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晴小熙
咬一口我深爱的星球 I'd like to pick up another piece of the world :)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今天看啥  ›  专栏  ›  晴小熙

2017 我的大学刚过半 | 记心动与温暖

晴小熙  · 简书  ·  · 2017-12-29 20:27

当我回想2017的时候,我记不清每节课都上了什么内容,但我却清楚地记得一些零零碎碎的瞬间,而在这些片段里那些熟悉的脸,透过时光,一如既往的温暖。

2017年是「烦躁的一年」。尤其是学期中,基本上每天都在同时烦着两三件事。其实不外乎学习、项目、社团和实习。但凡需要合作的,我大部分时间都得提醒别人,甚至替别人做事。有的时候拿起手机回信息,放下手机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小时之后。再抬头看看,代码还没跑起来,会计课预习没做,社团那边答应要交的东西到现在还没给呢。

网易云里几乎所有收藏的歌单都是轻音乐、纯音乐。

当我在做事的时候,就算是最欢快简单的歌曲,也可以轻易让我炸毛。

书房/跑步音乐

不过当这些都成为了常态,当失眠和脱发成为同学间的话题,我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呢?

这些生活中的起起落落,让偶尔的逃离变成了至高的奢侈和享受:去新加坡河旁边喝酒吃榴莲,溜出去看华乐演奏会,半夜从东海岸骑车到CBD……

一年过去,我记住了自己曾经有过的心境,而那些让我毛躁甚至发飙的事情,大多已经忘得干干净净。还好还好,那些让我感动、欢笑过的人和事,却是历历在目。

比如这些暖心的瞬间:栩妈突然拎着一包零食来,可人叫我去喝汤汤水水,文倩一直送我到楼下,翔爷跑下楼从我手里接过烤箱,七点多没吃晚饭结果LZ做了意大利面,考试之前收到小天使的礼包,莫斯科的露哥发来我无意中提过的电影院的样子……

「2017上半年」

年初,和跆拳道这个大家庭一起去马六甲集训,说是集训,其实是度假。上一任会计很自豪得跟我说,这是第一次没有亏钱的集训。我们在海边租了个大别墅,吃海鲜大餐唱KTV,睡摇床放孔明灯,还劈下了人生第一块木板。虽然后来因为脚一直起泡没有去训练,但被吸引入团的室友,反而去得频繁,并且越来越深爱这个集体。

马六甲海景

17年的春节也是特殊的,很幸运的是有一群因CCK团结起来的伙伴,一起剁饺子馅包饺子,烤冷面,平时一个个学霸纷纷洗手作羹汤。电视里放着春晚,大家尽兴打麻将玩狼人。感恩,要不是他们,这些个在异国他乡的节日,怎么能热热闹闹大饱口福?

这群亲爱的朋友们,细心记着群里每一个人的生日,还在生日这天端着蛋糕(捧着notes)来了我宿舍,冒着被社管阿姨赶走的风险,我真是荣幸、感动至极。

大厨LZ帅众人干杯

原先高中的宝宝们,虽然散落小坡的各大高校,但难得的在春节一起去给太后拜年。有时候翻开旧照片,还是会感叹,谁能想到当年青涩的小姑娘小伙子们,都变得这么厉害!当太后的小儿子会跑回跳,当好朋友们脱单了,当听到学弟学妹们讲新宿舍的点滴,才忽然发觉,在RV宿舍共度的四年,是多么令人怀念的时光。

更难得的是,时隔六年,初中的老十班还能相聚。看当初的宝宝们一个个变美变帅变厉害,甚至可以和老师一起K歌,只能感叹时光荏苒,何其有幸。

期末大作战

每学期学习效率最高的时候就是期末了,那时的我们呼朋唤友:“哎,明天谁约LWN/ADM/business library啊?”我和同课的小伙伴们就经常搭伴去图书馆,遇到不会的抬头一问就行。而每天蹲图书馆最期待的事情就是吃饭,吃完饭就期待着逛超市。在一个图书馆呆久了有点腻,还会换一个新环境。

记得大一下的时候,我们几乎打卡了北边所有的学习室以及食堂。有次在北山,吃完晚饭,不是很想立刻回去学习,大家就上了一个平台吹风。好像聊到做梦、星象,但笑了好久好久。还有一次在ADM楼顶上,大家排排坐吃着可人从外面带回来的九鲜,看天边霞光一点点暗下去。

ADM楼顶

有了这群伙伴,似乎学习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我们会一起探索从图书馆去食堂的最短路线,好奇研究艺术生展览在走廊的设计,共同吐槽遇上的奇葩……

在最苦的日子里,一点小事就可以乐一天:比如座位上方突然掉落的天花板,比如“旁边房间突然吵(污)起来”的梗。也不知道贡献了彼此多少表情包。就算看PYP看得多焦头烂额,在旁边的懒人沙发上睡一觉,仿佛什么烦恼都忘了。

懒人沙发上的懒人视角

「2017年中」

学期结束之后,房间必须腾空,行李全部得打包寄存。当我好不容易把一房间的东西塞进三个大箱子,却连搬离地面都很吃力,更别说抬下三楼了。还好有又帅又热心的F帮忙,一个人三下五除二帮我把箱子全部运了下去,帮我搬完行李又马不停蹄地去帮另外一个人。

