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goodspeed

垃圾回收算法:引用计数法

goodspeed  · 掘金  ·  · 2018-08-12 10:47
阅读 10

垃圾回收算法:引用计数法

本文是《垃圾回收的算法与实现》读书笔记

上一篇为《GC 标记-清除算法》

引用计数算法

给对象中添加一个引用计数器,每当有一个地方引用它时,计数器的值就加1;当引用失效时,计数器值就减1;任何时刻计数器为0的对象就是不可能再被使用的。这也就是需要回收的对象。

引用计数算法是对象记录自己被多少程序引用,引用计数为零的对象将被清除。

计数器表示的是有多少程序引用了这个对象(被引用数)。计数器是无符号整数。

计数器的增减

引用计数法没有明确启动 GC 的语句,它与程序的执行密切相关,在程序的处理过程中通过增减计数器的值来进行内存管理。

new_obj() 函数

GC标记-清除算法相同,程序在生成新对象的时候会调用 new_obj()函数。

func new_obj(size){
    obj = pickup_chunk(size, $free_list)
    
    if(obj == NULL)
        allocation_fail()
    else
        obj.ref_cnt = 1  // 新对象第一只被分配是引用数为1
        return obj
}
复制代码

这里 pickup_chunk()函数的用法与GC标记-清除算法中的用法大致相同。不同的是这里返回 NULL 时,分配就失败了。这里 ref_cnt 域代表的是 obj 的计数器。

在引用计数算法中,除了连接到空闲链表的对象,其他对象都是活跃对象。所以如果 pickup_chunk()返回 NULL,堆中也就没有其它大小合适的块了。

update_ptr() 函数

update_ptr() 函数用于更新指针 ptr,使其指向对象 obj,同时进行计数器值的增减。

func update_ptr(ptr, obj){
    inc_ref_cnt(obj)     // obj 引用计数+1
    dec_ref_cnt(*ptr)    // ptr之前指向的对象(*ptr)的引用计数-1
    *ptr = obj
}
复制代码

这里 update_ptr 为什么需要先调用 inc_ref_cnt,再调用dec_ref_cnt呢?

是因为有可能 *ptr和 obj 可能是同一个对象,如果先调用dec_ref_cnt可能会误伤。

**inc_ref_cnt()**函数

这里inc_ref_cnt函数只对对象 obj 引用计数+1

func inc_ref_cnt(obj){
    obj.ref_cnt++
}
复制代码

dec_ref_cnt() 函数

这里 dec_ref_cnt 函数会把之前引用的对象进行-1 操作,如果这时对象的计数器变为0,说明这个对象是一个垃圾对象,需要销毁,那么被它引用的对象的计数器值都需要相应的-1。

func dec_ref_cnt(obj){
    obj_ref_cnt--
    if(obj.ref_cnt == 0)
        for(child : children(obj))
            dec_ref_cnt(*child)  // 递归将被需要销毁对象引用的对象计数-1
    reclaim(obj)
}
复制代码

update_prt() 函数执行是的情况

上图这里开始时,A 指向 B,第二步 A 指向了 C。可以看到通过更新,B 的计数器值变为了0,因此 B 被回收(连接到空闲链表),C 的计数器值由1变成了2。

通过上边的介绍,应该可以看出引用计数垃圾回收的特点。

  1. 在变更数组元素的时候会进行指针更新
  2. 通过更新执行计数可能会产生没有被任何程序引用的垃圾对象
  3. 引用计数算法会时刻监控更新指针是否会产生垃圾对象,一旦生成会立刻被回收。

所以如果调用 pickup_chunk函数返回 NULL,说明堆中所有对象都是活跃对象。

引用计数算法的优点

  1. 可立即回收垃圾

    每个对象都知道自己的引用计数,当变为0时可以立即回收,将自己接到空闲链表

  2. 最大暂停时间短

    因为只要程序更新指针时程序就会执行垃圾回收,也就是每次通过执行程序生成垃圾时,这些垃圾都会被回收,内存管理的开销分布于整个应用程序运行期间,无需挂起应用程序的运行来做,因此消减了最大暂停时间(但是增多了垃圾回收的次数)

