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一缕风吹

一个人的慢游

一缕风吹  · 简书  ·  · 2019-05-05 20:27

旅行是心灵对自由的仰望,背上行囊,就是过客。在我看来,一个人的慢游,才更能清楚地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然后遵循内心的指引去实现自由和梦。

雨过天晴,暮春的景色依旧明媚。

游完乌镇南浔,从苏州坐夜车回家,越往北感觉越冷,盖了厚外套还是感觉嗓子开始不舒服。到家是早晨7点,吃完饭刚躺下,店里打电话急要发票。去开发票、领发票,乱七八糟的杂活,一直忙到晚上。忘了吃感冒药,夜里开始发低烧,然后咳嗽,吃药,喝热水,希望感冒的症状能有所缓解。

从乌镇回来已一周,感冒差不多好了,有精力细细回味初次独自行走乌镇的点点滴滴。

关于青旅。第一次住青旅,不是没有担心,好在一切都比我预想的顺利满意。不尝试,你永远不知道,外面世界的精彩。

在乌镇住的第一晚,只有我和陕西女孩小杜。90年出生的姑娘,爽朗热情。我向她了解了不少陕西的风土人情和美食。这个走路说话都风风火火的姑娘,没想到看起风景那么细致,一个西栅竟从早逛到晚上十点,当然她拍的照也都别具一格,不少景点是我没留意的,尤其是夜景,清场后她拍的那个叫荡气回肠,大气辉煌。这份耐心让我明白这姑娘为何能在黄山转半个月,又在杭州呆十多天。她邀我一起去千岛湖,我初次出门没计划走太远。乌镇逛完我去了安静的南浔,小杜去了热闹的西塘。几天后微信里见她又去了千岛湖和上海,估计现在还没回家。她是辞职出来旅行的,说逛够了再去工作。我很羡慕年轻人的勇气和对生活的追求,不盲从,不虚度。

在南浔的青旅,遇到三个来自不同地方的姑娘。来自昆明的A,从事建筑没计工作,一个人去过三十多个国家。来自杭州的B,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喜欢出门带本书,据说她和老公是在旅行的路上认识的,都是资深驴友。C是来自崇明岛,喜欢工作几年,旅行几年。虽然年龄职业不同,因为喜欢旅行,交流起来很轻松。从她们身上,我看到了生命有无限的可能。

喜欢青旅,除了温馨、便宜、有趣外,更喜欢青旅里的书吧。从时尚杂志到各种小说,从旅游杂记到唐诗宋词,我竟然发现有马尔克斯的《活着为了讲述》。坐在软沙发或腾藤椅上,拿起一本书,就仿佛找到了归宿。

关于母女。从西栅玩完出来时,已是晚上快八点了。走了一天很累,我坐在喷泉边上休息。在我旁边是一对母女。母亲兴奋地问女儿,明天去哪里玩?女儿转脸问我:“姐妹,西栅里景好吗?我妈八十多了,我们今天下午才从杭州过来,去了南栅,你说明天我们还要去东栅吗?”

原来这对来自吉林的母女,已经出来二十多天了,从海南一路玩到杭州,乌镇是临时决定来的,因为提前订好了从南京回吉林的机票,所以在乌镇只有明天半天时间玩了。

回到青旅,发现除了我和小杜又住进来一对来自河南的母女。母亲七十多岁,很健谈。只是她说河南话我几乎一句听不懂,我还以为河南话都是王宝强讲的那种。女儿说她们是河南某个乡镇,坐车到城里,然后到郑州,再到杭州。老太太没出过门,趁着腿脚能走,出来看看风景。老太太激动地说了句什么,我只听到杭州两个字。她女儿给我翻译,原来是老太太问我去过杭州没?说杭州太好看了。

这两对母女,让我自惭形秽,我从未带妈妈出门玩过。年轻时忙,没精力,妈妈也总推脱说不喜出去玩。现在妈妈八十多岁,腰腿不好下楼都费劲,更不愿出门了。唯有多陪陪她,珍惜在一起的时光。

行走在如诗如画的江南水乡,古旧的房屋,光滑的石板路,窄窄的小巷,寂静的长廊,玲珑的小桥,缓缓的河水,仿佛一切都慢下来了。掬一捧清凉的河水,让自己明白不是在梦中,坐在河边,看摇橹船悠闲地驶过,似梦似真。

梭罗说:旅行的真谛,不是运动,而是带动你的灵魂,去寻找到生命的春光。

余生,用四十岁的身体,带着二十岁的心灵去旅行。


图片发自简书App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