,性价比优惠活动等等全部告诉你,你再看你要不要买,不买我也不会求你买,更不会骗你说我这的房子有多好多好。

但是人呢,总归会犯错的,想做皇帝的曹操,自然想一统个天下,然后名正言顺的做个皇帝,也算不枉此生了。结果就赤壁大败。

所以这个人哪,一辈子混得好不好,就看关键的时刻有没有犯错,平时犯错无伤大雅,曹操三败于张绣,被马超打得屁滚尿流,放走了刘备,定军山折了夏侯渊,这些都算不上大事,不会影响大局的。

但官渡和赤壁两场大战,一胜一负,胜的奠定了北方霸主的地位,负的导致曹魏今后的几十年都无缘一统天下。这才是对曹操一生功绩起决定性作用的。

无论后人怎么评价曹操,我都觉得在那个时代,能够与之比肩的,只有诸葛亮了,可惜两人不在同一时期。但就同样的功绩而言,曹操给后人留下的大多是负面的形象,而诸葛亮给后世留下的完全是正面的形象,未免对曹操有些不公了。

但这也正是历史的有趣之处,听说历史传闻,再到发现历史真相,最后揣测得出自己的一个判断,这是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愿我的揣测能够得到你的喜欢。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