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榆钱春文学社

乡村教师的爱

榆钱春文学社  · 简书  ·  · 2019-07-14 13:23

乡村教师的爱

榆钱春文学社  陈中杰

几乎所有的乡村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一个班就几个人学,其他人都在混日子,教书教得好心累”。

乡村学校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还有一些单亲家庭孩子。这些基本上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住一起的学生,学习动力明显不足。

稍微对孩子教育比较重视的家长,都在小学阶段把孩子转到了城区学校或转到自己打工所在地的学校,所以乡村学校生源严重不足,近几年萎缩得更为严重。

八年前,某校初中三个年级每个年级还有两个班,现在每个年级仅一个班。而且学生数呈递减模式,初一有三十多个学生,初二不到三十个学生,初三学生数仅二十出头。全校所有学生加在一起也就不到一百人。

乡村学校流失的学生大多转学到城区学校,他们家长给出的转学理由几乎都涉及到“学校教学质量不行”。

这也不怪,经过了一轮轮“筛选”,留下的学生,要么是家长对孩子学习毫不上心;要么是家长没有能力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要么是家庭出现变故,孩子教育的事顾不上;要么是孩子太折腾,家长已经失去了信心。这些孩子聚到了一起,学校教学质量很难搞得上去,而且对学校的管理也是个很大的挑战。

乡村学校的学生,初一稍微好点,到了初二,班上“鸡飞狗跳”的事情就多了起来,而进入初三,一个班想好好学习的就没几个了,剩下的都在稀里糊涂中胡混度过。

今年六月份,某校老师送走了一届初三学生。从初一到初三,三年时间,每个科任老师都是掉了几层皮。学生不学习就算了,还经常惹事。虽然惹得事不算大,但解决起来很不容易,因为要达到各方都满意是很难的。

更为关键的是,家长不怎么配合学校的教育,有些家长即便很想配合,却由于身在外地,无法给予协助。在这种情况下,老师的大量的精力都用在维护班级稳定上。

几乎所有的老师都想在学生们的学习上多花点心思,不过很多学生似乎并不领情。有一个学生,初一的时候,学习成绩还不错,到了初二,成绩下滑非常严重。经过了解,这位学生与一些社会闲散人员走得比较近。为了帮助这位学生,段老师几次找他谈心。

曾有一段时间,这位学生表现出了想好好学习的意思,各科任老师就每天利用放学后的一点时间帮他补缺补差。可惜的是,这位学生没有坚持多久就放弃了。“老师你别在我身上浪费精力,我根本就不是学习的料”,这位学生彻底拒绝了段老师的好意。

学生不领情是由于他们年龄小,认识不足,一些家长也不领情。初三的时候,班上有几个学生还有点底子,好好补补,考高中问题不大。老师们把情况跟他们的家长反映,希望能引起家长的重视,然而得到的反馈却让人心寒“孩子几斤几两我们知道,就那样吧”。或许在这些家长看来,孩子考不取高中,读个职高也不错;如果职高都上不了,那就跟着一起打工,收入也挺好的。

家长的心态如此,学生的心态自然好不到哪里去,于是整个学校的学习氛围变差。其实造成这种局面与该校教师没有多少关联,可在很多人看来,学校的教学质量直线下降,肯定是学校教师不行。

当然,与城区学校相比,乡村学校的师资肯定有些差距。加上乡村中学的位置、生源、学风,确实也留不住优秀教师。每年分到乡村学校的年轻教师,能考走的、能调走的,都走了;考不走又没有门路的,有不少也辞职了。

于是乡村学校陷于一种恶性循环:生源下降、优质师资流失——教学成绩下滑——学风变差——更加吸引不了优质生源和优秀师资——教学成绩进一步下滑。

而这不是一个乡村学校面临的困境,几乎是一个普遍现象,只是有的乡村学校表现得严重些,有些乡村学校整体水平下降得缓慢些。

为解决乡村教育的种种难题,国家出台了不少政策,以2019年6月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为例,其明确强调“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加大县域内城镇与乡村教师双向交流、定期轮岗力度,建立学区(乡镇)内教师走教制度。进一步实施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和‘银龄讲学计划’。”

如果真的实现了城区学校和乡村学校师资上的平衡,或许不久的将来,乡村学校教学水平与城区学校教学水平的差距就会慢慢减少。我们期待着。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