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千白莫

当我们不知道写些什么时,还能写些什么

千白莫  · 简书  ·  · 2020-03-16 23:00

连写了一百多天,近期实属到了疲惫期,每天都在绞尽脑汁写什么内容,每天贫乏的生活,真难为那些职业作家们,怎么编出来的著作等身的文字。对我这个业余书写爱好者来说,每天一千多字已经是极限了。拿今天来说,上午在家睡觉,看看书(接着昨天读的书,也不能天天写它),听听歌,下午和朋友谈工作,晚上回家也都是千万家庭中那些庸常的琐事,真是没一件能让我提起兴趣来写的。为了给自己营造出一个相对独立的书写内容所带来的自由之感,规定自己不要写真实的现实生活,人和文要有所区分。实际上,这样更考验我文字的能力和力量。真是挖个坑把自己埋了,尽管这个坑让我觉得自由、幸福。

书写会慢慢改变人倒是真的,偶尔回看一下自己八年前写的东西,就能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作者都不敢看自己的旧作,大有怀疑人生的危险。更为年轻时写东西大多是抒发愤懑,骂骂这个讽刺一下那个,借冯唐的意思就是消除肿胀。不过时间一长,总不能天天自我重复,慢慢的思考就来了。但这时候的思考依然是向外的,知道世界是大的,对什么也都有了好奇,戾气也相对少了一些,各种自以为有远见卓识的看法都来了。因人而异,再过一段时间,从自己出发的反思开始了。这段时期就很宝贵了,慢慢分析自己的各种想法,各种想法的出处,前后是否有矛盾等等一系列的自处问题都会浮现出来,多少会弥补一些在现实社会中经验的不足。随着积累,突然有一天的一两篇自己明显觉得写的很棒的东西出现,自我意识渐渐开始觉醒,如启示般。相信大多数达到这个步骤的人同时也会对阅读重新审视,一改往日的囫囵吞枣,越来越重视当下读到的,注重联系和逻辑,它们也会反作用于思考和反思,再返给书写。这个时候,我们通常会对书写本身开始思考,它到底是什么,能给书写者什么,如今它是经常萦绕于我的问题;既然我不以码字生活,我又喜欢书写喜欢阅读,那它们的意义何在,心中的问号会存在很久的。至少它检验了自己。我可以骗别人,说谎话,但文字对书写者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诚实的,它不是书写者仅仅靠自嗨打鸡血就能使其变得温润的,因为它直接关照到内心和精神。它教训了我们过往的吸收,告诉我们那是多么不求甚解的获取,企图心太盛最后文字会还回来;就是这样一个无形的圈,对坚持住的人来说是有形的。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