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无内
连接世界的最后一微米是人的灵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今天看啥  ›  专栏  ›  无内

有人说“企业必死,生态永存”,我看“生态”也不是永存的!

无内  · 简书  ·  · 2019-01-19 08:59

王先哲,一直在研究传承的事,数字化工厂的前期调研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

最近逻辑思维罗胖的演讲,让王先哲很受启发。需要寻找大趋势下的小变量。自己是小企业,遵循不可逆的大趋势,寻找可以有所作为的小趋势是企业活下去的正确策略。现在企业都在做数字化,智能化,这是大趋势。大企业在做平台,做生态系统,这个也是大趋势。但不是他这种小企业可以去尝试的。生态这个概念说起来好听,做起来可不容易。自己小微企业该如何在这个大趋势下活下去?是王先哲关心的头等大事,而且他需要考虑传承的事。

他有发现,大企业,有一个很明显的称呼变化从“客户”到“用户”的变化。以前“以客户为中心,顾客就是上帝”,现在变成了“围绕用户”。以前是将客户“神化”,现在是将客户“平民化”“低能化”。“用户”这个名称,有点象一个国家,把自己的子民给个称谓,叫做“公民”有点象。这些大企业已经强大到可以满足顾客的所有需求,他的能力已经完全可以超越顾客户的期望了吗?王先哲非常不认可这种“霸权”“霸凌”在“客户”之上的称谓。一个国家尝且知道,“水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大企业这种从文化精神上对客户的底层变化,是非常危险的。“要对客户保持足够的敬畏”这是小企业经营多年,王先哲的经验。如果对客户没有了敬畏,以“用户”的心态与客户交流,你会发觉,你的产品永远不会是精品,只能是一个低俗的产品,因为用户不会与你深入的交流他的心得感受,只会有则用之,无则弃之。而客户与你是有共同的精神诉求的,客户会愿意与你一起共同成长,一起发展。“老兵即使换上了互联网的新装,也不能忘了自己生存的底线,以前让企业活下来的文化精神与内核”

王先哲也在学习何帆老师的《变量》这本书。其中有一小段“企业必死,生态永存”的内容。让王先哲非常的震撼。

海尔的组织变革过程

张瑞敏这个老法师,在互联网这条路上走过的路真是“想想都是泪”啊!他总结了海尔的组织变革路径,从这个路径上,可以看出,张瑞敏确实是拥抱互联网的,而且是真心实意的用互联网的思路在改造自己的企业,不,已经不能叫他自己的企业了。已经是一个没有张瑞敏,没有海尔的企业了。只有一个生态系统,借着海尔的平台,孵化出的无数小微企业。王先哲对张瑞敏在2018-9-20“人单合一模式国际论坛”上的讲话,感受非常深刻。张瑞敏说:“我早些年曾经问过杰克.韦尔奇,他选的接班人怎么样?他说不怎么样。接班人往往没有创业者的那股冲劲儿,不太可能具备创业者精神,所以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就会有问题。凯文.凯利有一句话说得很好:所有的公司都难逃一死,所有的城市都近乎不朽。原因是企业总想成为帝国,而城市是一个开放的生命体。靠原来那种圈定接班人的做法,想让企业保持持续发展,基业长青几乎是不可能的。我希望我们不是把企业变成一个帝国,而是把它变成一个生生不息的生态系统。” 这不是”企业必死,生态永存"吗?他不禁想起一句话“子若不如我,留钱何用?子若强于我,留钱何用?” 从张瑞敏这套打法来看,最好的传承,就是不传,就是想办法放手,让企业能够自主的成长,自主进化。张瑞敏这一招在思维格局与层次上已经远远超过了王先哲现在的思路。

深思良久后的王先哲,生出了一点点不一样的想法。一个企业也好,一个生态系统也罢,“企业创业的精神不能改变,企业的文化,精神使命不能改变”,不能因为我们是生态系统了,客户就变成了用户,就不需要诚信了,就不需要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的精神了。越是很后发展”不改初心的坚持越是重要“。中华文明传承到现在,朝代可以更叠,城市可以变换,但是中华文明一直在传承。中华文明与文华比城市更加永存!也就是说”企业必死,生态也必死,只有文化是不朽的“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