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占芳

孔子的大胡子是哪儿来的?

占芳  · 简书  ·  · 2017-11-14 19:50
从唐代到宋代再到明清时的孔子像。全是大胡子爷爷。这胡子来的可大有讲究

但凡是中国人,没有不熟悉孔子的。

咱国唯一的圣人,上自七八十,下至小孩子,都能说出个七七八八。

可是⋯⋯孔子的大胡子,是打哪儿来的?

我们先来看看著名油画家杨飞云的《孔子》。


杨飞云《孔子》。孔大爷这一脸大胡子,怎么像是异族?

呵,一脸的大胡子。

眼神不好的我,第一眼以为是马克思呢。

杨老师画孔大爷多年,据说,已画了十五幅孔子的油画作品。

这么密的胡子,一定有原因⋯⋯

查遍了知乎、百度及各种学术期刊,没有能说清楚的。

(一)史书没说孔子有大胡子


其实,大胡子形象,多少都带着些异族的味道。

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写的是大宛以西至安息帝国,就是人们说的西域。

他写“其人皆深眼,多须髯,善市贾,争分铢。”


唐胡人俑。胡人的大胡子,在中国是外族一个标志。

但是,大胡子可不是老外的专利,咱古代流行过大胡子,那是男人的雄风。

五代的《宋书》写:山阴公主淫荡,喜欢上了干部褚彦回。可彦回不从,公主骂道:你白长了如戟的胡子,根本不是男人!


这是五代到唐的人物画局部。中国古人,大胡子也不少啊。

那会儿大胡子,挺招人爱的。不像现在,全是搞艺术的。

现存孔庙的唐代孔子像,就是大胡子。是唐代吴道子画的。


唐·吴道子,《先师孔子行教像》拓本。碑在山东曲阜孔庙。

吴道子是画圣,画庙里的佛像,都是衣袂飘飘的感觉。可这幅作品却不是,一身正经。

现在,唐代的孔子画像并不是最早的。近年,出土了不少汉代的。


山东东平汉墓壁画《孔子见老子》。这画孔子胡子不少。

翻看《史记·孔子世家》,司马迁老师关于孔子,胡子可只字未提。

唐代司马贞作《史记索隐》时,只说孔子圩顶。“圩顶言顶上窳(凹陷)也,故孔子顶如反宇。反宇者,若屋宇之反,中低而四傍高也。”

这是说孔子的脑袋,囟门的部分有些凹陷。

可是,没有一个字说孔子长了大胡子啊!


明代 佚名《孔子燕居像》 此画为国家一级文物。胡子落腮,缺齿。

不知道人家孔子长没长大胡子,你们就画大胡子,是画家不正经还是历史不正经?

关于孔老师胡子的事,俺今天还真得弄明白。

中国最早说孔老师长相的是孟子。孟子说:孔老师有个学生叫有若,长得特像孔子。

孔门弟子子夏、子张、子游都认为有若长得像孔子,甚至想把这小子当圣人供起来。

这个有若列孔门七十二贤。鲁人,字子有。小孔子三十六岁,“为人强识,好古道。”

有若具体什么样,谁也不知道。在祖国浩瀚的文献中,就这几行字。

在孟轲同学写了这些话的70年后,战国末赵国大学者荀卿,也描写过孔子。

这个荀子很牛啊。徒弟也了得:秦丞相李斯、学者韩非,汉丞相张苍。再传弟子贾谊。,全青史高名。

《荀子·非相》说:“仲尼之状,面如蒙倛。周公之状,身如断灾。”

倛是一种驱鬼面具,总之,是说圣人为人民操碎了心,脸色难看。绝对不可能“神采奕奕”。也根本没有提胡子的碴。

我们再看司马迁描述的孔圣人。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头)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

这也依旧没说孔丘先生长了一脸大胡子,是美髯公。

所有汉以前的书,孔子的基本信息就是这些(神化的抛弃不算)。

明明文献上从来没写大胡子的事,可画像就是不信邪。

这到底是怎么了???

(二)国人的胡子藏着什么鬼?


两千多年的圣人,让我们遇到鬼了不成?

胡子在咱祖宗哪儿,可说法不少啊!