    最大暂停时间,因执行 GC 而暂停执行程序的最长时间。

  3. 不需要沿指针查找

    产生的垃圾立即就连接到了空闲链表,所以不需要查找哪些对象是需要回收的

引用计数算法的缺点

  1. 计数器值的增减处理频繁

    因为每次对象更新都需要对计数器进行增减,特别是被引用次数多的对象。

  2. 计数器需要占用很多位

    计数器的值最大必须要能数完堆中所有对象的引用数。比如我们用的机器是32位,那么极端情况,可能需要让2的32次方个对象同时引用一个对象。这就必须要确保各对象的计数器有32位大小。也就是对于所有对象,必须保留32位的空间。

    假如对象只有两个域,那么其计数器就占用了整体的1/3。

  3. 循环引用无法回收

    这个比较好理解,循环引用会让计数器最小值为1,不会变为0。

循环引用

class Person{  // 定义 Person 类
    string name
    Person lover
}

lilw = new Person("李雷")    // 生成 person 类的实例 lilw
hjmmwmw = new Person("韩梅梅") // 生成 person 类的实例 hjmwmw

lilw.lover = hjmwmw   // lilw 引用 hjmwmw
hjmwmw.lover = lilw   // hjmwmw 引用 lilw

复制代码

像这样,两个对象相互引用,所以各个对象的计数器都为1,且这些对象没有被其他对象引用。所以计数器最小值也为1,不可能为0。

延迟引用计数法

引用计数法虽然缩小了最大暂停时间,但是计数器的增减处理特别多。为了改善这个缺点,延迟引用计数法(Deferred Reference Counting)被研究了出来。

通过上边的描述,可以知道之所以计数器增减处理特别繁重,是因为有些增减是根引用的变化,因此我们可以让根引用的指针变化不反映在计数器上。比如我们把 update_ptr($ptr, obj)改写成*$ptr = obj,这样频繁重写对重对象中引用关系时,计数器也不需要修改。但是这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计数器并不能正确反映出对象被引用的次数,就有可能会出现,对象仍在活动,却被回收。

延迟引用计数法中使用ZCT(Zero Count Table),来修正这一错误。

ZCT 是一个表,它会事先记录下计数器在 dec_ref_cnt()函数作用下变成 0 的对象。

ZCT

dec_ref_cnt 函数

在延迟引用计数法中,引用计数为0 的对象并不一定是垃圾,会先存入到 zct 中保留。

func dec_ref_cnt(obj){
    obj_ref_cnt--
    if(obj.ref_cnt == 0) //引用计数为0 先存入到 $zct 中保留
        if(is_full($zct) == TRUE) // 如果 $zct 表已经满了 先扫描 zct 表,清除真正的垃圾
            scan_zct()
        push($zct, obj)
}
复制代码

scan_zct 函数

func scan_zct(){
    for(r: $roots)
        (*r).ref_cnt++
    
    for(obj : $zct)
        if(obj.ref_cnt == 0)
            remove($zct, obj)
            delete(obj)
    
    for(r: $roots)
        (*).ref_cnt--
}
复制代码
  1. 第二行和第三行,程序先把所有根直接引用的计数器都进行增量。这样,来修正计数器的值。
  2. 接下来检查 $zct 表中的对象,如果此时计数器还为0,则说明没有任何引用,那么将对象先从 $zct中清除,然后调用 delete()回收。

delete() 函数定义如下:

func delete(obj){
    for(child : children(obj)) // 递归清理对象的子对象
        (*child).ref_cnt--
        if (*child).ref_cnt == 0 
            delete(*child)
    
    reclaim(obj)
}
复制代码

new_obj() 函数

除 dec_ref_cnt 函数需要调整,new_obj 函数也要做相应的修改。

func new_obj(size){
    obj = pickup_chunk(size, $free_list)
    
