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Miracle_0398

医学易学,医德不易得

Miracle_0398  · 简书  ·  · 2020-02-14 14:14

看了白岩松一段20分钟的演讲,里面的三个小故事让我有些许感想。

首先是林巧稚大夫为了救人而放弃医学最重要的一科考试的事情。

面对协和医院最看重的一科考试,林巧稚没有考完,选择去救治一个女生。考场里,应试学生不止她一个,但出手相救的就只有她一个。为什么她有勇气放弃考试,有勇气明年再来?因为在林巧稚大夫看来,考试固然重要,但考试再重要也没有患者的生命安全重要。整个考场,只有她挺身而出,她具有的不仅是医学知识,更是具有一名医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可见,她把“医生”这个救死扶伤的职业的精神,早已刻在心里。

第二个小故事,是华益慰医生在查房前都会把听诊器捂热,他没有让患者感受过一次凉的听诊器。

华益慰医生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这只是他行医的一个小细节。但细节往往是最能打动人的地方。毕竟,我就没有感受过一次不凉的听诊器。华益慰医生捂热的不仅仅是听诊器,更是患者不安的心。

为什么这一小细节会被那么多人赞颂?听诊器不捂热不会让患者有多痛苦,也不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所以有关医学的书可能不会对此作要求。那为什么华益慰医生会这么做?因为他能站在患者的角度上,体验患者的感受,真真切切关爱患者的身体健康,抚慰患者的心灵。他让冷冰冰的诊室有了温暖,而那温暖,就是通过那块小小的听诊器传递的华益慰医生那颗炽热的心。

第三个小故事,是王立祥医生为一个已经死亡的孩子做了一个小时手术的故事。

这个故事我印象最为深刻,且久久不能忘怀。其实一开始听到给已经死亡的孩子做手术,我很疑惑,为什么做这场手术,为什么要做无效的治疗?但了解了之后,又让我非常震撼。

在家属眼里,医生已是唯一的希望。王立祥医生意识到,如果立刻告诉他们,孩子已经死亡,必定会造成很大打击。所以在这手术的一个小时里,家属能在医生的劝慰下,尽可能地平复心情,接受这一事实。这场手术不能让孩子死而复生,但以手术作为过渡期,却可以让绝望的家庭看见希望。王立祥医生救不了孩子,但他拯救了一个家庭。

我很难想象,如果换了个医生,会不会当机立断地跟家属说孩子已经死亡?还会不会做这场对孩子来说无效的治疗?

有医学知识的人很多,可是有林巧稚大夫的这份舍己为人、华益慰医生的细心、以及王立祥医生的这份周全考虑的医生比较难得,希望越来越多的医生都有高尚的医德,悬壶济世,救死扶伤。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