黄帝那是华夏正宗祖宗。《史记·封禅书》上说:“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

传说,咱祖宗是扯着龙的胡子,升天成仙的。

龙,从诞生之日,就有胡子。难怪《史记》说刘邦“为人隆准(高鼻梁)而龙颜,美须髯”。

翻看一下中国历代帝王图,你就更会发现:特么的,都一个模子,个个长着大胡子。


唐·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局部)。帝王们的大胡子,是个标配。

龙,是帝王之象,在《易》中,代表纯阳。

黄帝内经·灵枢经》上说:“足阳明之上血气盛则髯美长,血少气多,则髯短,故气少血多则髯少,血气皆少则无髯。”

这话简单翻译:阳气足,才能长大胡子。血少气多胡子短,气少血多胡子稀。

神采奕奕只是表象,胡子才是阳气的标识。


这孔子简直是柏拉图,太夸张了。这是一点中国文化都不懂的人弄的。

汉《孔丛子·居卫》是孔子后人的作品,其中就胡子,说段很有意思的话:“舜身修八尺有奇,面颔无毛,亦圣。”

舜帝身高八尺多,不长胡子,也是圣君。

中国有些官话,非得反向理解,才能悟透三味。

虽然,这话是说圣人不圣人,不在胡子。可却反衬当时的社会风尚。

高人有真知灼见,可肉眼凡胎的俗识,偏能左右风气。


北齐《校书图》。留胡子在中国士阶层中很盛行。

留胡子虽是件时髦的事,可中国这么大,还是有地区差异。

《左传·昭公十七年》有件事:吴伐楚,楚军大败吴师,缴获其乘舟馀皇(舟名)。

吴公子光对将士说:丢了先王之舟,我们必须夜里偷袭夺回来!于是,“使长鬛者三人”潜入楚军阵地。

长鬛者,是长大胡子的人。与吴军异形,伪装成楚人。结果,大败楚军。

以中国疆域之广,沿海与内地文化差异可真大。

这个历史细节,也恰恰说明了胡子的流行趋势。

(三)孔子咋被安上大胡子的?


其实,孔子有胡子,但不是落腮的大胡子。

这是有实物为证的。

孟子在《滕文公上》这篇文章说:孔子没了三年中,门人守葬。只有子贡最讲究,在墓旁筑茅屋,又独守了三年。


孔子夫妇楷木像,现藏于曲阜孔庙。孔子的胡子不是大胡子。

这期间,子贡采坟傍楷木,雕刻出了孔子和师母亓官氏坐像。

汉代《淮南子·草木训》说:“楷木生孔子冢上,其干枝疎而不屈。”

宋代朱熹也夸耀:“楷木,只孔子墓上⋯⋯今天下皆无此木。”

这应该是最接近真实的孔子。孔老师的胡子,只是五缕长须。

可是⋯⋯怎么变成了大胡子了?

我们看看《孔丛子·嘉言》:

孔子到周朝庭,拜见苌弘(周天象师),苌弘说:“孔仲尼有圣人之表。河目而隆颡,黄帝之形貌。修肱(长臂)而龟背(驼背),长九尺有六寸,成汤之容体也。”

问题就出在这里。孔子的容貌与体形太像商汤了。成汤即商汤,商朝的创始人。

那么,汤圣人长什么样?


清·姚文翰《历代帝王图·商汤》。商朝创始人,是个标准的大胡子。

《晏子春秋·内篇·谏上》记载:

齐景公伐宋,军队过秦山,景公梦见俩男的对他发脾气。

于是,景公问晏子,晏子解释说:“是宋国的先人汤与伊尹。”

景公不大信。晏子说:“那我说说汤和伊尹的长相。汤白净高大,落腮胡子(颐而髯)。伊尹又黑又矮,胡子膨起来(蓬而髯)。

景公说:“完全对!”


《圣贤像赞》,局部。孔子的胡子很浓密。台北故宫藏

孔子的上八辈祖宗正是宋国的创始人。两个还真是孔子的先人。

再看司马迁写的孔子:“其颡(头)似尧”。尧身长十尺,长着漂亮的胡子,远古圣君。《抱朴子》说“尧为人长大,美须发。”

独尊儒术的汉武大帝时代,是国力膨胀,寻仙造神的年代。

司马老师虽不能免俗,但亦是史笔。不像孔子有些孙子,夸祖宗夸得没边了。

孔子无论像尧还是汤哪个圣人,有先圣的模式,才是必须的。

别的都有了,就差胡子了。于是,你我今天,就看到大胡子的孔圣人。

孔圣人多出来的胡子,是神化他的后世孙子们给种上去的!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