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无尤堂主孙鸿伟

心路通慧Q&A:关于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的问答!

无尤堂主孙鸿伟  · 简书  ·  · 2021-03-18 10:28

童问:那世间法必然会走向,阴阳的对立对抗斗争,出世间法必然走向阴阳的和解和统一。这样理解对吗?而一个真正有修为火候的人,对这两种法都烂熟于心,只是根据具体因缘表现出恰当的法。对否?

师答:

重新梳理,清晰表达如下:

你理解很深刻。我再给你补充点说明:这涉及对立或阴阳包括善恶是非的本质——平等性。

首先不是在这个世界当下如何达于应物“恰到好处的之美或充分表现中庸的度”。首先要厘清的是:绝对实在(道、上帝)、主体(我)、相对客观存在 (自然),之间的真实关系。如电影骇客帝国里讲述的,一个对梦幻里的内容沉溺其间,不能觉察觉醒的人,再处理事事物物得机得宜恰到好处,那也不是“引导心灵出离对世间法执迷的清净无为法”。《金刚经》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个人理解,所谓无为法,可以最简单清晰的表述为“凡教人熄灭贪嗔痴的法,是无为法”;相反“一切激起贪嗔痴或对于熄灭贪嗔痴无益的法,皆不是无为法”。而对于任何一个人而言,他内心贪嗔痴的熄灭,这与他的本领高强手段高明,聪明睿智以及“阴阳法烂熟于心”关系不大。甚至可以这样说,一个人若不追求灵性进步,那么遮蔽他心灵的贪嗔痴的灰尘的厚度,往往跟他本领高强、手段高明和聪明睿智的高度成正比。

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咐嘱第十》开示大众《真假动静偈》云:

一切无有真。不以见于真。

若见于真者。是见尽非真。

若能自有真。离假即心真。

自心不离假。无真何处真。

有情即解动。无情即不动。

若修不动行。同无情不动。

若觅真不动。动上有不动。

不动是不动。无情无佛种。

能善分别相。第一义不动。

但作如是见。即是真如用。

报诸学道人。努力须用意。

莫于大乘门。却执生死智。

若言下相应。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合掌令欢喜。

此宗本无诤。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自性入生死。

对于一个修行者,要想实修入门,首先,要求通过“闻思”而求真、辨真、见真。

一个人,若真假不辨,虚实不分,以真为幻(不信道、不见自性),以幻为真(执迷世间物欲满足追求),就好比某些沉溺网络游戏刺激的人,他通常无法理解“骨灰级驴友们”为何痴迷于将自己身心融入山川森林草原的惬意;一个嗜好可乐滋味无法自拔的人,也无法懂得清泉的甘甜;一个全部心思都沉浸于追求或致力于保有在物质世界中的荣耀的人,通常无法见到大道的厚德(或造物主的无上荣耀),也无法理解灵魂净化的意义以及“清净无为之法喜充满”的意义,这样的人,可修世间福德,获得世间福报,但不可能实修证到“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的“究竟圆满觉醒”——“明心见性”的功德,而对于一个修行者而言,他若不见到真心自性,不见到平等,就算他在处理应对世间法方面的技术、手段、能力再高强、高明、高超,他也很难把握好“应物自然”的得宜得体的“度”(中庸之道),并且在这个追求世间成就的过程中,往往不知不觉就造作恶业、自苦害人。故而,这些“世间法”都不是“引导人心达于灵绝对净化”灵性究竟圆满觉醒之最高最上“出世间心法”。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