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苏醒的冬眠熊

马云:教育是两个概念,到底该重“教”,还是重“育”

苏醒的冬眠熊  · 简书  ·  · 2019-12-18 08:10
图片发自简书App

9月10日,阿里巴巴宣布:马云正式卸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退休后将回归教育事业。

曾为教师出身的马云之前在撒贝宁主持的《开讲了》节目的演讲中曾坦言:“我最快乐的时候是一个月拿91块钱当老师的时候。”比起马总,他更愿意人们称呼他为“马老师”。

作为阿里巴巴主要创始人,最早的数字经济引领人之一的马云,对于教育也有他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教育”,“教”和“育”是两个概念,要分开来看。教育不能只教不育。在学习知识前要教会孩子做人。

马云说:未来教育的使命不是培养高分低能的学习机器,而是要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成为真正的人。智商是读书,情商是处事;未来孩子更需要高情商,成功者往往情商很高。人要受人尊重,还必须要有爱商,以天下为己任。

马云在《重回课堂》对乡村教师的演讲中,对中国的“教”和西方的“育”用花样滑冰的例子做了一个比较。他说中国的花样滑冰技术也很好,可是中国的父母为什么还要让孩子去国外学习花样滑冰?朋友给他的回答是:中国的花样滑冰,音乐是作为背景音乐存在的,而西方的花样滑冰是把滑冰和音乐融合在一起,让滑冰者自己能沉入其中,这是有差异的。如果不懂音乐,很难找到对情感的把握。

马云认为中国学生不管是处在初中还是高中、学习比较差的学生到了欧美国家基本上都是最好的学生。这和我们中国老师的教书水平、方法及学生的勤奋努力是分不开的,但中国的“育”实在是太差。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在我们的中小学基本上都没有得到重视。

他说:知识是可以传授的,是要勤奋努力学来的,但文化是玩儿出来的,会玩儿的孩子比会学的孩子更有未来;有出息的人年轻的时候都特别会玩儿,现在的孩子玩儿的时间实在太少。

现在的应试教育和家长们的“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想法,限制和阻碍了孩子们真正的兴趣培养,剥夺了孩子们大部分玩儿的时间。很多兴趣班的应运而生,都不是孩子们真正想去和想学的,而仅只是考级升学的阶梯,大部分孩子并不能从中感受到乐趣,有的还会产生厌烦和被逼着去的无奈心理。

其实音乐、舞蹈、体育、美术这些项目本身能带给孩子的好处远比坐在教室里死记硬背要多得多:

音乐是富于情感的一门艺术,可以陶冶情操,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开启人类的智慧,在聆听音乐中人们能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心理学家发现:音乐能提高人的情绪智力,对人的精神和情绪可以带来很大的影响。不同的音乐带给人不同的体验和感受:节奏缓慢,悲伤的音乐可以使人情绪低落,甚至落泪;而节奏鲜明、欢快的音乐又能使人心情愉悦,甚至跟着音乐起舞;和谐舒缓的音乐可以使人放松紧张的情绪,并安静下来。

现在很多体育运动员都会采用音乐疗法来舒缓比赛前紧张的情绪,并达到身体上的放松。音乐疗法也开始在各行各业中普遍运用起来。

体育运动可以增强人的体质,锻炼人的毅力,可以帮助消除精神紧张和压力;在有的体育项目的比赛中也能提高人的学习能力和技巧。

另外,像足球、篮球等项目是团体合作的运动,可以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现在的孩子大多不懂得配合,不知道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竞争性质的运动,可以让孩子在运动的冲撞中学会怎样去解决冲突,处理问题。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他就知道怎么做了。

舞蹈可以塑造人的形体和气质,增强人的自信心,锻炼人的意志力和耐力,在音乐中翩翩起舞,可以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提高自身修养和审美力。

美术可以开阔孩子的眼界,提高孩子对生活中美的感受能力和欣赏能力,是发展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孩子没有想象力是很可怕的,没有想象力的孩子不可能具备创造能力,而没有创造力的孩子很难在未来有长远的发展。

我们的孩子真的需要全面发展,而不是只从书本上学“死知识”,每天死记硬背一些也许一辈子也用不上的知识点。

音乐、舞蹈、体育、美术等项目比起数学、语文更能让孩子成为一个人,而不是学习的机器。

那么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家长和老师要做的是因材施教,去发现孩子身上独特的东西,在玩儿中去寻找他的天赋、培养他的兴趣爱好,并鼓励他,支持他。

如果能让这份天赋发展为孩子的特长,那就太好了。将来他的生活中就会多了很多乐趣,也许也多了一条生活途径。

“教”和“育”相结合,让孩子学会读书、处事、做人!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