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如水年华
感性的感受世界, 理性的选择生活。相信努力奋...
今天看啥  ›  专栏  ›  如水年华

《姑娘欢迎降落在这残酷的世界》读书笔记

如水年华  · 简书  ·  · 2020-01-31 20:36

作为一个悲观主义者,我个人以为大部分的感情问题就像感冒,百分之九十不需要看医生,时间一到,自然解决。实在受不了,自然就会斩缆。扛得住,说明你俩缘分没断,外人无权说话。

而再细究下去,所有的感情问题其实都是性格问题。人的性格是不会改变的,所以通常的情感问题,换人是最常见也最方便的解决方案。尽力去找适合你的性格的人,也能凑合着过一辈子,但最高级的显然不是这个,最高级的是换自己。可是这恰恰是最难的,也是最痛苦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世界从来如此。可是,就算是最微不足道的一片杂草,也曾繁盛;就算是最平常的一片树叶,也曾绿意盎然;每一颗破碎的心都不应该被践踏,每一个受伤的人都不应该再受伤害,是电影《桃姐》里的那句台词让我泪流满面:“人生最甜蜜的欢乐,都是忧伤的果实;人生最纯美的东西,都是从艰难中得来的。我们要亲身经历苦难,然后才懂安慰他人。”

弗洛姆对爱的定义实在值得我们去学习,他相信爱的本质有四大元素:关怀、责任、尊重和了解,同时,他也认为,爱是一门艺术,一种能力,而不是一种缘分和一种天机,之所以大多数人认为爱情仅仅是一种偶然产生的、令人心旷神怡的感受,只有幸运儿才能“坠入”情网,人们产生这种错误的想法有三种原因:

大多数人认为爱情首先是自己能否被人爱,而不是自己有没有能力爱的问题。

大多数人认为爱的问题是一个对象的问题,而不是能力的问题。

人们不了解“坠入情网”同“持久的爱”这两者的区别。

掌握爱的艺术,一是要掌握理论,二是要掌握实践,三十要把成为心智成熟的人看得高于一切——也就是说,人应该在爱里成长,并且必须付出不懈的努力。几乎所有的爱情都很短促,很微小,小到像一颗鸽子蛋,像一朵烟花,它绽放二三千天已属奇迹,大多数的爱情无法撑起我们长达三万多天的漫长人生。

真正的绝望是什么?真正的绝望是不但没有值得信任的人,同样也没有值得依靠的人,你的世界漆黑一片,里面没有任何一个人。只有经历过这种绝望,你才会没那么不高兴,我们都是不到绝境不流泪的贪婪人类。

感情是多美脆弱又多么难得,而且它还需要另一个生命来配合,只有审美和创造才真正属于个人,只有审美创造才能让你的生命永远呈现一种郁郁葱葱的绿色。是的,真有劲,真有希望,真有未来。你永远和昨天不一样,你永远在美当众,你永远在创造当中。

感情对于男人来说只是生命的一部分,可能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他们这一生始终在追求成功的长途跋涉里。可能他们自己也没注意到,这长途跋涉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正是这种成为更好的自己的状态,令很多男人拥有非凡的魅力。

毛姆说过:“女人年过40岁之后,还在用全副心灵去追求爱情是很可笑的事。”

“听从内心的声音”是一句很容易说的话,但真的做到“听从内心的声音”是一件极难做到的事,你也许会进入一段万劫不复的黑暗时光,但为什么在我们迷惘的时候,我们通常都要“听从内心的声音”呢?那是因为“听从内心的声音”永远比“不听从内心的声音”要好,至少不会后悔。

勇敢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并为此付出不懈的努力就是我认为最好的活法。

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这世间有千千万万人,他们看上去都活得很好,为什么痛苦独独选择了我,把我丢进命运的深渊?

在这个看脸的世界,漂亮的人有绝对的赦免权。

有时候做好姑娘是很吃亏的,所以,后来,她们通常都会变得很唠叨。

生活过得太顺利,所以还能纯真如初。

与你最久的只有你自己,可是最好的时光里我们在一起。

当陷入七年之痒时,不必惶恐,也不必沮丧,相反,应去认识到它的价值,并接受自己的幻灭感,这种幻灭感一定是好的。只有当幻灭感产生后,接下来的相处,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相爱。两个幻影,不管多么迷恋彼此,都不过是幻影而已——武志红

有时候失去平衡也是人生平衡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没有任何人值得我们记恨终身,特别是贱人。

因为恨意让我们丑陋

因为恨意让我们僵硬

因为恨意让我们变成我们不喜欢的人。

让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吧,各安其分,各安其位才是生活的真谛。

《爱是一种选择》:每个孩子心中都有“储爱槽”。童年时来自父母的爱让这“储爱槽”储满了爱,这让你离开家时,成为一个充满生命能量有爱也能爱的人,这样你的一生就不会孤独。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父母缺少自律,就不可能让孩子懂得什么是自我完善。我们推动他人心智的成熟,自己的心智也不会停滞不前。我们为他人着想而自我完善,这与自我约束不会产生对立。我们强化自身成长的力量,才能成为他人力量的源泉。

《红楼梦》宝玉:“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只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子了;再老了,更变得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分明一个人,怎么变出三样来?”

人生没有这样的问题就有那样的问题,只有时间是永恒的,只有无常是永恒的,我们唯一能应对无常的,大约也就是那遇河搭桥、遇山开路的勇气,以及对于自身所遇命运的谦卑和虔敬吧。

《约翰.克里斯多夫》:“大半的人在二十岁或三十岁时就死了。一过这个年龄,他们只变了自己的影子。以后的生命不过是用来模仿自己,把以前所说的、所做的、所想的,一天天的重复,而且重复的方式越来机械,越来越说腔走板。”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