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冷色的冰
炼文字之彩石,拼心仪之图景,交四海之文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今天看啥  ›  专栏  ›  冷色的冰

亲人与真理

冷色的冰  · 简书  ·  · 2020-02-27 13:26

先提一个问题:如果你的亲人介入某一件并非令人愉快的事,或者并非正当的事,你会对此持什么态度?具体地说,当你明知你亲人的言论、思想、或行动是不当的,甚至是错误的,你会怎样对待?你也许会说,我会实事求是地表明态度。但如果这个亲人是你的至亲,你还会说你一定能做到客观、公正吗?在我看来,现实中这种人不说没有,但的确不算多。

很多时候,我们被告知:应该尊重长辈,或者有一个更进一步的说法,叫“孝敬”。诚然,长辈(当然包括了我们的父母)给予了我们很多的东西。从我们的生命,到我们的成长,亲人们大都是呕心沥血的。这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为此,我们当然应当对我们的长辈抱以尊重的态度。并在有条件的时候以自己的行动报答他们。这一点是绝不能含糊的。

然而,在这里,我们还有一件事情要做。——我们必须搞清楚:什么是孝敬?它和我们所说的尊重是否是同一词义?翻开现代汉语词典,我们就能明白,孝的第一语义是“孝顺”;也就是顺从。那么孝敬无疑就是指的恭敬、顺从的意思。试问,对长辈事事都无原则的顺从好吗?仔细想想,不能难看出,“孝敬”的提法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尊重”是什么呢?它应该首先是一种平等。还有在平等基础上的理解和宽容。有人会马上反驳我:而今虐待老人的事还少了吗?你还偏在这里大谈什么孝敬的局限性。其实,我不否认,目前社会上确实存在不少上述现象。分析起来,可能和几个因素有关:文革的影响;改革时期的价值观变化;独生子的培育不当。但我觉得之所以发生这类现象还是跟我们从未摆正如何正确对待人的问题有关。——也就是说,在我们的文化中,我们强调的是顺从,忽略对人的尊重;强调的是权威,忽略的是人的个性力量;强调的是思想统一,忽略的是思维创新。在我们这个社会,我倒是比较注意一个交错的现象不时发生:有时是长辈虐待自己的孩子,比如我曾经看到网上的消息:父亲将三岁的儿子暴打至死。原因是他的儿子记不住他写的阿拉伯数字(至于虐待低龄女孩的事似乎更多)。有时看到是子女虐待老人的案例。——这是怎么回事呢?或者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交错现象呢?

我认为,这说明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变迁特征:旧的东西在崩塌,但新的东西还没建立起来。这就是这种独特现象产生的原因。家庭中的关系,就变成了谁服从谁的关系,而不是相互尊重的关系。当长辈的暴力威慑能够“统治”后辈时,后辈就会依从于长辈;当后辈的暴力威慑足以“压倒“长辈时,长辈就只好屈从于后辈。

事实上,过去的对晚辈的“孝”的要求,由于其本身的不合理性,培育出了许许多多的无独立个性者,无完整人格者,导致了国民“懦夫”素质的形成,守旧心态的形成。这从我国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全球的地位中可以看出这种后遗症。

不错,五四运动离我们今天已经快一个世纪,但要真正实现文化换血的任务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时下不少人象是又有点头脑发晕:他们要重新拾回类似“孝”这一类文化垃圾。

要我说,这真是倒退的想法。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