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黑白007

微目标062(social psychology 4)

黑白007  · 简书  ·  · 2019-05-13 23:08

态度和行为

还是在看第四章的时候回顾一下前面的内容。

心理健康影响身体健康,身体的好状态能够给心理带来好的表现。

人都是会以自我为中心的,具体的表现形式就是焦点效应和透明度错觉。我今天其实在火车上就在经历焦点效应和透明度错觉,而这种心理作用就是格外地增加自己的内心戏,然后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自我服务偏差,伴侣之间互相觉得自己付出的多,觉得是别人对不起自己,觉得成功是自己的本事,失败就是外界的条件,对别人的失败容易从其特质上评判。这里新看到一点,就是“当有人超过自己时,人们则倾向于把对方看成天才。”这就塑造除了很多的大咖和高不可攀的人。不盲目崇拜,不随意诋毁。

角色扮演,比如我是医生,我是一个好人,我是一个学生,我是一个家长,等等这些角色有对应的行为。

预测我们自己的行为制定未来计划的时候,不要自己去想,而应该从之前的经历中去看,从自己的好朋友那里找建议。这样能够很好地防止犯重复的错和盲目的规划,以及之后的一次次的忏悔。

我们是有自愈能力的,不要高估一件事情对自己的影响。

自尊是把双刃剑。自尊应当变为实际的行动。

自我效能和习得性无助,都是属于强化类型的。尤其是习得性无助。这个循环,书上好像也没有写怎么跳出。我觉得,所有的负循环,要跳出来,应该首先是停下来。可以寻求帮助,也可以自己朝后总结,不能受沉默成本或者认知局限而不断地投入资源。然后就是进行一个新的行动,同时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想想曾国藩考七次才考上秀才,尽管当时有考了多次仍旧失败的父亲的影响,但是后来的那种韧劲确实厉害。

盲目乐观,总觉得不幸的事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比如抽烟带来的危害、熬夜会带来的危害等等。我们尊重科学,但就是在概率问题上,把自己总是想在幸运的那一部分。这也没什么不好,但是若因此在行为上把自己推向了不幸运的那一部分,却在心里想象自己是幸运的那一部分,就不对了。

自我妨碍,就是自己给自己找个借口,制造阻碍,为自己所做事情的后果有借口。比如主动给对手有利的机会,或者做一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事情,比如常说的我就是因为贪玩,没有学好。其实很多时候就是担心自己认真学了,却学不好,所以也就主动地,或者更加有倾向性地去玩,明知道应该做作业了却不做。
比如我刺客应该看一建的书,却在这里写这些。我会有一种补偿感,虚假的充实感。

我们其实就是一部精密的机器,有自带的系统,也有后天习得的概念、认知、价值观。我们也用这些自己拥有的东西看待着周围的世界。外界的信息就像是一个个刺激,让我们做出对应的反应,有的明显,通过行为表现。有的隐秘,通过心理机制,给我们影响。

避免过度自信,警惕鲜活性特例,尊重概率,重新认识数字的意义,注意情景并感受和调节情绪。

第四章

态度不能决定行为,行为可以改变态度——真这么认为,那就去做啊。所谓的知行合一。
言语能够反向塑造——多说积极的话语
认知失调、过度合理化、内在动机这些说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人会有意识地去做一个内外平衡。比如根据外在激励的大小来对自己动机进行解释。例如:我怎么可能为了那一点点利益去做那些事情呢,我一定是真的认同的。
不要因为这种过度合理化而破会了自己的内在动机。老人给本来就自己玩儿的小孩给糖吃,让他们天天来玩,结果,时间一长,小孩子们把自己玩是因为快乐这个内在动机转变成了我玩是为了让老头给糖,我玩只是为了老头开心。当老头不再给糖,孩子们愤愤地不玩儿了。书中讲,这就是过度合理化效应。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