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本色书生

流过门前的小二仓(27)

本色书生  · 简书  ·  · 2019-02-22 07:08

      几百年来,小二仓河目睹了沿河几个墩子上家族的繁衍生息,见证了他们无数个家庭的起落兴衰。

      如同这汩汩东流的河水,一个以姓氏命名的村庄,无论怎样在恶劣环境中挣扎,从村庄规模和人口数量上来说,它总是在拓展,在繁盛;而一个家庭,无论有怎样悲欢离合的故事,无论有怎样惊天动地的爱恨情仇,总是如同这小二仓河中的一个漩涡,一朵浪花,经过几代人口口相传以后,便在时间的长河里湮没。

      到了上世纪初的光绪、宣统年间,小二仓河畔,李作舟置办田产、丁乐邻开办粮行、吴广发经营渔业,刘树仁评理调讼,在李家墩、丁家墩、吴家墩、刘家墩已为显户,在方圆数十里有了一些名气,在左邻右舍的族人里形成了一定人望,他们在县城也有了一些人脉和社会关系。

      在几个墩子的一片草棚茅屋中,他们几家砌的带两进、三进院子的青砖瓦房,尽管规制不如城里闳阔,但在衣衫褴褛的族人中,毕竟鹤立鸡群。县城来往的客商,甚至县衙公署为了盐务、草荡、渔税、命案下乡的官员衙役,都会在他们几家落脚。

      再后来,辛亥年民军政府成立,孙传芳五省联军过境,共产党草荡游击、日本人占据海滨,新四军收编海匪,苏中七战七捷,人民公社大办食堂,文革两派冲突,分田到户大包干、大学扩招小辈们进城、小二仓严重污染整治⋯⋯中国社会一百年来的一系列重大事件,都在这个海滨偏僻之地,在这几个小有名望的家族之中,激起阵阵波澜。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