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琪雪读书杂谈

最怕你碌碌无为,还觉得努力最可贵

琪雪读书杂谈  · 简书  ·  · 2020-09-08 22:25

文|琪雪(原创不易,且看且珍惜)

乘风破浪姐姐已经完美收官,一开始很被看好的蓝盈莹却遗憾未能成团。

第一期节目开播后,蓝盈莹因为努力和她的狼性,吸引了一大批粉丝。我承认,我也是其中一个。尤其是她出那句“我就是要干一行,像一行。”

可是后来不知道怎么的,网络上的评论开始变了。从一开始赞扬她的努力自律,变成吐槽她没有眼力劲,胜负欲太强。观众缘也在一次又一次备受争议的事件中,越来越差。

作家李尚龙,在蓝盈莹被喷功利时,为她写的一篇名叫《我也说两句蓝盈莹》的文章。

他在文章里说道:这些年看到她很努力,那种坚持是发着光的,那种努力也是从内到外,时常到废寝忘食的状态。她是很典型的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成一行,成一行奔下一行。

诚然,蓝盈莹很努力,也很自律。可为什么,她这么努力,最后却依旧没有成团?甚至,在成团夜观众投票票数出现断层现象?

01  职场中,只有功劳,没有苦劳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主持让一个新来的小和尚担任撞钟的工作, 半年下来,小和尚觉得他的工作极其无聊。他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每天准时撞钟。

有一天,主持当众说他不能胜任撞钟一职,要将他调到后院劈柴挑水。

这让小和尚很不服气,说道:“我撞的钟,难道不准时不响亮吗?我怎么就不能胜任撞钟一职了?”

面对小和尚的质疑,老住持耐心解释道:“你撞的钟虽然很准时,也很响亮,但钟声空泛、疲软,没有感召力。钟声是要唤醒沉迷众生的,因此撞出的钟声不仅要洪亮,而且要圆润、浑厚、深沉、悠远。”

生活中,我们很多人有时会和小和尚一般,看起来忙忙碌碌,其实不过是日复一日重复着机械性的动作,并没有将心思花在工作上面。当你的努力和你的目标在两个方向,那么无论你如何努力,都很难实现你的目标。

努力只能算是苦劳,可有所成就才能算是功劳。苦劳只能让人从情感上理解你,可是功劳却能让你在职场中占得一席之地。只有你朝着目标努力,苦劳才能转化成功劳。

02  最怕你碌碌无为,还觉得努力最可贵

2016年央视财经曾报道,中国每年因为巨大工作压力而“过劳死”的人数已经高达60万,超过日本成为“过劳死”第一大国。

而过劳死大部分源于过度认真工作。

那种拼命为公司创造利润的行为无可厚非,毕竟有成果自己才能得以有一席之地。更可怕的是,你努力了,却一直庸庸碌碌,毫无收获。每天累死累活,除了让公司多交了一点水电费,什么都没有留下。

“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句话在职场,就是最大的骗局。可能刚开始一两次,公司还能理解,可随着未完成任务次数越来越多,那份理解呈反比正常。

马云曾讲过这样一段话: “我特讨厌认真工作的人。工作不要太认真,工作快乐就行,因为只有快乐让你创新,认真只会有更多的压力,更多的埋怨,真正把自己变成机器。”

人不是机器,不能像机器一样无休止努力工作。太过认真工作,无形中会给自己增加压力,让自己变得盲目。而在这样盲目情况下的努力,也都是徒劳而已,最后也只会感动自己。

03 弱者讲苦劳,强者讲功劳

“铁娘子”董明珠曾在一次采访中主动谈及自己首次直播的“翻车”事件。当时由于直播掉线、卡顿等原因,导致当时成交额仅有20多万。

直播结束后,董明珠怒批了30岁的男主管。这位被骂的30岁男主管也感觉自己很委屈,说自己为了这次直播,一直待在公司加班,都没有回家。

可董明珠听后,并没有安慰那名主管,而且回应道:“那是两件事,你勤劳但不一定有收获。不能因为你天天在这不回家,做了个不好的东西,我也要用,没有这个道理。我可以不选择你,因为你不够我满意。”

其实作为管理者而言,董明珠的话一点问题都没有。公司招你进来,是为了你给公司创造效益,这是他们最本质的目标。

不管你怎么努力,倘若偏离了这最根本的目标,那么你所有的努力不过是苦劳,没有任何意义。无法创造价值的人,对公司而言就是闲人。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愿意养闲人。

就像任正非说的:“所谓的苦劳,就是无效劳动,无效劳动就是浪费。”

这种浪费还是双向浪费,不但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还浪费了公司的财力和物力。

而生活喜欢用苦劳彰显自己的人,往往是那些工作上没有什么成就的人。因为有成就有功劳的人,会用自己功劳突出自己能力,而不是靠苦劳来打感情牌。

小米雷军曾说过一句名言:“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职场上都不缺努力工作的人,缺的是能够努力到点的人。

其实,在我看来那些拼命努力却总努力不但点的人,本质而言是懒人。因为他们宁可盲目努力,也不愿意停下来思考。人们在动脑和动手之间,往往会选择相对轻松的动手。

不管是在职场,还是在社会,努力只能算苦劳,而努力后的成就才是功劳。苦劳只能让人从情感上理解你,而功劳却可以让你在社会中立足。

—今日话题—

你如何看待职场中“只认功劳不认苦劳”的行为?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