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燕勇来
我搜索到的新事物长着一双似曾相识的眼睛,眼里有我心中不曾走远的明亮。原来,有一种遇见,永远让我的嘴角浮上一抹微笑。就像简书,就像刚刚开始的日更……
今天看啥  ›  专栏  ›  燕勇来

《创造宣言》

燕勇来  · 简书  ·  · 2018-11-11 19:04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学习运用事实论据及道理论据驳斥错误观点,从而得出正确观点的驳论方法。

3.重视创造的力量,培养自主、自信的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事实论据及道理论据批驳错误观点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使用的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请学生谈谈对“创造”一词的理解。或者说说自己具有“创造性”的事例。

      《跨越百年的美丽》中居里夫人知道只有发现、创造之花才有永开不败的美丽。所以她甘愿让酸碱啃蚀她柔美的双手,让呛人的烟气吹皱她秀美的额头。可见创造的伟大意义。

        “创造”指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

二、与文共鸣

整理观点,感受情怀

1.本文批驳的论点是什么?作者的论点是什么?

答案示例:本文作者通过运用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对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进行了有力的批驳,从而得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结论。强调创造是人类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激励我们发掘潜能,创造美好未来。

2.把握结构

第一部分(1—3段):由艺术家造石像谈起,引出教育家的创造不同于前两者,“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

第二部分(4—10段):作者罗列出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以一连串的不可争辩的实例作为事实论据予以反驳,从中确立起“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

第三部分(11—15段):以东山樵夫的故事为喻,说明丧失创造力的可悲下场。

第四部分(16段):作者以排比的手法,鲜明地指出“死人才无意于创造”,只要你是一个“活人”,“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这样的结尾富有感召力。

3、品味语言

本文是教育家陶行知用宣言的形式表明自己创造教育的主张。

(1)作者认为教育的最大成功是什么?

学生先生合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2)第二部分涉及的人和事有哪些?文中批评了哪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八大山人朱耷挥毫画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法国企业家雷塞布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苏伊士运河;不识字的惠能据说本是目不识丁的樵夫,偶听人讲经,顿悟佛理,后来成为禅宗的南宗开创者;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

作者用这些例子来驳斥五个错误观点:①环境平凡不能创造,②生活单调不能创造,③年纪大小不能创造,④太无能了不能创造,⑤陷入绝境不能创造。

说明处处都需要创造,天天都有创造的机会,人人都可以创造。这种论证方法是驳论文章的写法。

(3)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的?哪些句子明显表明了作者的感情?

作者渴望创造,热切呼唤“创造之神,你回来呀!只要你肯回来,我们愿意把一切——我们的汗,我们的血,我们的心,我们的生命——都献给你。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朗读第九段的反问句,读得引人深思、催人奋进;朗读第十段的排比句,表达坚定信念。

品味文中如何运用对比论证突出创造的重要性。

三、课堂小结

本文认为教育的最大成功是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彼此崇拜之活人。为获得这一成功,你认为教师和学生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图片发自简书App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