而这个夏天,就是我幸福到不真实的一段日子。最幸运的事情,就是遇到了在纽约的501寝室(俗称高智商天团),还有在美东、美西一起旅游的姑娘们。

一路上,有大佬和令令负责拍照、出高质量的美片;乐乐和美希负责全团的欢乐;萌萌负责后勤;我负责攻略和订票。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日子是我一整年里最无忧无虑的时光。从翘着脚挤上出租车去樟宜机场的那一刻,这次旅程注定不凡。

在羚羊彩穴比个爱心

如果有计划就按计划去景点打卡,没计划就漫无目的地逛逛,或者当场看旅评。各有各的滋味。

在三藩路过一家很有眼缘的礼品店,老板问我们:“Where are you girls from? Where are you planning to go?你们从哪儿来?又往哪儿去?”我们回:“It's a girls' trip!一次女孩旅行!” 她露出羡艳和怀念的表情,并开心地说:“Awwww it's great! 真好!”

我们登顶了!

我们还在圣莫妮卡的海边排练鬼步舞,音乐响起,一群外国人跟着我们乐,从远处向我们大喊:“That's the way girls! Where are your smiles!”大概就是给我们疯狂打call。

我们还在迪士尼音乐厅的顶上蹦跶,在格里菲斯天文台上吹风,在UCLA里拍松鼠,在三藩无限等待叮叮车,在拉斯维加斯摩天轮看日落,在盐湖城基因博物馆拍照,在黄石让头发都批上了霜;

更不用说我们在出租车上和司机大叔尬聊,在街头巷尾寻找当地最好吃的食物,在无数个博物馆里逛到脚酸,看到了数不清教科书里的画作和雕像,又乐此不疲地把有趣的艺术品做成表情包;

DIY的冰激凌

在美东的时间就更多了,我们在在自由女神下喂松鼠,在大草地上看烟花,在百老汇看歌剧,在费城听老爷爷讲故事,在华盛顿暴走,和办公室小姐姐去罗德岛公路旅行……

在纽约认识了一群有意思的香港朋友,给天天一块上下班的苏菲庆了生。虽然说起广东话我们听不懂,但他们很乐意放慢了语速教,还尝试用普通话给我们讲笑话。结识了一个热情的巴士导游Dany,带我们坐着双层大巴游览布鲁克林,看各种墙上涂鸦!还纽大、哈佛、费城见到了亲爱老朋友和学姐们。

我们等待着每天下班后的时光,用力珍惜在太平洋彼岸的每分每秒。

回望曼哈顿

这些日子,让我有写不完的故事。我害怕如果不用文字记录下来,我会渐渐忘却。于是我开始在简书上写游记,居然在年底意外成为了“简书旅行优秀作者”。

欢乐也好,遗憾也罢,够我回味一生。

「2017下半年」

在校园里行走时突然有了驾轻就熟的感觉,原先需要贴在墙上每天看的课表和教室,居然在开学后两星期就刻在了脑子里。突然变成了社团里负责project的人,睡得越来越晚,倒一直是7点多起,和室友过上了有时差的生活。偶尔上课打打瞌睡,跌跌撞撞也就过来了。

这学期由于商科分流,选了专业之后更忙了,还要帮忙当TA。由于BA比较新,我们在混乱的教材和庞大project的夹缝中生存。见过了凌晨三点的小笼包,一天不吃饭吃光了goodie bag里所有的零食。靠着身边大神们的帮助,和朋友们互相搀扶,熬到project全结束,备考的铃声敲响,再一次感受到能够全心全意学习——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午夜的hive

和大家聚得也更少了,好像只有过一次狼人,记得萌儿站在沙发上激动地发言。犹豫许久终于选择去支持朋友的啤酒节,喝了一杯,脸就被每个人说红。

最后应该讲讲家人。虽然这一年在家呆的时间顶多一个月,但还好有这么一个港湾,让我能安安稳稳睡十二个小时的觉,过几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美好生活。每每在学期中间心力交瘁,感觉和他们视频一下,就会好很多。一打电话就忘了时间,每一次都是以爸妈催着我快去学习而结尾。

接近年末,总觉得不应该让17年这么混沌地过去,成为时间轴上又一个慢慢淡去的点,于是我想记住这些让我心动或温暖的瞬间。一开始不知从何下笔,没想到越写越多。梳理完了,觉得自己曾经的浮躁不安都随风而去。

是,当看到别人LinkedIn上的多份实习,成绩又是满点,或是听说别人谈了男女朋友,我多少都感受过焦虑。

这多正常,毕竟虚荣心作祟。可是我还是想要过有张有弛的生活,在劳累了一学期之后放一个小假,有心力的话就去旅行。身边总会有比自己努力、优秀的人存在,这样的环境才能让人成长嘛。但也不想做一个太过“佛系”的人,不争不抢、淡泊人生、混吃等死不是年轻人该有的生活。

相比2016,2017更充实。虽然自己还在迷雾中探索未来的方向,总希望自己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多一点、再多一点,但明天我应该是怎样的人,从未比此刻更清晰。

这一年,我如此接受着周围的关爱与照顾,心中有愧。希望记录下来,常提醒自己要对这些温暖我的人儿们回之以爱。

我愿分担你们生活中的累和苦,分享你们遇到的喜和乐,更希望在以后的道路上,能够常伴左右。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