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张伟龄
忠于事,诚于心;在事中炼,在路上成长;与时代...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今天看啥  ›  专栏  ›  张伟龄

2020-02-17

张伟龄  · 简书  ·  · 2020-02-17 22:40

快速终身学习者的思想实验

回想从铁路和电力作为基础设施开始,基于它们建构的商业社会运行了近百年,围绕电子计算机实现的商业结构运行了几十年就进入了互联网时代,而从PC端进入移动端建立的商业结构只用了十多年,外部世界变化太快,这个时代的每一个人都必须成为终身学习者,而且必须快速,才能追赶得上时代的步伐,因为时代抛弃你是不会打招呼的。

快速终身学习作为必备技能,必须得有两个基本功:一是看清问题本质的能力,二是建立系统化思维。

看清问题本质就是要知道事物的底层规律,或者叫终极问题,商业社会通常的终极问题是——这件事触碰到了谁的利益?基于本质解再建立解决问题的基本框架,就是系统化思维。

建立基本框架最快速的方法就是找一个这个领域或行业里的权威,请他在两个小时内搭一个可能是从零开始的认知框架,框架一旦建立起来,后面的事就像建大厦一样一块块往框架里去搭砖,这种学习方式对个人认知提升非常快。

有了两个基本功,在这个快速发展的世界里我们还得经常自问:“究竟什么改变了,而什么是不变的?”

譬如香帅在中国财富报告里谈到区块链时认为:作为一种革命性的技术,区块链不是革金融行业的命,而是对所有中心化信用主体的革命。这个技术之所以会触及到金融的根本,是因为它触及的是金融行业的核心信用。这么多年来金融行业都是一个中心化的信用主体,现在突然改成分布式的、去中心化,就造成了一个特别特别大的冲击。正如当年互联网对信息相关的行业是降维式的打击,现在,这波区块链就是对以信用相关行业的降维打击。

比如说做一笔金融交易,买方就在网上买一手股票,这后面有一个庞大的中心化的信用网络在支撑着买方。信息要先到券商,券商要把它交换到清算中心里面,清算中心进行结算,再返回到券商,券商再返回到买方。这是一个庞大的中心化的信用体系在维持着交易双方。如果未来区块链真的能够完成了,能够变成点对点的交易,那金融产品、金融交易、金融逻辑都会发生变化。而这个变化后面的本质是:区块链就是一个跨时间的共识机制,解决了价值交换的基础设施问题,解决的是确权和信用问题。

金融是人类社会关系的数字化表达

整个人类社会的进程就是一部金融深化的进程,技术飞速发展不断刷新着人类的认知,那什么是不变的?是人性,以及人类不变的需求——马斯洛需求层次。

所有的综艺和电影都在传递着三个诉求:“我想成为他”,“我就是他”,“还好我不是他”,这三个角色对应着想一想偶像剧、明星秀和《爱情保卫战》就明白了。电视时代“我想成为他”的节目最火,因为明星和偶像能满足观众的幻想,但“我就是他”则很难做到。但在互联网时代,150元买个《王者荣耀》的皮肤就成为他了,所以游戏产业是最大的“我就是他”的获利者,还包括像《奇葩说》这类综艺节目,这在电视时代是做不到的。至于“还好我不是他”,就是看着别人作恶或者家长里短,看看就过了,没人会说我看了。

所以不变的东西放到变化的环境里能产生什么?以终极追问不断展开本质解,建立满足基于不变需求的系统框架,这,就是快速终身学习者的思想实验。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