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海伦城里的小石碗

父母的快乐,自己做主。父母的不幸,也不用孩子承担。

海伦城里的小石碗  · 简书  ·  · 2020-01-15 10:15

一路向南,走到了最南边。下飞机的时候,孩子紧紧抱着我,妈妈我会想你的。当然,她可能是随便一说,因为我说,那妈妈陪着吧,她赶紧说,不用了,不用了。你回去吧。是这样的,我们的计划就是从南京看完博物馆,然后把孩子送到奶奶这里,让她过几天自由自在的假期。我和孩子爸爸再返回去,最后她自己坐飞机回家。

送她走了以后,老公说,咱俩要不要在海南多住两天,反正有假期,咱们也放松一下。听他这么说,我也非常开心,因为有了孩子以后,这是我们二人十多年以来第一次,二人独处。

当天晚上,吃过晚饭,觉得不太舒服,心里别扭。总能想起孩子。她没打电话给我,我想那就先不去打扰她。本来以为,没有她的时候,能全身心放松一下,没想到,依旧惦记,依然挂念。

有一种过的好,必须和孩子在一起,之前,我认为的各自安好,只能是一句空话。

就像现在,孩子不在身边,可以自由安排时间,自由享受。心理却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十多年的陪伴,让这样一种母女感情,有了血肉质感,分不开,放不下。我没办法做到独自去开心,享受二人世界。

这也许是大多数家庭都有的情况吧,好吃的,孩子不吃,自己吃了,都有负罪感。好玩的,必须带着孩子。什么都是孩子第一,自己第二。还有一种情况,自己永远排在最所有人,所有事情最后的一个位置。

爱自己,到底有多难。反正有了孩子的女人,很难做到无条件爱自己。但,我一直想做的却是,把这份爱剥离开,让它更健康,让女儿和我更像两个独立的人,那是一种平等的爱,没有负担的爱,能够自由流淌的爱。

尽管现实告诉我,现在还没能做到理想的状态。

我自己的原生家庭里,妈妈永远是那个牺牲者。记忆中,爸爸从来没带她出去玩过。有了我们姐妹以后,一次都没有。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给了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我们,只要对自己好一点,都会有不安的感觉。觉得对不起妈妈。我的好配不起这份母爱。

这样不安的感觉,也会被外界认可。比如,太没正事了,自己出去玩。不带孩子。还有,太自私了,把孩子扔给老人,自己潇洒。等等。

我们培养孩子,目的是什么?不就是希望她幸福,快乐吗?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怎么去幸福,如何做到快乐呢?

我现在,尽量让自己这种负罪感降低,抛开这些感觉,好好享受生命中短暂有质量的假期。让自己也多元起来,丰富起来。不再想着,自己过的好就是对不起父母。父母过的不好,自己就没有快乐的权利。我们就享受当下,把每一天过的有质量。孩子终究会长大,脱离原生家庭,走进自己的家庭。轮回不再发生。活出自己本来的模样。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