    if(obj == NULL) // 空间不足
        scan_zct()  // 扫描 zct 以便获取空间
        obj = pickup_chunk(size, $free_list) // 再次尝试分配
        if(obj == NULL)
            allocation_fail()  // 提示失败
            
     obj.ref_cnt = 1
     return obj
}
复制代码

如果第一次分配空间不足,需要扫描 $zct,以便再次分配,如果这时空间还不足,就提示失败

在延迟引用计数法中,程序延迟了根引用的计数,通过延迟,减轻了因根引用频繁变化而导致的计数器增减所带来的额外的负担。

但是,延迟引用计数却不能马上将垃圾进行回收,可立即回收垃圾这一优点也就不存在了。scan_zct函数也会增加程序的最大暂停时间。

Sticky 引用计数法

对于引用计数法,有一个不能忽略的部分是计数器位宽的设置。假设为了反映所有引用,计数器需要1个字(32位机器就是32位)的空间。但是这会大量的消耗内存空间。比如,2个字的对象就需要一个字的计数器。也就是计数器会使对象所占的空间增大1.5倍。

sticky 引用计数法就是用来减少位宽的。

如果我们为计数器的位数设为5,那么计数器最大的引用数为31,如果有超过31个对象引用,就会爆表。对于爆表,我们怎么处理呢?

1. 什么都不做

这种处理方式对于计数器爆表的对象,再有新的引用也不在增加,当然,当计数器为0 的时候,也不能直接回收(因为可能还有对象在引用)。这样其实是会产生残留的对象占用内存。

不过,研究表明,大部分对象其实只被引用了一次就被回收了,出现5位计数器溢出的情况少之又少。

爆表的对象大部分也都是重要的对象,不会轻易回收。

所以,什么都不做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2. 使用GC 标记-清除算法进行管理

这种方法是,对于爆表的对象,使用 GC 标记-清除算法来管理。

func mark_sweep_for_counter_overflow(){
    reset_all_ref_cnt()
    mark_phase()
    sweep_phase()
}
复制代码

首先,把所有对象的计数器都设为0,然后进行标记和清除阶段。

标记阶段代码为:

func mark_phase(){
    for (r: $roots)  // 先把根引用的对象推到标记栈中
        push(*r, $mark_stack)
    
    while(is_empty($mark_stack) == False) // 如果堆不为空
        obj = pop($mark_stack)
        obj.ref_cnt++  
        if(obj.ref_cnt == 1) // 这里必须把各个对象及其子对象堆进行标记一次
            for(child : children(obj))
                push(*child, $mark_stack)
}
复制代码

在标记阶段,先把根引用的对象推到标记栈中

然后按顺序从标记栈中取出对象,对计数器进行增量操作。

对于循环引用的对象来说,obj.ref_cnt > 1,为了避免无谓的 push 这里需要进行 if(obj.ref_cnt == 1) 的判断

清除阶段代码为:

func sweep_phase(){
    sweeping = $heap_top
    while(sweeping < $heap_end)  // 因为循环引用的所有对象都会被 push 到 head_end 所以也能被回收
        if(sweeping.ref_cnt == 0)
            reclaim(sweeping)
        sweeping += sweeping.size
}
复制代码

在清除阶段,程序会搜索整个堆,回收计数器仍为0的对象。

这里的 GC 标记-清除算法和上一篇GC 标记-清除算法 主要不同点如下:

  1. 开始时将所有对象的计数器值设为0
  2. 不标记对象,而是对计数器进行增量操作
  3. 为了对计数器进行增量操作,算法对活动对象进行了不止一次的搜索。

这里将 GC 标记-清除算法和引用计数法结合起来,在计数器溢出后,对象称为垃圾也不会漏掉清除。并且也能回收循环引用的垃圾。

因为在查找对象时不是设置标志位而是把计数器进行增量,所以需要多次查找活动对象,所以这里的标记处理比以往的标记清除花的时间更长,吞吐量会相应的降低。

参考链接


最后,感谢女朋友支持和包容,比❤️

也可以在公号输入以下关键字获取历史文章:公号&小程序 | 设计模式 | 并发&协程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